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鉴定讲义:全彩图版

古陶瓷鉴定讲义:全彩图版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19古器厚薄规制殊异,可验之适体陶瓷器轻重各适其所,无宜偏废,非但器皿与塑件薄厚相差,器皿之间也往往互呈异质。若厚而粗疏笨重,薄而稀松轻飘,则示质文不称,体用相违,虽旧物也不能贵也。

古陶瓷鉴定讲义:全彩图版

419 古器厚薄规制殊异,可验之适体

瓷器轻重各适其所,无宜偏废,非但器皿与塑件薄厚相差,器皿之间也往往互呈异质。袁枚诗说曾比物之厚薄言艺之妙拙,是亦有涉体性功用,可参见:“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贱薄,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刀锋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名家。”按子才所谓妙者,岂无词性、诗用之聚意在耶。

昔人赏瓷,也常见厚薄并提,合观通论,如《陶说》载:“《南村随笔》:明景德镇所造,永乐尚厚,成化尚薄。……《通雅》:永乐窑贵厚,成化窑贵薄,前后规制殊异。”按永窑大作制承元瓷大盘故厚;成窑专以小作盌盃胜,故薄也,皆体用相适。

后来嘉、万窑,又辄厚薄兼得,唯厚者抑不甚精致。《明清瓷器鉴定》或曰:“嘉靖瓷的胎质不及前朝,大件器物多製作粗糙,时有夹扁;接痕明显,易脱断、掉底;底足处理粗糙,有跳刀痕与粘沙现象,露胎火石红色浓重。大部分琢器胎体厚重,而一般官窑的小件器的製作仍旧相当精细,胎薄体轻,瓷质坚致细密,造型规整,底足处理亦很齐整。由此而知,嘉靖时期瓷器胎体的面貌,是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www.daowen.com)

《明清瓷器鉴定》又统括清代情形曰:“清代瓷器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的胎体厚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的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泛松。”复言:“自嘉庆后期始,胎质日益粗松,同品种的胎体与前时相比,由于密度小而重量显轻,道光时更甚。琢器的胎体多数较厚笨,民窑尤为突出。但民窑中,也不乏大量的胎质细白,製作规整的薄胎瓷器。”

纵观瓷史,大率製巨则崇厚,造微即尚薄;厚壁以硬实为工,薄胎以匀坚为精。若厚而粗疏笨重,薄而稀松轻飘,则示质文不称,体用相违,虽旧物也不能贵也。

下图:元代哥釉三足炉,胎体厚重。右图:清代前期斗彩扁壶,胎壁匀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