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鉴宋瓷可借助气泡
古瓷表徵辨识,若索隐于釉面,则质感、片纹之余,并可印证釉层微迹如气泡、坠积、火气等,此乃一物之面面观,可使分析详尽;然后诸项综合,令甄别有据更利于定夺。
釉层抉微,气泡其一也。《简明陶瓷词典》有及于此:“釉泡聚集在製品的口部边缘或棱角处的,俗称水泡边,……为古代瓷器中常有的现象。”而气泡资以鉴辨,当以宋瓷为较早对象。再先如晋越窑青瓷,施“石灰釉”,观感常如脂膏凝结,尚不论气泡。及晚唐五代,瓷艺渐演进为润泽灵丽的釉面,越窑“秘色”已有气泡可观;再至宋代,汝、官、哥、钧、龙泉等施“石灰碱釉”,烧成可如美玉莹润;亦因此时青器的釉层更加丰厚,且含气泡显著,以致折散光线,使釉色含蓄而弥漫,呈象越加柔和活泼。
举若孙瀛洲《谈哥汝二窑》曾云:“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泡沫明显均匀的其釉必灵活润泽。泡沫暗淡或无珠者,其釉必凝结而不润泽,这与釉料的配合和火度过之与不及都有关系。”又说汝窑:“釉质润、坚、细,用放大镜照视,釉中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官、哥气泡小,形似聚沫。”孙先生见界广、识力锐,尤善比较细节、洞窥奥妙,至于探得本源,辨得虚实。其宋瓷气泡之论说,即称范例,后学以此法借照于明瓷,犹见永乐窑器釉层,气泡大小不匀,而宣德窑略同于此;至成化窑釉质细腻,气泡便小而密集,分布亦均匀整齐,等等。(www.daowen.com)
下图:宋代青白瓷釉泽灵丽活泼者,与气泡不无关系。参见右图:宋代北方青瓷盌及南方青瓷洗都莹润釉面而含气泡。
下图:宋钧窑出戟尊,为大器而釉稠少气泡,不如小器之釉面浏亮,而其观感胜在壮伟质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