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 明、清青花各异韵趣,但清仿明者遗其天真
前清也崇尚明代青花,常常仿作。就艺论艺,早明青花原本富于天机物趣,《竹园陶说》:“成窑画笔,古今独步,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墨,点染描画多臻其妙也。”此是另一种以细致见长的描画点染法,略近“游丝描”意趣耳,尚异于“淡描分色”手笔。唯康熙仿成化未探底蕴,但知一味清淡,勾勒遂失于纤弱,青彩亦不得妙韵。该时画手专心用功未尝逊于成窑,无奈时势屡更,手眼不类耳。
至如宣窑青绘,其墨迹聚散之际显示的雄浑,谭旦冏有说:“早期青花绘製的豪放、浑朴,当与王绂、商喜的画风有关。”而康朝仿宣德,也不免青彩浓重,但雄风少存。
概言之,康熙本朝作品,笔墨生气盎然(民窑也多见),但仿古却自生约束(多见于官窑);故二者虽同代所出,于墨彩气韵却不作等类齐观。(然清三代官窑拟古,工艺精良,今市场价可高于同时之民窑器许多,只是较之真宣成,其值仍有天壤之别)。
夫清官窑仿明,画片可得其布置、题材、浓淡,唯难得气。或云气由笔墨生也,《绘事发微》:“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www.daowen.com)
然笔墨之气原由天授,非由模仿,董其昌《画眼》:“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此是言文人画,艺人不必读万卷书,但目染手习一世,不啻韦编三绝功夫矣。
故如成窑之秀畅中有温婉之意,宣窑雄杰间无粗率之疏,皆天机人气也,代移人换,岂复可求。《六如居士画谱》引南齐谢赫:“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谓之能品。”明瓷与清仿明者,区别即常在妙、能之间。
下图:明宣窑高足盃缠枝莲与成化民窑高足盃缠枝莲比较。又见右图:乾窑青花扁瓶之绘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