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全彩图版,详解清瓷淡描国画染墨风格

古陶瓷识鉴:全彩图版,详解清瓷淡描国画染墨风格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58清瓷淡描类似国画染墨以传统画论对照古瓷彩绘,数釉下青花淡描分色,尤类“染墨”之“墨分五色”,转而近似釉上彩绘之“以色貌色”。青花瓷淡描又称分水,传统工艺将青花料水分为头浓、二浓、正淡、影淡等多色阶,“分水”遂因此可转称画技。分水淡描始于明末,如天启、崇祯时青花画片,有略如泼墨山水者,山色即以浓淡分远近。至康熙,镇窑绘彩瓷多采取国画题材,而连同其皴擦、染墨笔法一起应用无遗,青花淡描于是纯熟。

古陶瓷识鉴:全彩图版,详解清瓷淡描国画染墨风格

458 清瓷淡描类似国画染墨

以传统画论对照古瓷彩绘,数釉下青花淡描分色,尤类“染墨”之“墨分五色”,转而近似釉上彩绘之“以色貌色”。南朝宗炳《画山水序》曰:“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青花瓷淡描又称分水,传统工艺将青花料水分为头浓、二浓、正淡、影淡等多色阶,“分水”遂因此可转称画技。

《匋雅》:“青花又名淡描,同一色也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分水淡描始于明末,如天启崇祯时青花画片,有略如泼墨山水者,山色即以浓淡分远近。

另则明代嘉、万用回青“单线平涂”,色块见“指印纹”,是因匠笔所至,而非关分水淡描事。

康熙,镇窑绘彩瓷多采取国画题材,而连同其皴擦、染墨笔法一起应用无遗,青花淡描于是纯熟。《匋雅》:“康熙山水似王石谷,雍窑花卉似恽南田,康窑人物似陈老莲,道光窑人物似改七芗。”

康熙窑器画山水、人物者,青花多于硬彩,而其青花赋色借技画家,笔法周备另开生面,是故与明代青彩异类矣。明代如永、宣青花,题材多拟自织绣等,笔墨见浓重入骨;清代绘瓷,题材既取画稿,遣笔自不免听凭画论。(www.daowen.com)

如青彩之恬淡与分色,画坛当称雅事,《绘事发微》即云:“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暄目,亦取气也。”又曰:“用色与用墨同要,自淡渐浓,一色之中更变一色,方得用色之妙。”青彩贵淡,明代成窑尝得其旨,陈贞慧《秋园杂佩》:“器之精者无逾宣成二代,宣乃不及成。宣则鸡纹粟起,佳处易见;成则淡淡穆穆饶风致,如食橄榄,妙有回味耳。”窃谓陈君高人,甚解艺事。

唯成窑之淡,尚未见等次分色,故逊于变化。又按成化以后,青花实已分浓淡两派,浓者绍宣窑,淡者承成化,以至后者终于演化为分水淡描,而亦相关画坛之影响也。

其实唐代张彦远早发“墨具五色”说,然有意采此法为青花瓷添媚增姿并蒸为风气,却迟至康窑,盖青料毕竟不比墨汁,瓷胎亦非纸张,进化终须时日耳。

参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及郑毅夫《郧溪集》:“纯淡墨画竹树黄雀者,虽墨为之,如具五彩。云僧贯休画。”具先载远矣。而康窑淡描“取气”、“得意”、“以色貌色”,皆气韵通古并以该类笔法为后人留下鉴别依据。

下图:成窑高足盃青花淡彩花鸟纹,比较右图康窑青花分色山水人物纹棒槌瓶及分色人物之片段,又康熙款青花釉里红婴戏纹印盒亦见分色绘法(著者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