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长陵陵宫前的主轴线(即陵宫中轴线之延长线)大都被山体占据,根据风水原则,神道被置于主轴线之西山体较少较小处,略微弯曲。神功圣德碑亭之后,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卧立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2对,武将2对,文臣2对,勋臣2对,尽端置棂星门。较之明孝陵,只多出2对勋臣而已。从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算起,长陵神道全长约7.3公里,总体布局稀疏,仅局部密度加大。长陵之外,其余诸陵神道较短,不置石像生,神道与长陵神道直接或间接相连。
明长陵神道
清东陵的主陵——顺治帝孝陵的神道布局仿自明长陵,神道绕过作为风水山的影壁山,依次置望柱、石像生和棂星门。石像生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2对,一卧一立),武将3对,文臣3对,共18对。较之长陵,取消了勋臣,增加了文臣、武将各1对。另外,清孝陵的石像生设须弥座(明代帝陵无),武将文臣着满族衣冠甲胄。(www.daowen.com)
清东陵神道
康熙帝景陵亦仿明十三陵诸陵“逊避”之制,尊清孝陵为主陵,裁减了神道的引导空间序列,建时并无石像生之设,是为后代诸陵“逊避”主陵的先范。乾隆为自己修建陵寝时,很想添建石像生,但碍于先例颇觉为难,于是授意大臣上疏。监察御史玛起元的一件奏折中说:“……伏思大行皇帝所以不用石像生者(指雍正帝泰陵),必以景陵未经设立,不忍增加。……今奴才愚见,请于景陵前应照典制敬为添设。”于是,康熙、雍正皇帝的陵前神道上都增设了石像生。规制为:望柱1对,狮、象、马、武将、文臣各1对,共5对,均为立像。这也与之后清代诸陵石像生基本符合。清景陵石像生相较孝陵18对而言,虽在形体和数量上大为缩减,但更注重细部的精雕细琢和把握。如狮子、大象均添雕了佩饰、璎珞之属;大象背上驮载宝瓶,寓意“太平有象”。
太平有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