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振襄墓:红色印记 记庆阳革命遗址及其英勇事迹

张振襄墓:红色印记 记庆阳革命遗址及其英勇事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张振襄担任正宁县参议会参议员,积极支援抗战。同年5月,张振襄遵照中共新正县委的指示,利用国民党地方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秘密活动,分化瓦解,策反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振襄当选为正宁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任县土改委员会委员、县工商科副科长、县商业局副局长等职。1959年4月11日,张振襄因病逝世,终年81岁。

张振襄墓:红色印记 记庆阳革命遗址及其英勇事迹

张振襄墓

张振襄墓位于正宁县山河镇东关村二组的农田中,为单体墓,距乡间小路约5米,距县城会馆庙街约1500米,墓北约50米为东关二组居民区,东距黄板纸厂约200米,南距正铜公路约1000米。

张振襄,字赞臣,原籍陕西省白水县林皋镇吴家窑村人。1878年出生于一个中产之家。少年时入私塾读书,后辍学在家务农。1893年入林皋镇“恒春堂”商号当店员。1905年因其弟躲赌债外逃,张振襄到正宁寻找弟弟,在山河镇遇见“天顺成”商号东家赵天儒。赵见他有经商之才,便留在“天顺成”当店员。从此,便定居正宁山河镇。

张振襄经商有方,颇受东家器重,没多久便当上了领本掌柜。1915年,他离开“天顺成”自立商号“大顺通”。随后,又增置田产,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富户。1923年,他被正宁商界推举为国民党正宁县商务会会长。

张振襄墓(www.daowen.com)

1931年5月,匪首毕政轩率众围困山河城,在城内粮草发生危机之时,张振襄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并将自己家5间房上的木料让群众推成刨花喂了牲畜。当城将被攻陷的严峻时刻,他慷慨解囊,奔走劝说诸家富户,集资银元两千余块,亲自出城交涉退匪,使城内群众免遭了一场劫难。为了表彰其德行,城内居民在东关会馆庙前为他立了一座上书“急公好义”的石碑。

1932年,张振襄与活动在子午岭一带的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红军游击队建立了联系,陕甘红军游击队在月牛坡张家开设的酒坊设立了秘密联络点。从此他多次为游击队送情报,购买和转运油、盐、布匹、药品及弹药等物资。1934年,驻山河镇的国民党军企图偷袭月明原苏区。他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商号店员阎登榜以给酒坊送东西为名,及时将情报送出,使游击队和群众及时转移,免受浩劫。后来,他又和中共新正县委统战部长郭廷藩取得联系,通过山河城内中共地下党员屈则声,经常向新正县党组织传送情报。他还利用时机将红军游击队的标语、传单贴撒在国民党县政府院内,闹得敌人恐慌不安。1937年2月,驻防正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向群众筹借军粮,张振襄自愿捐粮25石,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富户也纷纷捐粮。抗日战争时期,张振襄担任正宁县参议会参议员,积极支援抗战。1940年,驻山河镇的国民党军队抓到8名八路军战士,即将押往刑场杀害,他闻讯立即面见敌团长求情保释,后又设法将其送出敌占区。1942年,新宁县财政部长杨万恒和一区三乡乡长李应福被国民党宁县自卫队抓捕,后经他多方活动营救出狱。1949年3月,在陕西底庙战斗中,有10多名解放军战士被俘,关押在山河监狱,他千方百计用重金疏通关系,全部营救出狱,并送回原部队。同年5月,张振襄遵照中共新正县委的指示,利用国民党地方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秘密活动,分化瓦解,策反起义。他还暗中授意各家商号和诸多富户拒不向国民党县政府缴纳粮款,促使正宁自卫队起义,为正宁县全境解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振襄当选为正宁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任县土改委员会委员、县工商科副科长、县商业局副局长等职。1959年4月11日,张振襄因病逝世,终年81岁。

(资料整理:姬有文王聪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