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九大艺术胆绝险中见真功——汉画像砖精品赏析

九大艺术胆绝险中见真功——汉画像砖精品赏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车上,面朝后站立一艺人,与蹲在后辆车橦杆顶端一小托盘上的艺人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后高的斜索。前车御手正凝神埋首驾驶,后车御手却是一心二用:在控制车辆的同时仰目关注斜索上的惊险表演。

九大艺术胆绝险中见真功——汉画像砖精品赏析

九、艺高胆大,险绝中见真功

作品名称:斜索戏车

作品尺寸:高32厘米,宽54厘米

创作时间:东汉

出土地:河南新野李湖

现藏地:河南博物院(www.daowen.com)

杂技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是我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外交和娱乐的需要,再加上帝王对杂技艺术的喜好和重视,如汉文帝喜好杂技,杂技艺人卫缤以戏车为郎,后担任中郎将武帝、汉宣帝常以杂技作为联系汉与西域各民族及世界各国关系的纽带,诸因素作用使得这一时期的杂技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具体说来,汉代杂技艺术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技术高难度,效果惊险刺激。如《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武帝本纪》中均记载有在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京师长安举行了一次轰动中外的迎宾百戏大汇演,成为“三百里内皆观”的浩大盛事。可见,杂技在汉代文化娱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在让我们走进《斜索戏车》的精彩表演情节中,去领略汉代那无与伦比的杂技艺术吧。

画面中进行表演的共有九人,两驾马车。两驾马车飞快行走,我们可以从前驾马车的舆马凌空飞奔的四蹄中想象车速的快疾。从画面底部的水平线与两车车轮位置的前高后低来看,生动地反映出车辆在急驰中的上下颠动的情景。在强烈运动飞车上方还演绎着一幕情节惊险、技艺精湛的杂技表演。在前车上,面朝后站立一艺人,与蹲在后辆车橦杆顶端一小托盘上的艺人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后高的斜索。在这条运动着的具有巨大倾斜角度的斜索上,一艺人做单腿独立状惊险动作,胸平腰正,头部前倾,口中似衔一棍状物,双臂似乎为保持平衡正有节律地摆动着,似乎恰与嘚嘚的马蹄声相呼应。他的一条腿优雅地抬起、弯曲,另一腿直立,粗壮的身躯仅靠一只脚的脚尖支撑在斜索上,仿佛在边表演边向上攀登。前车橦杆上端横置一木,横木右端上一艺人双脚勾木头朝下倒挂在横木上。他双臂伸展,左右手掌上各托着一圆球。左手圆球上蹲一艺人,似在吹奏乐器,显得优美而端庄。右手圆球上一艺人手舞足蹈,仰首、挺胸、翘臀,体态优美,动作生动,似乎在展示舞姿。前车御手正凝神埋首驾驶,后车御手却是一心二用:在控制车辆的同时仰目关注斜索上的惊险表演。后车上端坐一人,似乎并不关心这惊险刺激的表演,可能是这台精彩表演的导演,所以是那样的镇静,那样的指挥若定。在控制重心、保持平衡方面,斜索上的艺人、后车橦杆上的艺人,以及在倒立艺人双手圆球上表演的艺人的精湛技艺都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倒立艺人仅靠两脚勾挂横木来支撑,伸直的双手上竟直托起两个正在表演的艺人,他的两臂虽被描绘得细若游丝,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后车橦杆上的艺人蹲在一个面积极小的托盘上,一边要保持着平衡,一边又要用巨大臂力拉直斜索,而斜索上身体粗壮的艺人反衬出二位拉索人的惊人臂力。

在现代杂技表演技巧中,演员一般都是在静态的平索上做行走、倒立、行车或踩高跷表演,然而,画像砖中的艺人却能在运动着的极不稳定的两辆车之间拉起斜索,并以一只脚尖来支撑身体表演高难度动作。同样,在现代杂技表演技巧中,就是直立在地面双手托双人的表演也不多见,然而,画像砖中的艺人却能在运动中悬挂着身体,双臂伸展完成双手托双人的动作。在现代杂技表演技巧中,人在大球上表演动作也不罕见,然而,画像砖中的艺人却能在不断运动着的人的手掌托起的极小的圆球上完成奏乐和舞蹈等表演。更何况这些惊险表演的下方,不是平静的舞台,而是奔驰车马,稍有不慎便会跌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