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孝陵神道石刻卷: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

明孝陵神道石刻卷: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明孝陵的陵寝布局与建筑形式,无疑是汲取唐宋诸陵的优秀成分而总结创新的产物,它规范着明清两代帝陵的总体格局与风貌,成为明清帝陵制度的圭臬,在中国帝王陵寝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在考古调查中却没有发现单独的神道石刻和御桥,这说明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孝陵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

明孝陵神道石刻卷: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

(4)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布局与建筑形式,无疑是汲取唐宋诸陵的优秀成分而总结创新的产物,它规范着明清两代帝陵的总体格局与风貌,成为明清帝陵制度的圭臬,在中国帝王陵寝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如下马坊(明长陵、清孝陵为五阙石牌坊与下马碑)、大金门(明长陵、清孝陵为大红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棂星门、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制都为明清帝陵所借鉴继承。具体就神道方面而言,明清帝陵也基本仿自明孝陵,当然,这种仿效之中又不乏变革。

一般认为,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的布置方式始于明十三陵,而近年来对明东陵考古却发现这种说法可能有误。

明东陵是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的陵寝。朱标于1355年九月出生于太平(今安徽当涂县)富户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年仅10岁的朱标被立为世子,师从名儒宋濂学习四书五经,继而被立为太子,娶常遇春长女为妻。婚后朱元璋遂将一些政事移交给他处理,直至1392年四月,朱标病逝于宫中,年仅38岁。朱标居太子位25年,分理政务长达22年,其间“裨赞弘多”。朱标病逝时,应天、太平等府老幼皆痛哭进香,以寄哀思。名儒方孝孺作挽诗十章,对朱标的德才各方面予以高度褒赞,第一首诗即云:“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综观朱标一生,朱元璋对其倾注的心血可谓巨大,而朱标的早逝使得朱元璋对他的精心培养化作乌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悲伤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朱元璋将爱子葬于自己陵寝东侧,谥号“懿文”。(www.daowen.com)

明孝陵与东陵方位示意图

经过考古调查,明东陵位于孝陵陵宫东垣以东约60米处,与孝陵殿毗邻,总体布局与明孝陵相似。由陵垣、陵寝大门、享殿前门、享殿、宝顶等建筑要素组成,因是太子陵,所以规模有所缩减。在考古调查中却没有发现单独的神道石刻和御桥,这说明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孝陵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