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佛教遗存与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的木制轱辘

佛教遗存与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的木制轱辘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介绍的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塔基、地宫遗存。出土遗物以木制轱辘最具特色。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位于达玛沟乡七大队,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于2006年发掘。

佛教遗存与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的木制轱辘

三、佛教遗存

1.甘肃境内出土的佛教遗存

甘肃省的佛教文化遗迹、遗物众多,大量的石窟寺洞窟以及隋唐时期造像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里介绍的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塔基、地宫遗存。

1957年,灵台县城东北部寺嘴附近发现砖砌窨室,内有舍利石棺、雕绘砖和唐大中四年墓志等文物。相传宋代前后此处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并有佛塔,这座窨室可能就是佛塔的基址。石棺内置漆盒1件,玻璃瓶3只,盛舍利子。舍利石棺由灰白砂岩制成,雕刻精致,敷红、绿、蓝、白、金等彩。石棺剖面呈梯形,盖与身由子母卯套合。棺盖顶面呈弧形,绘红、绿彩云气纹;边缘刻莲花等纹饰,浮雕朱雀、龙、虎等。棺身前、后两端线刻双扇门,两旁各有一天王守护。棺身两侧面浮雕佛传故事,右侧雕涅槃变,左侧雕迎佛图。棺座部分向外突出,上下边缘各刻仰、覆双圆莲瓣一周;其间竖方柱,装饰成象征性的栏杆,绘红、绿彩云气和花草纹。

灵台石棺内置盛放舍利的漆盒及玻璃瓶。漆盒为木胎,里外髹黑漆。玻璃瓶3只,分别为乳白、浅绿、米黄3色,呈葫芦形;舍利子300余粒。雕绘砖6块,其中佛像砖2块、伎乐砖4块。墓志一方,出于窨室顶部,呈正方形,墓志侧面阴刻十二生肖像。石棺和雕绘砖上的造像,人体比例适当,面形圆润,服饰写实,接近于现实生活中人的形象。尤其是涅槃变中的人物,因性格、年龄和身份的不同而表情各异,神形兼备。石棺与五代前蜀王建墓棺床浮雕相比,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具有共同的时代风格;灵台石棺制造和瘗入年代,约在五代至宋初。[16]

1964年,泾川县贾家庄出土砖砌窨室,室内置“舍利石函”。窨室作券顶,方向正南北,室门南开,作方形,前有甬道。甬道内有砖砌石台通向地面,甬道两侧壁上原绘彩色壁画,已剥蚀殆尽。室门由4块质地坚硬的大理岩做成,门顶呈半圆形。门楣正中刻一束腰莲座,莲座上置一香炉,上又刻如意火焰宝珠,香炉两侧各刻一飞天,飞天周围衬托以流云。门槛石条作方形,室门前原有一大石板封口,“舍利石函”即置于室内。

舍利函为4重组成,最外层为石函,石函内放一鎏金铜匣,鎏金铜匣内放银椁,银椁内底部放一织锦衬垫,衬垫上置金棺,金棺底部又放织锦衬垫,垫上中间竖檀香木隔板,隔板前放琉璃瓶,瓶中盛“舍利”大小共14粒。全国较早的有纪年的舍利塔基是河北定县的北魏塔基,塔基为夯土筑成,石函直接埋于夯土中。陕西耀县发现的隋代舍利塔基,在形制上与北魏塔基不同;首先是在舍利石函的四周砌护石和砖墙,虽未形成地宫,但已不像北魏那样直接将石函埋筑在夯土之中;其次是模仿墓志的款式,单刻“舍利塔下铭”。泾川的唐大云寺塔基,埋于延载元年(694年),地宫正式出现,同时使用了金棺银椁,这在舍利瘗埋制度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种用石函、铜函、金棺、银椁的瘗埋制度是前所未有的,更符合中国的习惯。泾川大云寺塔基的铜函和金棺银椁华丽精致,是盛唐时期金银细工的重要标本。古人在造舍利塔或佛像时,常布施一些金钱、首饰之类。泾川舍利石函内所置的发钗和甬道内的“开元通宝”等,很可能是“施主”们的施舍物品。[17]

1987年,天水市陈家庄发现舍利塔地宫一座。地宫坐北向南,砖石结构正面呈方形。四壁砖砌,上抹白灰;地面铺砖,紧靠北壁砌筑的砖床。铺地砖下为细黄沙土,沙土下铺木炭,木炭下又铺鹅卵石。甬道长125厘米,券顶砖砌,甬道口用青砖封门。遗物有白釉瓷盒、天王俑、舍利塔碑等。舍利塔碑质地为泥质灰陶,由碑首、碑身、碑趺组成。碑首上刻篆书“大唐舍利塔之碑”7字,碑身上刻楷书,碑趺为龟形。据碑文记载,此塔建于天宝六年(747年)。舍利塔碑的落款为“永安寺比丘海印敬造”[18]

2.新疆策勒县达玛沟佛寺遗址(www.daowen.com)

20世纪初,达玛沟绿洲及其以北发现许多著名佛教遗迹。2000年,达玛沟南部托普鲁克墩发现佛像;2002年发掘,命名为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佛寺遗址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1.7米、南北2米,门开于南墙壁中央。四壁是木骨泥墙,残留大量色彩鲜艳的佛教壁画,出土壁画残块、建筑构件等。主尊佛像紧贴北墙壁,残高1.47米,坐于覆莲台上;结跏趺坐,身着土红色袈裟,身后墙壁上具背光、头光,绘有立佛,左右各一;四壁还有立佛、菩萨、武士等。壁画残块包括头光背光残块、花苞残块、菩萨残块、坐佛残块、千佛残块、女性残块等。出土遗物以木制轱辘最具特色。主尊佛像年代大约是公元6世纪中期到7世纪前半期。佛寺建造的年代可能早到公元5世纪晚期。

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立佛

(引自《考古学报》2007年4期)

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千佛壁画

(引自《考古学报》2007年4期)

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位于1号以西70米处,2006年发掘。佛寺坐西朝东,东、北各有一门,以东门为主。布局保持丝绸之路南缘地区“回”字形佛寺的传统,主体核心部分位于西部,是一个“回”形佛堂,佛堂中间是方形像座。壁画残块内容有立佛、背光、女神、说法图、千佛、思维菩萨、护法神等。遗物是柱刹、擦擦、贴塑像残块、护法泥塑头像、铜钱、千眼坐佛木版画、摩尼火焰珠等。佛寺始建年代大概在公元7—8世纪,毁于于阗伊斯兰化时期,即公元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

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位于达玛沟乡七大队,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于2006年发掘。出土千手千眼观音、佛头、坐佛、卷草纹、器物等壁画残块。佛寺始建年代在公元7世纪。[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