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硬彩又分斗彩、五彩
明代硬彩又分斗彩、填彩、五彩。《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填入五彩,复入彩炉,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按此说也约而能赅,且对应实物亦当。如所谓斗彩,还包括釉下青花绘洞石,又以釉上彩绘花卉者之类;所谓填彩,即釉下青花仅用于勾边,而又以釉上彩填空者;所谓五彩则不论勾勒、填色皆用釉上彩者。明代硬彩传器,大略如此而已。
《南窑笔记》佚名,成书在雍乾间。此前论者尝以五彩随意相呼镇窑彩瓷,并未分别定义,如明人《敝帚轩剩语》、《博物要览》等是。此后乾嘉间记瓷,亦有随明人称呼而未及详考的。(www.daowen.com)
至近现代,又有如陈万里主张斗彩一项尚须细分为色彩、复彩、染彩、填彩、加彩诸种,则叙事稍逊简洁。愚意现今论镇瓷硬彩分类,借取《南窑笔记》说可也,其中斗彩一式虽具多种形态,然终不离釉上彩与釉下彩互相斗妍之本旨;抑将填彩亦归并泛称之斗彩,则更其扼要。
夫斗彩又称逗彩,逗字甚宜,或可取代前称。“逗”解“相逗”、“相斗”,可指釉上釉下之彩相适成趣。“逗”又或解“投”,亦符填彩实际。《景德传灯录·嵩嶽安国神师》言及“有坦然、怀让二人来参,……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此“不逗”作“不相投”解;又《梁书·贺琛传》有“苟须应痛逗药”句,此“逗药”复解“投药”。则逗彩为说,又可指投填釉上彩以充釉下青花勾廓者。逗训斗又训投,既并行分训又可合训乃尔,斗彩、填彩遂亦不妨合称“逗彩”。逗彩或异写豆彩,一音之转耳,后人或以为指豆青地五彩,误也。
下图:成化窑斗彩婴戏纹缸盃与缠枝纹高足盃。右图:传元代五彩玉壶春瓶,见于近年发表,但其形廓与该器型制之流变脉络不符,余意乃属清代前期潮汕区所产物。又见万历窑五彩龙纹盖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