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元明釉下、釉上彩瓷鉴别,合观彩、釉等项易切证
元青花隽拔超卓,然溯先源,其始也简。如扬州唐城遗址所见“唐青花”,至原朴矣。而釉下彩之先迹,更可推前至晋青瓷,其时青器有在釉上点饰褐斑,为世所熟知;然更有釉下褐彩者,是近年新发现,乃类虽微而可以喻大者。唐代还有釉下褐绿彩瓷出产,为湖南长沙窑造。然该窑製器多质粗不耐赏。
釉下彩而艺冠天下并大用流行者,舍景德镇青花瓷未能有。盖唯镇窑之白瓷,胎洁釉润微青,最与釉下钴蓝彩料相映成趣尔耳。衡以大局,彩瓷时代自元青花盛产,方告其来临。至若元青花创製则可谓“无巧不成”,其相关唐代之钴料进口,及南宋织布之蓝印蜡染,及阿拉伯美术之贵尚蓝白,及元代“色目人”之执事外贸,诸端一时凑齐故尔。
青花既面世,后人每以钴料呈色、绘笔功力、窑艺成败等,诸端合观论其高下,于是数元季、早明、清初镇之所造,鼎峙而三,其他则等而下之。若釉里红,自与青花通家连类,发展史亦大率随青花者。(www.daowen.com)
釉上彩,固亦由早期青瓷褐斑见端倪。随后唐代产三彩器,然不供日用,且为陶胎,归之彩陶,不全与彩瓷并称。又宋代吉州窑玳瑁斑与磁州窑红绿彩之类,尚属小品未数大宗,此因宋人崇简淡,尚原色,是以彩瓷未曾扩展,非贫于此技也。至明代镇窑製瓷风流天下,釉上彩更进步空前,此际五色图饰既投时好,景镇白瓷又与鲜彩相得益彰,时机事理相楔,其功故遂大成。
后人依釉上彩料质素分有硬彩、软彩。硬彩盛于明。硬彩中又因施彩手法分斗彩、填彩、五彩。斗彩乃喻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相逗,五彩则指纯白瓷器加绘五色彩者。斗彩向以成化窑为尤精,五彩则历数明季清初为盛。斗彩、五彩鉴别虽较繁琐,然易切证,是因胎釉、型制、作工之余,彩料之品质、烧成,图绘之形象、笔法,皆可为鉴助,诸项兼并合观,虚实可考矣;而青花、釉里红之画片鉴定,相通此理。
下图:明代成化窑斗彩花蝶纹盃一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