三、电影胶片似的构成模式
作品名称:轺车·骑射·斗虎
作品尺寸:高135厘米,宽34厘米
创作时间:汉代
出土地:河南郑州
第一眼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你会联想到什么?笔者猜想一定是电影胶片。砖面分两个部分:左边是上下排列的一个个小的长方形画面;右边也是上下排列的更小的正方形纹模,纹样方向相对于左边画面是相反的。从视觉效果来看,两千年前画像砖的排版方式竟与现代的电影胶片的画面组合方式如此相像,实在让人惊异。杨絮飞先生在《汉画像石造型艺术》一书中专门提出在汉画像石中有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那就是电影胶片式的构图。现在看来,这种构图在画像砖中也有出现。不难看出,多个相同面积的画面按照一个方向紧密、整齐地排列的形式在汉代造型艺术中应该是一个常用的构图范例。
这个砖面上的画面构成,也颇具电影胶片的经典模式,因为电影的放映是1秒走动24帧画面,往往某一段电影胶片的画面是相似的或者完全一样的。如一个在1秒钟没有动作的人物,在胶片上就会出现24个一模一样的画面。(www.daowen.com)
那么该砖的形象排列又是怎样的呢?右边当然是清一色的正方形凤鸟纹,不再赘述。左边的画面共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
一、轺车出行。共出现两次,是画面的第一幅和第七幅,表现的是一匹高大矫健的骏马拉着一辆轺车,车上坐着两人,前面束发者为御者,后面器宇轩昂的戴冠执钺者是一位官员。马和人用浅浮雕塑造,马车用线来塑造,形成线与面的对比,使马车显得既威武气派,又通透洒脱。
二、骑射。共出现五次(第二到三幅,第八到十幅),画面中一骑士正骑在奔跑的骏马上扭身拉满弓射向身后。马身和骑在其上的人用浮雕塑造,而马腿和弓箭则用较细的线条塑造,对比强烈,使马像飘在空中,很好地体现了马的速度感。
三、斗虎。共出现七次(第四到五幅,第十一到十五幅),画面的绝大部分都被一只高大威猛的老虎占据,老虎四肢张开成蹲式,扭头张嘴咆哮,尾巴因发怒而直如剑状。而画面右边的斗虎人则显得小巧许多,他手执兵器,身姿健美、灵活,动作生动、练达,似乎会武功又很机灵。画面制造了一个蛮力和智慧斗争的充满变数的情节,给观者留下很大悬念。
四、凤鸟。它是左边画面的第六个,由三个半印模横排而成。凤鸟是一个用点和线表现的简练的适合纹样,两翅张开,两腿弯曲,富有动态感。在两段画面的中间加一排纹样,使观者的意识暂时得到休息,也使整个砖面的排列变得张弛有度。
画像砖工匠艺人把一些相同的画面上下并置在一起是有目的的行为。当观者的眼睛上下反复扫描这些小画面时,会神奇地发现斗虎的武士竟跃动了起来,直向猛虎冲击,而射猎骑士也似乎正在快速地向右方移动。这些运动感的产生,其实来源于视觉的频闪,而视觉频闪的形成,来源于视觉心理。当视觉反复扫描两个并置的相同画面时,人的感觉把视觉动态转化成了扫描形象的动态。一个本是静止的组合画面竟然与现代人才拥有的电影胶片有相同的排列形式,并且也可以如动画一般动起来,其实造型艺术有时候就是这样神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