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格王朝:霸主高原,探寻遗失的古国

古格王朝:霸主高原,探寻遗失的古国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九章称雄高原的古格王朝在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名为古格的王国雄踞600多年。近数十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古格王国是继吐蕃王朝之后,出现在西藏高原上的另一个强大政权。可想而知当时的古格王国之富有和兴盛。古格王的弟弟作为内应引导拉达克的军队包围古格王宫。古格王率领部下誓死抵抗,最终被困于古格王宫内。

古格王朝:霸主高原,探寻遗失的古国

第十九章 称雄高原的古格王朝

在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名为古格的王国雄踞600多年。古格人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然而,古格王朝是怎么由盛而衰,又是为何瞬间消失于茫茫沙海?古格王国永远是一个诱惑,亟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破译……

回望古格的兴盛史

就在十几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这些建筑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

近数十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古格王国是继吐蕃王朝之后,出现在西藏高原上的另一个强大政权。其建立者是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德祖衮。

说起古格王国历史,大约要追溯到公元10世纪前后。

公元9世纪,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内部的僧侣集团和世俗贵族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公元843年,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因为灭佛毁寺被一位僧人刺杀。随后王朝内战纷起,一片混乱,平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激化,起义此起彼伏。在公元847年前后,一场规模较大的平民起义军推翻了吐蕃王朝。

此时出现了7个势力较大的政权,使西藏地区陷入了藩王割据局面。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更是为了争夺王位明争暗斗。后来,奥松之子贝考赞被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几个大臣和百余随从,投奔阿里。

阿里原有的地方势力布让土王扎西赞非常欣赏吉德尼玛衮,不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立他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吉德尼玛衮便继承了扎西赞之位。

吉德尼玛衮有三个儿子,在吉德尼玛衮的晚年,他便将自己现有的领域分封给了他们三个:长子贝吉衮分得芒域一带;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幼子德祖衮占据象雄。

在德祖衮的带领下,这一藩部的势力发展得很快,不久便建立了古格王国。

古格立国之初,鉴于朗达玛因灭佛而导致吐蕃亡国的惨痛教训,开始大兴佛教。尤其是意西沃在位期间,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意西沃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还亲自到印度去迎请高僧阿底峡到古格来讲法传教。前前后后,共翻译佛经达百余部,得佛教之益,王朝进入全盛时期。

他在位期间,还主持修建了古格王国第一批以托林寺为代表的重要佛教寺院。许多政策促进了佛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古格国内遍布着大量的佛塔、洞窟、寺庙等佛家场所。

多年来,佛教的兴盛带动了古格王国冶炼发展。据现存史书记载,当时有一种名为“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足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技术之高。1997年夏季,考古工作者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才终于揭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3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3只眼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看来的确名不虚传。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另有记载显示,在百余间,古格国的佛像就已经选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极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精细程度甚至已超过了纯金佛像。

佛教的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古格国位于西藏西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古格成为了西藏西部和西藏腹地、南亚、中亚甚至于中原地区文化、贸易交流的中转站,这一有利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古格王国的金银器行业在当时也相对发达,这大概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和天然资源。古格国境内群山密布,而山沟里几乎都有矿藏,当时从事开矿工作的人数量不少,“银铜匠”之称。近些年来出土的古格经书中,拷古学家还惊奇地发现有许经书是以金银汁书写的,而且数量甚多。(www.daowen.com)

可想而知当时的古格王国之富有和兴盛。那么,这个富有的国度为何会消失在历史之中?请随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脚步,回到那片曾经富饶的土地。

古格文明神秘消失之谜

古格王国遗址距阿里的札达县城3~4公里处,位于象泉河南岸的泽布兰村附近的一座黄土山上。现存的古格王国遗址,依山叠砌,由下而上,高约300米,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遗址东北侧,屹立着7个土砌碉堡,还有3座10米高的佛塔;山坡上,蜂房似的密布着800多孔洞窟;中间有数幢红墙白壁的建筑,那是完好无损的庙宇,约有300余间房子。遗址的西面是悬崖,有的地方筑有内外3道围墙,墙上有垛口等防御设施,与建筑群内部四通八达的地道相连。

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大量的岩画、壁画、武器生活用具、佛教精品等,都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制作工艺。从这些发现中,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原始而古老的高原王国,当年曾经是多么光辉灿烂和繁荣昌盛。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着如此灿烂文明的王国,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从人间蒸发掉的呢,而且还消失得那么彻底呢?今天,我们只能从它残留的故城和班驳的壁画中窥见到古格文明的一角,这个谜驱使着人们去发现,去试图揭开她神秘消失的真正原因。

说到此,不得不提起古格国一座石楼的遗址:石楼建在古格遗址的半山腰上,全由石头砌成,大概有十几米高,是一座没有修完的建筑。

这些遗址的发现为古格的灭亡提供了一些线索,许多史学家都推测,古格的灭亡应该与战争有关。

据史学家推测在1630年前后,与古格同宗的西部临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结束了古格王国的历史。

当时,古格王的弟弟勾结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策划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古格王的弟弟作为内应引导拉达克的军队包围古格王宫。古格王率领部下誓死抵抗,最终被困于古格王宫内。王宫建在一座山上,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守。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

拉达克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便决定在王宫周围修建一座石头楼,以便攻下古格王宫。我们今天看到了的未完工的石楼大概正是这一用途,那么,这个重要的建筑为什么没有完成呢?对此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供今人考证,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拉达克在战争中俘虏了许多古格百姓,他们从百姓中挑选出许多壮丁,强迫他们日以继夜地修石楼。有些百姓不从,就被拉达克人所杀,还有些人被累死了。一时间凄凄惨惨,古格国王心疼自己的百姓,于是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据《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中的记载,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可想而知,国王最后的下场很悲惨。那么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又是怎样呢?他们最终成了入侵者的刀下之鬼,还是成了新国王的臣民?古格国的消亡是不是就是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说到此,就不得不说说那像谜一般的“无头藏尸洞”。

今天的洞窟遗址约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无头藏尸洞的洞口很小,高约120公分,宽只有80公分左右,里面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这一遗址发现时,里面有30多具尸体,且都是没有颅骨的无头尸,更为奇怪的是,洞里虽然看不到任何头颅和头骨的痕迹,只有一些发辫和绑扎着的发束。这种情况非常奇怪。如果说,这些尸体是在战争中被杀的大臣,那么为何去掉头颅?如果是百姓,为何只选了在这个狭小的地方“藏”下30余人?

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仪礼的葬式。如此说来,无头藏尸洞会中的尸体会不会是国王或是权贵的人殉?

不管从哪种猜测来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都不像是毁灭古格文明的真情原因,古格的灭亡更可能的原因是环境恶化造成的。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想务也不是当年的象泉河了,些地的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只剩下了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或许正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古格王朝遗址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远远望去,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城堡哪里是土林。加之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使得古城在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时,透射出一种残缺、悲壮、凄凉之美。这样一个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历史,经历过十六位世袭国王的王国神秘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给人们的,除了这些断壁残垣,就只剩下深深的遗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