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神秘女郎尼雅惊人复活!第七章《遗失的古国》

神秘女郎尼雅惊人复活!第七章《遗失的古国》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神秘女郎”尼雅的“复活”20世纪前后,跨越百年的两次重大考古发现,使尼雅在世界上名声大振。人们难以置信地发现,一千七八百年前,在茫茫大漠中,曾有一个文化璀璨、歌舞升平的“神秘女郎”——尼雅!尼雅,让世界震惊的“女郎”1901年,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来自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正在为他的伟大发现欣喜若狂。这个古城遗址,就是被称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

神秘女郎尼雅惊人复活!第七章《遗失的古国》

第七章 “神秘女郎”尼雅的“复活”

20世纪前后,跨越百年的两次重大考古发现,使尼雅在世界上名声大振。人们难以置信地发现,一千七八百年前,在茫茫大漠中,曾有一个文化璀璨、歌舞升平的“神秘女郎”——尼雅!从消失的那天起,就避匿于谜的深处。于是,继玛雅庞贝后,尼雅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探寻的“黑洞”。这个在西汉时被称为“精绝国”的西域小国,他们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为何湮灭?何时湮灭?人们只有凭借手里的几样物件,任思绪漫过千年的尘沙,悄悄窥视一下历史隧道尽头遥远的精绝古国……

尼雅,让世界震惊的“女郎”

1901年,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来自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正在为他的伟大发现欣喜若狂。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沙漠深处,他找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挖掘出来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

当这些文物被他带回英国后,轰动了世界。

这个古城遗址,就是被称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有资料对这一地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这是一个狭长地带,东西向7千米宽,南北向25千米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是丝绸之路南道交通的必经之地。古遗址散处掩埋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

斯坦因首次发现这座古城后,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两次下来,斯坦因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并有大量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

斯坦因发现被公布于众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大量文物的出土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为研究西域史、丝绸之路史、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翔实资料,也让人们对这个已经消失了千年的小国更加关注。“尼雅”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它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尼雅”,在当时为“遥远”之意,有史学家认为,尼雅正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尼雅”是后人在发现其遗址时给它起的名字。《汉书西域传》中有许多对该国的记载。

精绝国是个125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城。它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一直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

别看精绝国是小国,仅有480户人家,3360口人,但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城里也驻有将领统辖的兵士500人。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一个机构完整的王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个处于沙漠边缘的小城有比楼兰更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险的路程,史书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可想而知,人迹很少到达这里,恐怕探险家们,对这里也会望而生畏。这为精绝国又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遗址推测,在公元三世纪前后,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精绝国就坐落在此,那时这里是一片绿洲。绿洲上有水道分叉,湖塘罗布,精绝国的人民逐水而居。尼雅古河蜿蜒曲折,在沿岸的一级阶地上,有多处古人类活动遗迹。人们还发现了一些粗红陶罐破片,据推测可能是当年盗宝者遗落下来的。不难想象当时这里的繁荣景象:

河水泛着粼粼波光,静静流淌,两边是葱葱郁郁的大树,河边树下有一大片草地,羊群牛群享受着丰盛的美食。居民生活安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畜圈里都养满了牲畜,好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镇上则是热闹非凡,买卖兴隆;佛塔被寺庙包围着,静默地耸立在安祥之地……

这样一座小城为何人间蒸发、销声匿迹了呢?这座小城真的存在过吗?

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确存在过,只是时间非常短暂,也许只有几十年时间。历经2000年风沙而支撑不倒的佛塔标识见证着一切喧哗和存在,也标志着一切静谧和消失。

然而,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为什么璀璨的绿洲最终成了死亡的废墟?请随我们一起穿越历史,揭开这个谜底

精绝国的消失之谜

尼雅,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城废墟之一,对小城的消失,学界的说法不一,比较著名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在早期,许多学者认为,与其他业已消失的古国不同,精绝国的灭亡并非人为的战争所致,而更有可能是自然条件的改变。他们给出了这样的推断:约从1700年前后,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逐渐退化成为流动沙丘地貌,伴随着河流的改道或其他自然条件的恶化,这个原本富饶的地方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沙漠周边居民群落渐渐消亡。

