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旧石器时代考古综述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旧石器时代考古综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中国第一批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体质,表现出与蒙古人种的联系。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对制造石器的石料是有选择的。我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已发现的动物化石以剑齿虎、长鼻三趾马、肿骨鹿和中国鬣狗为代表;中期和晚期是以河套大角鹿和最后鬣狗为代表。

西北边疆考古教程:旧石器时代考古综述

一、西北边疆石器时代考古综述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最早的阶段,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大致相当。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C.J.汤姆森(Thomsen)从该馆所藏的史前古物着眼,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认为史前时代的丹麦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不久,J.J.A.沃尔索又进而把“三期论”用于野外古迹的分期。1843年,沃尔索发表了《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一书,使“三期论”从此成为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基础。1865年英国学者丁·卢伯克在《史前时代》一书中,又把石器时代再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创造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名词。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出现,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性质,过着采集和狩猎的原始生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标志,还出现了陶器和农业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为了寻觅食物和饮水等方面的便利,一般居住在低山临河地区,多以洞穴为家。在人类生活过的地带,往往保留有石器、动物化石、装饰品、灰烬等遗物。

1920年,法国神父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城北35公里处的赵家岔和55公里处的辛家沟,发现了一块人工打击的石核和两件石片。这是中国第一批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受巴黎国立博物馆派遣和桑志华一起到鄂尔多斯调查,在今宁夏灵武县水洞沟发现了一处内容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随后,他们又发掘了1922年桑志华发掘调查过的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了成批的哺乳动物化石和许多石器,并且发现了一颗人类幼儿的上中门齿化石,即中国学者后来习惯上称之为“河套人”的智人化石。1929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和德日进到山西西部和陕西北部调查新生代晚期地层时,在河曲县的长城内外、榆林河和黄河两岸,也发现零星的旧石器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泾川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在甘肃镇原发现旧石器中期地点;在甘肃西峰、环县、镇原、东乡、肃北和青海小柴旦盆地、贵南发现旧石器晚期地点。其中甘肃泾川、武山发现晚期智人化石。对水洞沟、萨拉乌苏遗址的发掘,特别是人类化石的发现,为探索西北地区旧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体质,表现出与蒙古人种的联系。(www.daowen.com)

更新世是地球上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北半球的高、中纬度地区以及低纬度地区的一些高山,在这时期出现过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冰川的前进和退缩,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多次交替,并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气候带的转移和动、植物的迁徙或绝灭。这些事件对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原始人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对制造石器的石料是有选择的。选择的石料要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同时数量要较多。所谓一定的硬度,是指要选择较坚硬的石料,以便制作较坚硬的工具。石料有一定的韧性,是指能按原始人的意志破裂,打出一定形体的石片。石料的来源,最普遍采用的是在山谷、河床和海滩上采集砾石(河卵石),另外也从天然岩石上打下石料,修整使用。常见的石器种类有砍伐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球等。

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中,比较多地发现各类动物化石。我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已发现的动物化石以剑齿虎、长鼻三趾马、肿骨鹿和中国鬣狗为代表;中期和晚期是以河套大角鹿和最后鬣狗为代表。南方地区则以大熊猫和剑齿象为代表。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采集动物化石极为重要,这是研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的重要材料,对于研究古代的生态环境和断代与分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也是研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人类化石保存下来很不容易,也不易被发现,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所以即使是发现人类的l枚牙齿化石,也会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