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芒口修作有别,铜钤意图不一
古器边口别致的,还有无釉芒口一式,其特与叠烧及覆烧窑艺相关。
叠烧法早先也见于古越窑,是将圆器仰置,上下支填,套叠装窑,以省窑位,于是器皿烧成,内外底都留支块痕。
至北宋时,定窑于圆器内壁印花欲精致,则不宜仰置相叠,遂反其道发明覆烧,即留芒口接触匣壁,以支持器身,使器坯覆置悬叠于匣筒内装窑;其与仰叠者技分正反,动机则一。由此定窑之印花、覆烧与芒口便一并流行,以至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器仿北定式样,亦绝多芒口。而“宋以定州白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云云,尝为古籍常载。
但北定、南定芒口做工有别,如北宋官定器,芒口工夫较娴熟细致;而南定之精品,修口亦工;如若粗器,芒口多呈快刀利削之硬折角,抑留有镟痕。
北定芒口露胎素朴,官用者且镶铜边示以高贵,遂有称“铜钤其口”。此举并还有加固器口的用意。清高宗《题均窑盌》或曰:“古窑器多有以铜锁口足者,图其坚也。”
器口镶金属,尚有先例可援,如晚唐、五代秘色瓷等“金装”,其中也包括以金属镶钳口沿者,亦并有美观、加固双重用意。(www.daowen.com)
现今所见宋代汝、官、哥、钧、龙泉诸窑传世器而铜钤其口者,不乏为后手所加,是意在掩饰损伤。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浮月盃,……口微缺以金锢之”云,可见其事由来之久。
陶瓷器口沿易损,识家检视此处自当洞悉种种修补伪饰技俩。
然收鉴名窑杰作,大不必介介于磕碰冲口,《匋雅》曰:“瓷器之别致而残缺者,使人可惜。玉器之完全而恶劣者,使人可嫌。世之君子宁使人可惜,毋使人可嫌。”意度固高矣。
器口鉴析之要,尤在缘做工考稽真伪,其赝作之可恶,甚于损伤之可惜多多矣。
“芒口”后世尚有拟仿继美,如《明清瓷器鉴定》介绍清三代官窑“仿定釉”有言:“器口特殊,抚之有感,是极细的青灰色沙口,名为‘青沙口’。”又说康熙朝各式笔筒:“口部或露胎无釉,或施酱釉、粉白釉;还有的口面开小沟槽。”
上图:宋汝窑钤口盘与南定钤口印花小洗(著者藏)。尤见左图:北宋定窑器黄金钤口及南宋官窑器紫铜钤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