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色印记:华池县革命遗址概述

红色印记:华池县革命遗址概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池县革命遗址遗迹概述华池县位于庆阳市东北部,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华池县是庆阳市乃至全省最重要的革命老区县之一。师生离校时交给华池县政府余粮7000余石。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已经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红色印记:华池县革命遗址概述

华池县革命遗址遗迹概述

华池县位于庆阳市东北部,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全县共辖3镇12乡,111个行政村。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柔远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华池县是庆阳市乃至全省最重要的革命老区县之一。早在1928年,刘志丹就来到南梁一带秘密活动,传播党的主张。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县南梁地区播撒革命火种,宣传革命真理,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张策、习仲勋等来到南梁,建立了南梁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白马庙党支部。1934年2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村召开群众大会,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5月28日恢复了陕甘边特委,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发动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制订颁布了土地、财政、粮食、军事、文化教育、统战、肃反等十大政策,创办学校,发行货币,成立集市,出版报刊,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陕甘边特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根据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根据地,红色区域扩展到北起长城,南至淳耀,西达环江,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在2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华池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军民大生产的主阵地。1942年秋,八路军三八五旅七七○团由团长张才千、政委宋景华率领,屯兵华池大凤川,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屯田政策”的丰硕成果。1944年3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在校长彭绍辉的率领下来到东华池,开挖窑洞,修筑校舍,建立“革命家务”,共挖窑洞690多孔,建新房40余间,箍石窑30孔,盖起了可容纳2000多人的大礼堂。1946年7月,蒋介石发动内战,抗大七分校学员立即投入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师生离校时交给华池县政府余粮7000余石。(www.daowen.com)

在抗日战争年代,华池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支前,发展生产,谱写了一曲曲拥军支前的壮歌。曾在10天内运送公粮500石,在7天内完成征粮1000石、征兵300名的任务,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征粮乙等模范县,毛泽东为时任县长李培福亲笔题词:“面向群众”。解放战争时期,华池人民主动承担了掩护部队指战员、救护伤病员、保卫党政机关的安全与供给任务。三年时间中,华池县2000多名妇女为部队做军鞋41800多双,每人做军鞋接近20双,组织担架千余副,抢救伤员、转运物资难以数计。

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洗礼,在这块红色热土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重点革命遗址遗迹50处,含重要党史事件和党的重要机构旧址37处,烈士墓4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4处,纪念设施5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全国、全省、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1处,全省国防教育基地1处,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全省党史教育基地2处,全市党史教育基地1处。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已经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