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其他遗存、地名、关口、里程、木材分布情况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其他遗存、地名、关口、里程、木材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方框为图标,“邽丘”最大,其余均小,表示不同的级别。注明地名有上临、苦谷、大松等10处,并标出大小关口5处以及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和木材分布情况。依其性质可称为经济图。上述诸图,除未标地名的第3块B面地图外,其他6幅图互有联系。

五、其他遗存

1.木板地图

1986年在天水放马滩发掘13座秦墓,1号秦墓出土地图7幅,均绘在松木板上。根据同出竹简的纪年和随葬品的特征,地图的年代定为秦始皇八年(前239年),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古地图。7幅地图均用墨线绘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木板上,其中3块两面绘制,1块一面绘制,有1幅图为半成品。

第1块木板表面经刨平,两面绘图。A面绘有山、水系、沟溪等地形;注明地名有邽丘、略、中田、广堂、南田等10处。用方框为图标,“邽丘”最大,其余均小,表示不同的级别。此图以地名为主,依其性质当可称为政区图。B面绘有山、水系、沟溪;注明地名有广堂、中田、炎成、山格等7处;还特别用图例标出关隘的位置,注名为“闭”。图中有一亭形建筑标记,但无名称,可能表示该地是一处重要驻地。图下方写有“上”字,提示本图的正读方向。从有关带方向性的地名来看,此图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与现在地图方位相同。从“广堂”“中田”两名和地形看,B图与A面图可拼为一图。

第2块是一面绘制,绘有山、水系、沟溪、关隘。注明地名有上临、苦谷、大松等10处,并标出大小关口5处以及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和木材分布情况。依其性质可称为经济图。从里数和图段选点推算,相当于现今三十万分之一的地图。

第3块两面绘制,A面绘有山、水系、沟溪、关隘、道路、地形等。注明地名有北谷、苦谷、九员等12处,标出木材有杨木、榆木等5种。部分地段标有里程。图中从东至西有两条线:一条弯曲迂回,表示水流形状;另一条则直通至界,表示道路走向。B面是未绘成的地形图,仅绘出部分山及河流。

第4块两面绘制。A面绘有山、水系、沟溪、关隘,注明地名有东庐、韭圆、下杨等18处。此图地形及多数地名与第3块A面地图相同,两图可相互拼对。B面绘有山、水系,注明地名有苦史、夹比等9处。此图有些地名与第1块A面地图相同,并与它相接。(www.daowen.com)

上述诸图,除未标地名的第3块B面地图外,其他6幅图互有联系。全图由这6幅分图编缀而成。据上述已知比例尺推算,这幅全图的实有范围为东西312里(今270里),南北204里(今176里),总面积63648平方里(今47520平方里)。其中第1块A面地图是以“邽丘”为中心的行政区域图,应是全图的中心区域。

关于地图的精确程度,根据图中所标里程选点平均计算,与今天水市地图相比多有相合。特别是以邽县驻地(今天水麦积区)为中心,东去与陕西宝鸡市接壤处,南去今街子乡,西去天水市,北去亭形建筑标记(今秦安郑川)等地的距离与现今里程大都符合。可见这些地图相当准确,是经实地测量后绘制的。

放马滩秦墓地图按内容可分别称为政区图、地形图和经济图。这3种图基本上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统一时邽县的地理概貌。在战事频繁的战国时代,地图均带有军事性质;1号秦墓墓主是军人出身,可见是军用地图。这些地图对研究当时称之为“犬丘”“西戎”“犬戎”的邽县的政区范围、行政建制、自然资源、地理历史等有重大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地图绘制技术史的珍贵资料。[44]

2.青铜

1976年,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富坪村出土1件秦二十六年铜诏版。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为秦篆,字迹清晰,线条纤细。目前我国出土的刻有秦始皇诏文的遗物有铜椭量和铜权等,而像这样把诏文刻到铜版上的形式较少见。诏版的出土为研究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我国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45]

1976年,甘肃庆阳县周家寨子出土一件铜鼎,后被庆阳地区博物馆收藏。鼎有两处铭文,盖上有一个“李”字;口沿下有阴刻竖写两行铭文:一行是“李氏鼎”,另一行是“重十三斤”。“李氏鼎”的造型风格与“彭阳鼎”很相似,属西汉遗物。1979年,甘肃灵台出土一件青铜圆盘连三釜,是汉代早期遗物。1983年,庆阳地区博物馆征集到一面汉代的四神规矩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