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大遗址保护发展概况简介

中国大遗址保护发展概况简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中国大遗址保护发展概况一、大遗址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有学者提出大遗址的概念。考古与规划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遗址公园的保护水平、展示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今后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将遗址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

中国大遗址保护发展概况简介

第一节 中国大遗址保护发展概况

一、大遗址保护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有学者提出大遗址的概念。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首次采用了“大遗址”这一概念。2005年,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出台《“十一五”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并印发《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大遗址的内涵。大遗址主要是指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人们常说的大遗址,已不只是原有文物分类意义上的大型遗址、古墓葬或大型古文化遗址的简称。大遗址既包括上述文物保护单位个体,更包括与地理相关联的遗址及包含有文物、建筑群的遗址的群体综合系统,可引申为区域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大遗址概念的提出和广为传播,反映了我国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和保护管理观念上的进步。

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有利于从整体上保护该区域大型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利于完整梳理该区域文化演进发展脉络,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贯彻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

二、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是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目前在我国城市建成区和城乡结合处最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大型考古遗址保护途径,是在新时期大力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要体现。

1.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遗址公园的保护管理模式。1983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2003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批复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项目。2009年12月,为进一步指导各地依法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逐步构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体系。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共有12个项目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3个项目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仅立足于文化资源保护、国民教育,更承担着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遗产保护和谐关系的重任。国内考古遗址公园的成功范例,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杠杆作用已经得到展现。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促成“金沙第四商圈”的出现,周边地价大幅度增值,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使成都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加盟开发建设,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助力城市转型,改善了城市环境,重塑了城市品格。这些都让人们看到,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城市这一巨大有机体的一部分,所焕发出的无限生命力。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仅是一块绿地,更是跃动着城市发展脉搏的心脏,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也萌动着它的未来。它不仅仅属于考古学家、文物保护工作者,更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与回望,成为城市最美丽的文化景观。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实践证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众现实生活和城市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新的契机与动力。(www.daowen.com)

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的考古遗址公园,确保大遗址保护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1.考古和规划先行的原则

扎实的考古工作和科学的保护规划是建设具有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提。考古与规划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遗址公园的保护水平、展示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今后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考古先行,在开展保护和建设工程前必须进行考古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取历史信息,将考古工作贯穿于遗址公园建设管理的始终,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研究先行,不断加强考古研究、保护展示理论和技术研究,充分揭示遗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为大遗址“量身定制”符合自身特点的保护措施和展示手段,形成考古遗址公园的特色。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遗址自身保存现状和文化价值,编制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科学指导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各项工作,发挥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综合效益。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一项融考古研究、遗址保护、博物馆学、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改善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建设工程。要一手抓规划,一手建机构。将遗址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同时,成立领导小组,由文化、规划、国土、发改、财政、住建、市容、环保、民政、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统一协调项目建设。

2.尊重科学的原则

要坚持科学保护,以确保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首要条件,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听取专家和各方面的意见,真正做到保护的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保护工程和建设项目对遗址的扰动和影响。要坚持科学展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不是展示点越多越好,也不是将展示点搞得越花哨越好,而是以能反映遗址的规模、性质、特点、地位为目标,要突出遗址感,服从特定保护的需要,要不断提升展示水平和品位,不能媚俗,避免单纯追求建筑风格的新、奇、特,避免“挂羊头卖狗肉”。要坚持科学管理,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大遗址保护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加强监督,使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以科学的管理促进保护工作。

3.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考古遗址公园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社会化、公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坚持惠及民众,积极指导和引导当地居民参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充分体现服务性和公益性,不断向全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惠及子孙后代,为后人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展示娱乐项目,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让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和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要坚持惠及学科发展,结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专门的考古和研究工作,通过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课题,积极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合作攻关,加强科技研发,不断提高学科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