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沙井文化墓葬
现存沙井文化墓葬,主要包括金川三角城遗址的西岗墓群、柴湾岗墓群、蛤蟆墩墓群、上土沟岗墓群,城址北面还分布着大量墓葬。墓群分布于城址附近的坡岗高地上,有的墓地多达500多座,排列有序,延续久远,显示出稳定的生活状态。
一、墓葬概况
西岗墓群位于三角城城址东北侧台地之上。墓群东西长200米,南北宽80米,墓穴分布稠密,清晰可见,形制完整。墓葬方向以东北向居多,正北和微偏西的甚少。墓地多为单人墓葬,合葬墓很少,以竖穴土坑墓和偏洞墓为主,也有少量双竖井过洞墓。1979年至1981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该墓群进行发掘,清理墓葬452座、祭祀坑4个以及窖穴1个。
柴湾岗墓群位于三角城城址东北620米处的台地之上。墓群东西长1500米,南北近200米。墓室均为土穴墓坑,地表有浅薄黄土层,墓穴周边为紫褐色黏土墓,葬形式多为偏洞墓,墓坑多为东南至西北走向,主要为单人葬。1981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该墓群进行发掘,发掘清理墓葬113座、灰坑2个、房址2座。
蛤蟆墩墓群位于三角城城址西南1400米的台地之上。1979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发掘清理墓葬20座,其结构分偏洞墓室、长方形竖穴墓两种。出土陶器、木器、骨器、玉器、铜器以及皮革和纺织品。
上土沟岗墓群位于三角城城址东北面1千米处的台地上。墓穴分布稠密,形制完整,墓葬方向以东北向居多。多为单人墓葬,合葬的很少,以竖穴土坑墓和偏洞墓为主,也有少量双竖井过洞墓。
二、墓葬形制
沙井文化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偏洞墓、长方形竖穴墓以及双竖井过洞墓三种。现分述如下:(www.daowen.com)
竖穴偏洞墓金川三角城遗址共发现300多座,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形制单一,足见该类型墓葬之繁盛。建造方法与四坝文化的火烧沟墓地偏洞墓基本相同,可见沙井文化偏洞墓是甘青地区青铜文化传统的延续。其营造程序是,先开挖南北向的长方形竖穴,然后向西壁掏偏洞,作为墓室。竖穴东壁底部留有二层台。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少量为侧身屈肢葬、二次葬和合葬。人骨下面先铺白灰,其上铺芨芨草。人骨上面盖芨芨草席或芦苇席,有的甚至连头、足都包裹住。偏洞口多用木椽竖立封堵,为使竖立木椽牢固不倒,在每根竖立木椽上又斜顶一根木椽,斜顶木椽的下端蹬在二层台上。
长方形竖穴墓长方形竖穴,四壁垂直,底部平整。有些墓葬两边都设二层台,用来支撑棚搭的木棒,防止填土直接压在尸骨上,起着棺盖作用。
双竖井过洞墓沙井文化独具特色的墓葬类型,在柴湾岗墓群有发现,数量很少。其营造程序是,在3米多的距离间,先向下挖两个直径约1米的圆坑,深1.5米左右时,再将两坑从底部贯通,形成一个过洞,作为墓室。
三、墓葬特点
三角城遗址墓室中发现牛、羊马头骨和蹄趾骨,有的羊头骨上尚有皮毛痕迹,说明是专为死者殉牲而宰杀。墓内均有随葬品,数量多寡不等。蛤蟆墩15号墓是该墓地最富有的一座墓,随葬品包括铜刀、绿松石珠、木盘、木筒、皮革等共40余件,殉牲羊头骨多达24个。这一现象表明,沙井文化时期社会地位高低悬殊,贫富差距正在拉大。
三角城遗址出土几件卜骨,均用羊肩胛骨修治而成。卜骨上有灼痕和钻窝,有的经火灼显出兆纹。说明沙井文化先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普遍存在灵魂不灭、万物有灵的思想意识。
西岗墓群XM26平、剖面及随葬器物组合图(摘自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永昌西岗柴湾岗——沙井文化墓葬发掘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