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边疆考古发现:稀疏有序的倒墩子墓葬,与汉族关系紧密

西北边疆考古发现:稀疏有序的倒墩子墓葬,与汉族关系紧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倒墩子墓葬分布稀疏,排列有序,没有打破关系;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五铢钱数量相当可观,几乎每墓必出,表明倒墩子墓地的主人以五铢钱作为通行货币,也反映出他们与汉族之间的紧密关系。墓葬形制以土坑墓为主,均为单人葬,与其他地区的匈奴墓相似。这批墓葬当属西汉时期降汉的匈奴人。

西北边疆考古发现:稀疏有序的倒墩子墓葬,与汉族关系紧密

一、同心倒墩子墓葬

倒墩子村位于宁夏同心县王团乡,墓地分布在村东南的坡地上。1983年发现并进行调查和试掘。1985年发掘墓葬27座,出土遗物千余件。

墓葬绝大部分为土坑墓,成人均有木质葬具。北端坑壁上大都挖有土龛,内置陶器或漆器。偏洞室墓的墓道底部大都发现牛头、羊头和蹄骨,个别墓内骨架上还发现羊肢骨;也见石椁墓。随葬品有陶器、五铢钱、铁器、石制品、骨器等,另有金耳环、海贝、漆器、皮囊。倒墩子墓葬分布稀疏,排列有序,没有打破关系;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

随葬器物有一定的组合关系,许多是汉代匈奴墓具有特征性的器物。各种动物纹及人物车马图案的铜带饰颇具特色。海贝出土数量较多,背面皆磨穿成孔。根据有些墓内海贝的位置分析,可能是钉缀在衣服上作为装饰。墓内普遍发现来自中原地区的产品,主要是陶器、漆器、铁器及五铢钱等。五铢钱数量相当可观,几乎每墓必出,表明倒墩子墓地的主人以五铢钱作为通行货币,也反映出他们与汉族之间的紧密关系。(www.daowen.com)

墓葬形制以土坑墓为主,均为单人葬,与其他地区的匈奴墓相似。偏洞墓较为罕见,大概是受了西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葬俗的影响。随葬品不很丰富,但各墓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带饰上装饰各种动物图案,包括马、羊、骆驼及虎、龟、蛇等,结合墓内殉以牛、羊头的习俗,反映出草原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活的这一特点。

文献记载,西汉中晚期与匈奴之间连年战争,有不少匈奴人降汉,汉朝设置属国都尉来安置和管理这些匈奴人。这批墓葬当属西汉时期降汉的匈奴人。[65]

1983年,同心县城关乡李家套子发现古代墓地,清理其中3座;出土有“货泉”,时代可能到东汉早期,墓主人也是匈奴人。[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