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详解313盏的历史与特点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详解313盏的历史与特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3盏说说罐、说瓯之余,又说盏。古盏为茶酒具,尊于饭瓯;后世盃盏也多精贵于盌。盏供茶,又衍生盏托。已知的盏托雏形,产于南朝越窑。宋时盏托与茶盏已配套烧製,盏托中心空与不空者皆见。又明代宣德有青花盏托、白釉盏托亦著称,或称“尖浅”,多作浅圈足,沙底而现淡火石红。盏有製为半高足及高足,后者用为酒具而非茶具,辄称盃,其形初见于夏代黑陶薄壁酒具者。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详解313盏的历史与特点

313 盏说

说罐、说瓯之余,又说盏。杨雄《方言》:“盏,盃也。”古盏为茶酒具,尊于饭瓯;后世盃盏也多精贵于盌。

盏供茶,又衍生盏托。《陶说》引程大昌《演繁露》云盏托:“始于唐蜀相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象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填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髹漆为之。宁喜甚,为名之曰托。”

然《景德镇陶录》另有一说:“陶瓷有茶托、酒托,疑即古礼器之舟也。周礼‘祼’用鸟彝、黄彝,皆有舟”。并观《匋雅》:“盏托,谓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盏则托作圆形而不空其中,宋窑则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颇朴拙也。”则“舟”“船”之说两相呼应,似非出悬揣,今唯欠高古遗物验证耳。已知的盏托雏形,产于南朝越窑。

宋时盏托与茶盏已配套烧製,盏托中心空与不空者皆见。又明代宣德有青花盏托、白釉盏托亦著称,或称“尖浅”,多作浅圈足,沙底而现淡火石红。

盏有製为半高足及高足,后者用为酒具而非茶具,辄称盃,其形初见于夏代黑陶薄壁酒具者。向来高足盃以明代成化窑製最著。《博物要览》:“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img565口扁肚把盃,式较宣盃妙甚。”明清官窑,五彩、青花高把盃叠出,其中不少以成化制式为范本。

邃古又曾製作陶豆,式近高足盃,但非为酒具。《陶说》:“簋、豆当是礼器,《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登注膏。’又谓:‘古人焚膏必有器’,故从郭注,膏登之说以著。”推为先古以陶豆盛祭,登高奉进,而衍生登义。膏登加之灯焾燃点,登随即可为燈。(www.daowen.com)

又《仪礼》:“实于镫”,郑玄注曰:“瓦豆谓之镫”,窃意“镫”当为青铜之“豆”。

陶豆除注膏外,犹容他物。如《礼记》有载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由知豆盛食物。《说文》:“豆,古食肉器也”,余谓“食肉器”意即肉食者用器、雅堂用器、礼器,非唯盛肉。

汉唐陶明器,皆见豆。至若明宣德窑有製青花带盖豆亦著。近人孙瀛州有仿此种极似,比较真器,其釉面略涩手,击声清脆。

豆远较高足盃厚重,缘此易区分。而高足盃又见变格为高足盌,二者差异甚微。唯高足盌体稍大而壁尤撇而口沿或快薄,用为盛肴;高足盃则口沿圆润宜触唇,以此亦可分别。此二者也可称把盃、把盌,明代把盃、把盌製为实用。清代有製为赏玩者,下半截(即高足)或略略显丰满,意图廓线上下均衡,以宜陈列观赏;甄别清仿明之把盃,也可于此处留意。

右图:西周釉陶高足器,略似后世之盏。并见宋代北方白瓷盏、盏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