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钵红大二校旧址
木钵红大二校旧址位于环县木钵镇木钵街村。现为村民居住区,211国道从西侧经过,距县城约1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木钵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木钵唐为木波堡。五代为木钵镇。城围三里八十步,一面靠山,两面环水。宋范仲淹驻防环庆路时,重筑了这座城堡,称木波城。元时该城破废,明成化年间,戍边名将马文升对城堡进行了复修。木波后讹传为木钵。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随军学校干部营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1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红军大学”。当年6月,西北红军大学撤销,成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其任务是培养训练军事干部,并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分为三个科。一、二科驻陕西保安县,又称一校。第三科800余人于1936年7月进驻曲子县木钵区,对外称红军教导师,又称步兵学校和红大二校。周琨任第三科科长(即教导师师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教育长郭化若。
红大二校进驻木钵时,这里刚刚解放,地方政权尚未健全,周边一带的土匪常常四处流窜偷袭,抢劫人民群众的财产,妄图颠覆新建立的人民政权。根据这些情况,红大二校适时提出了三项重要任务:一是搞好学习训练。二是维护社会治安,肃清匪患,宣传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健全地方政权。三是防止南线东北军的进犯,并与之逐步接触,争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学习训练内容上,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三科文化教育(识字、作文、看书报等能力的养成)是整个教育计划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以政治与军事并重、文化学习与训练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到1936年12月底,第一期学员结业。(www.daowen.com)
1936年11月25日,红二、四方面军随营学校进驻木钵。26日,朱德总司令宣布随营学校并入红大二校,对外仍称红军教导师,刘伯承任校长,周琨任副校长,学员增至4个团,2000多人。西安事变发生后,红大二校奉命迁往庆阳城接防。
木钵红大二校旧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大二校在环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军事、政治领导干部以及各类专业人才,为提高工农红军素质、夺取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资料整理:高文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