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蒙古西部岩画:发现4230多幅完好保存的岩画

内蒙古西部岩画:发现4230多幅完好保存的岩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在曼德拉山周围逐一登记、编号,保存较为完好的岩画共4230多幅。阿拉善地区是内蒙古岩画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但在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银根盆地发现岩画尚属首次。这一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北狄的牧地,秦汉之际是匈奴的牧场,隋唐至西夏元时突厥、党项、吐蕃、蒙古部落分别在此游牧。

内蒙古西部岩画:发现4230多幅完好保存的岩画

二、内蒙古西部岩画

1.曼德拉山岩画

曼德拉山位于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境内。2003年,在曼德拉山周围逐一登记、编号,保存较为完好的岩画共4230多幅。岩画群密集地分布在地势比较高峻的山体上。

岩画中数量最多、刻画最为精美的是各种动物形象,如马、牛、山羊、驴、骡、骆驼猎犬、虎、豹、狼、狐狸、大角鹿、盘羊、北山羊、龟及飞禽等。展示狩猎、大型围猎、征战、搏斗、出行、放牧、村落、男女交媾、西夏文字、宗教活动和图腾崇拜等的画面也很精彩。

岩画大多浅浅地刻绘于黑色石头的光面上。刻画技法主要有3种,即磨刻、雕刻和线条刻。有的制作手法比较细腻,有的较为粗犷;有的岩画比较写实,有些较为抽象。从几十幅大型的岩画看,大多为磨刻而成,作者刻画技法高超,图案内容有章有序,错落有致,观赏性极高。有的在同一幅岩画上,刻画的内容包含了多个时代的作品,为区分岩画内容的早晚关系、判断不同时代岩画刻画手法的差异提供了重要依据。[79]

2.阿拉善左旗银根岩画

银根苏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部。在这里共发现岩画点三个,主要分布在靠顶部的两坡和河沟两侧的阳面或阴面向上的石壁、石崖上。由于石面大小不一,画面也就有大有小。岩画以动物形象居多,主要有山羊、岩羊、大角羊、马、骆驼、鹿、狗等;人物主要有骑者、舞者、狩猎者、献牲者和变形人面像等。单一图像或组合图像均有出现,但以组合图像居多。(www.daowen.com)

岩画制作方法基本采用敲凿和刻磨两种,以敲凿法为主。由于用于作画的石材坚硬,作画前勾勒图形轮廓的并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直接敲凿,只做出作品的外形轮廓。其凿点一般较大,排列疏松,痕迹较浅,显得较为粗糙。刻磨是在敲凿的基础上,将轮廓内磨通、磨光,其沟槽相对较深,色泽明显,图像清晰,形象逼真。

岩画题材以动物为主,最常见的是羊,其次是马、鹿、骆驼、狗等。人物活动以出行、牧羊为多,还见有持弓射猎、跳舞者,基本上反映出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还有反映人们精神世界与信仰巫术有关的献牲者和人面像等内容,较为原始、稚拙。野生动物中大角鹿和双峰驼的形象,应当是生活在本地区的动物。这类动物的出现,表明这时的银根及周边地区已处在干旱的荒漠草原时期,这也就为山羊、盘羊、岩羊的活动提供了场所。

在岩画的制作中,和其他地区一样,也是经历了由精美变为粗糙的过程。早期的人物形象和狩猎作品制作十分精细,细部特征较为准确。这可能是早期作画者对神或巫术的尊敬和义务有关系。后期随着生活的磨难,人们对神或巫术信仰程度有所减弱,所反映的作品也就潦草粗糙。这种变化过程为我们对岩画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艺术手法的表现方面,岩画既有写实的质朴,又有祈愿的夸张,彻头彻尾地表示着作者的内心愿望。如狩猎者的愿望就是有所收获,至于收获的是什么,或者是多少均是未知数。这种愿望只有在岩画中才能找到答案。狩猎者所持工具的指向或动物上下左右排列数量,甚至动物斜身、倒地,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在少数动物的画法上,运用了上下排列,动物对头、对尾的形式;也有采用“轮廓”造型和近似几何图形的造型,具有较强的时代风格。如用两个四方形代表动物的腹腔和颈部,用一条粗直线代表动物身躯,用细直线代表两腿或四腿,使平面近成“直角”,还有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动物的下腹和前后双腿使之成为“∩”型等。

阿拉善地区是内蒙古岩画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但在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银根盆地发现岩画尚属首次。它们无疑与曾经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北狄的牧地,秦汉之际是匈奴的牧场,隋唐至西夏元时突厥、党项、吐蕃、蒙古部落分别在此游牧。因此,岩画资源丰富正是以上各时期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银根岩画可能与这些少数民族有关,其时代大约在秦汉之前至隋唐之际。[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