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石羊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存初现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石羊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存初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件彩陶钵采集于古浪县民权乡三角城遗址,这是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首次发现仰韶文化遗存。分布于陇西河谷和盆地、青海省东北部、甘肃石羊河流域,年代为约公元前2650年至前2350年。究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寻找答案。石羊河流域以金昌市永昌县鸳鸯池遗址、武威市凉州区磨嘴子墓群为代表。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石羊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存初现

一、新石器时代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分布的西界止步于甘肃天水地区,青海省东部黄河上游循化、化隆两县,以及湟水下游民和县一带。仰韶文化向西不断扩展,是否有能力进入河西走廊,尤其是石羊河流域,一直是个谜。据《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记载,2007年6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浪县文化馆的旧藏文物中意外发现1件泥质彩陶圜底钵,具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典型特征(至少不晚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这件彩陶钵采集于古浪县民权乡三角城遗址,这是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首次发现仰韶文化遗存。仰韶文化中期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至前3300年左右。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时期的基础上,将石羊河流域人类活动历史提前了400年以上。当然,这一观点还有待于更多的仰韶文化遗存来证实。

2.马家窑文化(www.daowen.com)

(1)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东至泾渭河上游,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岷江流域汶川地区,西至甘肃石羊河流域。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前2900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石羊河流域陆续发现马家窑类型居址、墓葬等遗存,具体包括:武威市凉州区古城乡五坝山、塔儿湾,新华乡磨嘴子,下双乡瓦罐滩,古浪县黄花滩乡陈家厂子遗址、永丰滩乡王家窝铺遗址,民勤县薛百乡黄蒿井、芨芨槽,金昌市金川区三角城遗址蛤蟆墩西等。根据现有的认识,石羊河流域的马窑类型文化是从河湟地区迁徙来的,并逐步由东向西扩散。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以西的马家窑类型遗存,仅在酒泉照壁滩遗址有一处发现。

(2)半山类型半山类型被视为马家窑类型的继续和发展,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县半山遗址而得名。分布于陇西河谷和盆地、青海省东北部、甘肃石羊河流域,年代为约公元前2650年至前2350年。河西走廊半山类型为数极少,经正式发掘的遗址,只有永昌鸳鸯池遗址一处。1973年至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与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在永昌鸳鸯池遗址考古发掘期间,发现7座半山类型墓葬,其中2座被马厂文化墓葬打破,为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地层证据。另外,在武威地区零星出土有半山时期的彩陶,如古浪县土门镇胡家边村朵家梁遗址、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半截墩滩遗址等。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河西走廊半山类型分布西界未逾永昌县。究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寻找答案。

(3)马厂类型马厂类型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至前2050年。与半山类型相比,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马厂类型文化遗存数量大大增加,分布范围广为扩展。石羊河流域以金昌市永昌县鸳鸯池遗址、武威市凉州区磨嘴子墓群为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