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柴窑“薄如纸”是指釉汁而言
寂园叟《匋雅·下卷》:“柴窑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三者,均指釉汁而言,不指胎骨而言。元以前之瓷器,虽亦偶有薄胎者,要亦不能如明瓷脱胎之薄也。此言薄如纸者,盖谓所上之釉,其薄如纸也。”又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同意此说:“(柴窑)谓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然薄如纸一语乃指釉汁言,非指瓷胎言也。”余意此说甚当,且柴釉“薄如纸”非无信据而难定论者,余所藏此盏,釉即极薄,由知古艺确能为也。另如清官窑胭脂水釉含金属,比重大而易淌开贴附于胎骨,亦较他种釉汁尤薄,然光泽反而过之。
赏鉴而以釉薄莹泽为誉辞者,不乏其例,如《匋雅·上卷》:“胭脂水为康熙以前所未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亡伦比。”又《竹园陶说·杂说》:“青花尝见笔筒一个,高四寸四分,口径三寸,瓷质细白,釉薄如纸。”《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色泽第四》:“乾隆金酱色之釉,其薄者有似胭脂水。”《匋雅·上卷》:“截竹或角,嘘气匀之,是为吹釉。吹釉者薄于卵幕。”又《饮流斋说瓷·概说第一》同其说:“製瓷上釉有二法,一曰蘸釉,……一曰吹釉,……吹釉者其釉薄,……而薄者甚至有同卵膜也”。按吹釉法起于清初,则柴釉之薄,非关吹釉事,当因其釉汁质料研之极细,密度高并比重大,蘸之而得匀均淌开故。余所藏之品,即有蘸釉之迹,此端与胭脂水吹釉虽分歧,却适足示事理之内在一致。
又按陶瓷以胎骨薄而著称者,五代之前虽亦有先例,然实为小口径仰钟式酒盃一类之专製,非一窑所出大小器皿皆可薄胎。如山东龙山文化以蛋壳黑陶著,其典型作品即为小口径高足酒杯,他器则随壁沿外撇及径口扩大,胎骨依次加厚;要之如此方合于製艺相适物性之通律也,否则造器勿堪实用。贾谊《新书·连语》记陶朱公论璧“侧厚则价倍”因曰:“墙薄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夫薄而可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即曾宣此意。(www.daowen.com)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内库有青瓷酒盏,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以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吹如沸汤,名自煖盃。”推类此盃亦当为仰钟式样小口径,且视其行文以“纹如乱丝”紧接“其薄如纸”,乃前言指釉面片纹,则后语解作釉薄比喻故当。
《匋雅》:“建窑,出福建泉州府德化县。……盌盏多是撇口,色黑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体厚者多,少薄者。”撇口之制,体厚较为经用,故民用者依惯例少见薄胎。若北宋汝器官用,胎体非厚,然亦不能令如纸薄;而柴器胎骨当可比看汝瓷之类。此理于前述釉汁事,一并可证“薄如纸”非指胎骨言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