但是,英国人斯坦因进尼雅后曾这样记载当时看到的情景:“屋宇厅堂内有雕刻十分精美的木椅,没开封的佉卢文书还整齐地放在屋内墙壁旁,房屋的立柱、门板、窗户,屋外的栏杆和室内炉灶、烤囊炉,还在当年位置安然如故,井然有序,就连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似乎还有橙黄的颜色的痕迹……”可见,尼雅并不是“渐渐”消失,应该是突然间的、全无预兆的消失。(www.daowen.com)

有人认为是由于某次地质变动使这个小城在转瞬间倾没于土地之下,永远地从世界上消失了。民间也有传说称,最早来尼雅遗址的人,曾发现城中心佛塔周围有不少仅穿裤衩的人,抱着塔死在那里。因为在数千年以前,尼雅发生了一次特大的风灾,一夜积沙3—4米,导致整个城市突然消亡。

还有一则离奇的报道称,在尼雅废墟的大佛像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老维语字迹,意思为:“不信胡大,必然灭亡!”是谁在这古老的遗址上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呢?抑或这本身就是一种预言或诅咒?

当然,这都是人们的猜测。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现,尼雅的神秘面纱一点点地被世人揭开。有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认为,尼雅文明的消亡并非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一观点在1995年终于得到证实。

1995年10月,为了进一步揭开尼雅消失之谜,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对尼雅遗址进行大规模科学考察。此次挖掘收获颇丰,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震惊了世界考古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了。

本次出土的织锦质地厚实,纹样瑰丽流畅,色彩艳丽,世所罕见。价值非凡的织锦本已让考古学家们欣喜若狂,然而却还有更大的惊喜——大量的佉卢文档案。

何谓“佉卢文”?

佉卢文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在历史上早已消失了数千年。此刻竟然出现在尼雅遗迹中,不得不让人惊奇。也正是这些罕见而珍贵的资料,真正地让人们知晓了那一段遥远的历史。

通过解读佉卢文木牍的内容,人们惊讶地发现,尼雅王国并非像人们原来想象的一样悠然自得,它同其他国家一样有着内忧外患。据这些文字记载,尼雅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的、被称为SUPIS人的威胁。木牍记录的这些文字,充满了大难临头的忧伤,从中我们似乎能看到战争的影子,嗅到血腥的味道。木牍上记录道:

“SUPIS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余等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

“现有人带来关于SUPIS人进攻之重要消息。”

“现来自且末之消息说,有来自SUPIS人之危险……”

“兵士必须开赴,不管有多少军队……”

“SUPIS人从该处将马抢走。”

“SUPIS人抢走彼之名菩达色罗之奴隶。”

……

通过解读佉卢文木牍,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尼雅的消失似乎与SUPIS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势力弱小的尼雅人似乎无法抵御强大的SUPIS人的进攻。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

然后,查尽史书,也未找到关于SUPIS人确切的记载,SUPIS人是凶猛好战而富于侵略性的民族吗?那些尼雅国死里逃生的后裔们的命运如何?

更加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所有的遗址中,历历在目的房屋并没有被烧毁、砍砸等人为破坏的迹象,也没有发现尸横遍野般的战争痕迹。于是人们又有了第三种猜测:

尼雅之消亡,既非天灾,又非战争,而是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自杀”或迁徙。也许是出于自然条件的恶化及外部敌人的威胁,尼雅人决定在硝烟与血雨腥风到来之前,自行了断生命或离开故土,因此许多不便携带的笨重家具等原封不动地留下了,也就是考古者们看到的那些景象。

种种猜测很难说谁是谁非,这些未解之谜至今仍是令历史学家们苦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而尼雅王国的最后归宿,也令人嗟叹不已。

总之,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谜,整个西部都在追寻着遥远的梦幻记忆。只能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给世人以明确的答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