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赐瓷亦或转为缄藏
官窑瓷器,还可因次品变卖而迁流,如清乾隆间《粤海关督督尤拔世奏折》尝载:“旨令唐英:御窑厂烧造之脚货瓷器,不必送京,即在本处变价处理”云,见新《中国陶瓷史》引。此与前引宋汝拣退变卖事例正相印可。
且官瓷因赏赐而留迹朝外的,更为常情。阅《宣德鼎彝谱》曰:“都察院衙门三员赐豸首大彝炉三座,仿哥窑款式。……臣等谨按瑞应图云,人君省明刑,则獬豸至能触邪卫善。御史之职,举直刺奸,不避权贵,与豸合德,宜以此彝为赐。”说是赏赐铜器,则瓷器可推类。
又唐英《陶成纪事》:“厂器陶成,每岁秋冬二季,雇觅船只夫役解送。圆琢器皿六百余桶,岁例盘、盌、锺、碟等上色圆器,由一二寸口面以至二三尺口面者,一万六千件。其选落之次色,尚有六七千件,一并装桶解京,以备赏用。其瓶、罍、尊、彝等上色琢器,由三四寸高,以至三四尺高大者,亦岁例二千余件。尚有选落次色二三千件不等,一并装桶解京,以备赏用。”(www.daowen.com)
清朝历二百余年,赏用瓷器总数推算有数十万之巨,其中除赏予外宾,多数应赐在寺院及贵族、官僚家。《匋雅》言此曾曰:“天家府库尚矣,此外则热河之避署山庄,陪京殿座实为仙都灵域,两藏喇嘛颁赐,骈阗毡裹,……曲阜孔门囤拥亦厚,满蒙藩邸被赏无算。下则琳宫绀宇、戚畹主第,窑藏繁阜,飘散何穷”。然“发捻之乱,所至残破,……比岁以来,输出弥伙。”实令人叹惋。
清廷赏赐官僚瓷器,曾专製“赏瓶”一种。《明清瓷器鉴定》:“赏瓶,为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腹部为缠枝‘莲’纹,取其‘清廉’之意。据《清档》(雍正纪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其原名见于清晚期所署的名签,称‘玉堂春瓶’。雍正赏瓶传世甚少,数十年来仅见一两件。乾隆后每朝相袭,传世的较多。其器型有二:一是肩部无饰,一是肩部凸两道弦纹。雍正器现仅见后者。”赏瓶因见近年国内外拍卖市场屡有推出,可知民间确有遗存,但此物之晚清、民国及现代仿品正复不少,多署晚清官款,表徵甚近真品,宜比鉴其描笔功力等处。
下图:清同治窑青花赏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