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现仅存大成殿,享受特别关怀和保护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现仅存大成殿,享受特别关怀和保护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陇东中学旧址仅留“大成殿”一座。陇东中学礼堂旧址侧面创建陇东中学,得到党中央、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特别关心和支持。陇东中学礼堂旧址正面创建陇东中学,也得到陇东党政军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1940年9月1日,陇东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陇东中学受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直接领导。1955年陇东中学旧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0月被庆阳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现仅存大成殿,享受特别关怀和保护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位于庆城县城关中学院内,原为文庙,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后成化、弘治、嘉靖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维修,规模较大。陈东中学设于此地后,将文庙的“大成殿”作为礼堂,将“名宦”、“分贤”等古建筑作为教职员工办公室和学生宿舍。现陇东中学旧址仅留“大成殿”一座。此殿建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砖木结构,面阔五间,长21米,宽16米,高10.1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

为了适应革命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应陇东分区的要求,决定在庆阳县城兴办一所新型中等学校。最初定名为陕甘宁边区第四师范学校,后来考虑办师范学校不利于吸引进步青年入学,遂改名为陇东中学。边区教育厅委派庆阳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陆为公和在延安参加革命的高级知识分子孙萍筹办。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侧面

创建陇东中学,得到党中央、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特别关心和支持。毛泽东亲笔题写了“陇东中学”校名,刘少奇题写了“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题词,朱德题写了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学校郑重地把毛泽东的题名放大后刻在石坊校门上,又缩成小字制成学生佩戴的校徽。刘少奇、朱德的题词也分别刻于学校石拱门前后。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正面(www.daowen.com)

创建陇东中学,也得到陇东党政军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专员马锡五、驻军首长王维舟、耿飚等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边区政府拨给学校的筹建费只有2000元,远不够所需。陇东特委书记马文瑞要求按正规中学的标准,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力争半年时间建成开学。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有礼堂、有教室、有宿舍、有伙房、有操场,初具规模的陇东中学落成了。

1940年9月1日,陇东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马文瑞和专员马锡五、副专员兼庆阳县长朱开铨、驻军首长王维舟、耿飚、甘渭汉以及各界代表应邀出席开学典礼。

陇东中学受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直接领导。其办学宗旨是“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培养抗战建国人才”。边区政府任命陇东特委书记马文瑞兼任校长,赵长远为专职副校长,陆为公为教导主任兼总务主任,孙萍为副主任。当时,全校有袁静(女)等11名教职工。首届招生122名,按文化程度编为师范班、中学班、预备班(文化补习)。陇东中学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42年7月20日,陇东学生观光团一行53人,在余佑野、贾庆礼率领下,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学生代表麻韬、张志强给毛泽东献上绣有“人民舵手”的锦旗一面。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庆阳,陇东中学石坊校门被炸毁,学校被迫迁往华池县城壕川随军作战。1948年,西北局下发了《关于改变边区中学为分区干部学校》的文件后,陇东中学改为“陇东分区干部学校”,至全国解放之前,学校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养干部及其他建设人才70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几经搬迁,数易校名,1972年恢复原“陇东中学”校名,并确定为省、地、县三级重点中学。

陇东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陇东根据地创立的第一所完全新型的中等学校。战争年代的陇东中学坚持办学8年多时间,共培养学生523人,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管理人才,被称为“革命的摇篮”,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55年陇东中学旧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0月被庆阳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4月被庆阳市委确定为全市党史教育基地。

(资料整理:刘秉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