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骨的发现和研究
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学者步达生根据安特生从甘肃、河南史前遗址收集的人骨资料进行过种族人类学的研究。这些人骨大致包括84个个体,大部分(74个)出自甘肃,少部分(10个)出自河南。据步达生观察,人骨中鼻下窝经常出现,眉间和眉弓一般弱或中等,鼻骨长,但鼻根以下一段窄而低矮,颧骨突出且大,额眶偏差角比较小,男性枕外隆突通常很发达和常呈钩形;这些特征在现代蒙古人种头骨上容易见到。他还指出,有3具头骨(2具称为仰韶期,1具称为马厂期)与其他多数头骨的特点有些不同,因而怀疑这3具头骨属于不同的人种,暂时命名为“X”派头骨。1928年,步达生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甘肃史前居民具有典型东方人特征,其体质与现代华北人有许多共性,因而称他们是“原中国人”;在这些人骨中,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材料与现代华北人头骨的接近程度较远一些,各史前文化后期的标本同现代华北人的接近程度更大;新石器时代的头骨在一些性质上与东部的西藏人类型有相当接近关系,居于现代华北人和西藏人之间的地位。他认为,“X”派头骨仅仅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种的变异,否定了可能属于非蒙古人种(即高加索人种)的看法。[22]步达生的研究成果影响很大。但是有学者质疑,认为安特生列为新石器时代的骨骼可能属于马家窑文化而不属于仰韶文化,年代大概与商周相当;从河南出土的头骨也可能不属于仰韶文化,甚至可能包含着现代的材料。当然,头骨具有显著的太平洋蒙古人种东亚类型的代表性特点。
随着后来的发掘,获得了较多的骨骼材料。中国学者通过研究甘肃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头骨,认为与蒙古人种的现代华北人和甘肃其他还要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头骨具有共性。乐都柳湾墓地头骨与现代蒙古人种东亚类群比较接近,也与现代华北人类型比较接近;但与黄河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3]民和阳山的人骨相当于半山期,它们的特征不仅在一般亚洲蒙古人种中较常见,更多见于现代华北的蒙古人种。[24]宁夏海原菜园墓地的人骨与古代和现代华北类型有明显的共性,与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居群之间表现出一般的接近关系,尤其是与甘肃的组群之间存在更密切的形态学联系。[25]
【思考题】
1.简述西北边疆地区旧石器地点的分布状况。
2.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你对其中的外来因素有什么看法?
3.简要介绍萨拉乌苏遗址。
4.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发现主要有哪些?
5.秦安大地湾遗址的主要遗存和重大意义。
6.针对秦安大地湾地画有多种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7.简述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特征。
8.通过分析齐家文化墓葬,你对古人的葬俗有了哪些认识?
延伸阅读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3.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6.吕遵谔:《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卷》,科学出版社,2004年。
7.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文物出版社,1984年。
8.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阳山》,文物出版社,1990年。
9.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文物出版社,2006年。
10.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瑞典)安特生:《甘肃考古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5年。
12.夏鼐:《夏鼐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3.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14.李水城:《东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化之进程》,文物出版社,2009年。(www.daowen.com)
【注释】
[1]刘玉林:《甘肃泾川大岭上发现的旧石器》,《史前研究》1987年第1期。
[2]谢骏义、张鲁章:《甘肃庆阳地区的旧石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第3期。
[3]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环县刘家岔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2年第1期。
[4]谢骏义:《甘肃西部和中部旧石器考古的新发现及其展望》,《人类学学报》1991年第1期。
[5]刘玉林等:《甘肃泾川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人类学学报》1984年第1期。
[6]谢骏义等:《甘肃武山发现的人类化石》,《史前研究》1987年第4期。
[7]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22~227页。
[8]《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415页。
[9]刘景芝、王国道:《青海柴达木盆地小柴达木湖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察报告》,《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4~56页。
[10]盖培、王国道:《黄河上游拉乙亥中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人类学学报》1983年第1期。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甘肃天水师赵村史前文化遗址发掘》,《考古》1990年第7期。
[13]甘肃省博物馆大地湾发掘小组:《甘肃秦安王家阴洼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2期。
[14]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2期;赵建龙、阎渭清:《关于大地湾F901房基的几点认识》,《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5期。
[15]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海民和阳洼坡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1期。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县胡李家遗址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1期。
[17]《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370页。
[18]戴春阳:《齐家文化社会形态浅析》,《西北史地》1990年第1期;谢端琚:《略论齐家文化墓葬》,《考古》1986年第2期。
[19]王吉怀:《齐家文化概貌及社会性质的研究》,《西北史地》1990年第4期。
[20]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页。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643~644页。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745~746页。
[23]潘其风、韩康信:《柳湾墓地的人骨研究》,《青海柳湾》附录一,文物出版社,1984年。
[24]韩康信:《青海民和阳山墓地人骨》,《民和阳山》附录一,文物出版社,1990年。
[25]韩康信:《宁夏海原菜园村新石器时代人骨的性别年龄鉴定与体质类型》,《宁夏菜园》附录二,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