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孝陵獬豸的变迁与象征意义

明孝陵獬豸的变迁与象征意义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由法的象征到镇墓兽——獬豸的原型与变迁獬豸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传说它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明孝陵獬豸文献中的獬豸与皋陶总是密不可分。獬豸判案的神话原型可能是有关羊判的记载。可见,獬豸的原型来自祭羊,所谓獬豸“助狱为验”之说,不过是后人对先人这种决讼方式的神化罢了。作为镇墓兽的獬豸与神羊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传说中象征太平盛世和公平正义的独角兽。

明孝陵獬豸的变迁与象征意义

6.由法的象征到镇墓兽——獬豸的原型与变迁

獬豸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传说它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獬豸亦有“廌”、“獬廌”、“解廌”、“任法兽”等称谓。至于它的长相,文献中则说法各异。有说其似牛,如《说文》:“廌,解廌,兽也。似牛,一角。”有说其似鹿,《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弄解廌”的注解,张揖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但大多数文献还是将獬豸作羊解,如东汉王充《论衡·是应》中有:“獬豸者,一角之羊也……皋陶敬羊,起坐事之。”又如南宋罗泌《路史·余论》引《墨子》曰:“獬豸,盖羊尔。”就文献记载结合明代帝陵神道上的獬豸形象,可以判断獬豸是中国古人创造的一种综合了羊、鹿、牛、犀牛特征的,具有公正、勇敢、忠直等形象象征的神兽。

明孝陵獬豸

文献中的獬豸与皋陶总是密不可分。皋陶是上古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尧时负责执掌刑狱,由于他公正廉洁,后人誉其为中国古代的司法公正之神,被推崇为华夏史上的第一位法官。传说皋陶审理案件时,常带着獬豸,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所以,古代衙门常设有皋陶、獬豸画像,官员的官服上也绣有獬豸形象,用以表示明辨是非、执法公正,也含有威慑邪恶的意思。(www.daowen.com)

獬豸判案的神话原型可能是有关羊判的记载。在《墨子·明鬼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昔者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欲兼杀之,恐不辜;欲兼释之,恐失有罪。乃使二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二子许诺。……读王里国之辞既已终矣,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触之,折其脚。”在这里祭羊成了沟通人、鬼、神三界的灵物,作为神判的代言人在当时应该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可见,獬豸的原型来自祭羊,所谓獬豸“助狱为验”之说,不过是后人对先人这种决讼方式的神化罢了。

作为镇墓兽的獬豸与神羊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传说中象征太平盛世和公平正义独角兽。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象征雄性的兽角往往被赋予一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实际上这正是源自他们对动物坚角的崇拜,以至后来兽角甚至成为部落首领权力和威武的象征,所以才会出现以兽角的个数来判断君王政绩的传说。《宋书·符瑞志》记载:“三角兽,先王法度修则至;一角兽,天下平一则至。”所以在帝陵神道上的独角兽除了能辟邪镇妖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标榜先帝曾是明君在世,天下太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