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311罐的魅力与历史

古陶瓷识鉴:311罐的魅力与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1罐说罐,邃古之作也有出土,然荒古无文,其称未传,今呼之罐形陶器可。想此罋也当为罐形,参看《陶说》:“《山堂考索》:罋高一尺,受三斗,口径六寸五分,腹径九寸五分,底径六寸五分,腹下渐杀。”罋或由罐器空鸣声雍雍得名,而罐则当由灌器之用途得名。窃意今所谓高古印纹硬陶罐者,以印变形雲纹为常见,即在罍属。成窑罐器,历来贵重,至若康熙“天字罐”亦著,缘其慕名成化者而造也,却型制稍改。

311 罐说

罐,邃古之作也有出土,然荒古无文,其称未传,今呼之罐形陶器可。《世说新语·尤悔》:“(曹彰)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曹丕)预敕左右毁缾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由此知上古罐器,可为汲水、贮水具。

又《庄子》有说:“子贡入楚过汉阴,见一丈人方为圃畦,凿隧而入,抱罋而灌。”想此罋也当为罐形,参看《陶说》:“《山堂考索》:罋高一尺,受三斗,口径六寸五分,腹径九寸五分,底径六寸五分,腹下渐杀。”显然一罐无疑。

罋或由罐器空鸣声雍雍得名,而罐则当由灌器之用途得名。《陶说》:“按释氏有澡灌,……惠远法师《澡灌铭序》云:得摩罗勒石澡灌,皆作灌,以水可灌濯也。后人从缶作罐。”此语言明罐因灌取名,然其言罐名由释事得传,未知然否。

高古的罍也当为罐形,因印、绘雷纹而名之。《尔雅·释器·疏》:“饰罍皆得画雲雷之形,以其云罍,取于雲雷故也。”窃意今所谓高古印纹硬陶罐者,以印变形雲纹为常见,即在罍属。

罍、罋由器物某特性取名,罐由器造之功用得名;其称名,实皆定义型制,然或取意于小节,是皆随习俗而已,此盖闻之离奇,推之无怪矣。

两汉以降,罋、罍语称渐湮,而齐以罐名,后世复又视罐制之细部,专指为直口罐、双系罐、瓜棱罐、盖罐、矮罐、壮罐等等;且诸种体式,又因时世迁移而变形叠出,功用也远不限于汲水贮水。

如系罐者,流行上古,越窑製罐,便常作双系或四系,方便穿绳提携。晋青瓷罐所附系,有环形及桥形两种,桥形者见棱角,作工多规整。系罐为用器者,隋唐仍多製造;至如明代永乐官窑白釉双系小盖罐,其系固精巧,却已纯为点缀。(www.daowen.com)

宣德以后,造罐绝多不再附系,若须装饰点缀,可另附以双耳等。耳有作螭形,显然影写青铜器。如嘉靖孔雀蓝釉双耳罐今为罕物,其装饰作风仿如弘治黄釉牺尊,而牺尊之祖本,即可溯青铜祭器。

又如盖罐,唐代多有,臆推其时罐器常用于贮物。唐代罐体,廓线大幅收放,富于外域风调,且正硕腹能容。再者宋代盖罐,精製的有荷叶边盖,并盖钮有作鸟形、兽形等,此式元明清都沿袭不辍。

明代成化另有天字款小盖罐,其轮廓量度之肥硕而矮,然观感却优雅丰圆动人,真哲匠杰构。《博物要览》因喻成窑:“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成窑罐器,历来贵重,至若康熙“天字罐”亦著,缘其慕名成化者而造也,却型制稍改。

盖罐一族中有工巧别致的,可数宋代之夹盖罐,清末之罗旋纹盖罐。

罐器后来尝附加流、柄,演变出罐体执壶,矮小稳重,颇与罂壶进化之高壮执壶相颉颃,此后文有详。

后图:新石器时代彩陶罐形器及东周陶罍;又唐三彩盖罐及康熙青花天字罐(著者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