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沙井文化考古调查:《旷野牧歌》揭示成果

西北沙井文化考古调查:《旷野牧歌》揭示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5年8月至9月间,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成员夏鼐、阎文儒等在镇番、永昌进行沙井文化考古调查。次日返回民勤,结束了沙井文化的考古工作。

西北沙井文化考古调查:《旷野牧歌》揭示成果

一、西北科学考察团沙井文化考古调查

从1944年开始,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地理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奔赴甘肃,进行科学考察活动。1945年8月至9月间,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成员夏鼐、阎文儒等在镇番(今甘肃省民勤县)、永昌(今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进行沙井文化考古调查。

夏鼐(1910—1985),字作铭,浙江永嘉人。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考古学博士学位,师从惠勒大师在埃及、巴勒斯坦等遗址进行发掘。1941年学成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了澄清安特生在中国史前考古中留下的悬案,从1943年起,夏鼐随西北科学考察团等组织,几乎遍访了安特生当年发掘过的所有遗址,并在甘青等地新发现了百余处史前文化遗址。他在甘肃广河县齐家镇发掘得到了地层上的证据,从而证明“甘肃仰韶文化应该较齐家文化为早”,逐步理顺了安特生“六期说”以来的分期混乱,正确地排列出了马家窑、马厂、齐家、辛店、寺洼、沙井六期的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序列。

1972年夏鼐(右三)在阿尔巴尼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元首霍查(右二)、大使耿飚合影(引自刘大有著《安特生评传》)

在民勤县,夏鼐一行试掘了三角城、沙井子,得铜镞、五铢钱、贝货、长条磨石等,收购陶器10余件。沿途考察了柳湖墩、黄蒿井等遗址。在柳湖墩遗址,夏鼐一行发现沙井文化烧陶窑址6处,同时出土夹砂粗陶片和泥质红陶片等残片,上面有绳纹、彩绘三角纹、条纹等纹饰。

民勤考古告一段落之后,考古组一路西行,经昌宁堡(今民勤县昌宁乡),进入永昌县(今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地界,前往三角城遗址考察。对此,夏鼐在其9月1日的日记(摘自《夏鼐日记》)中有详尽记载:(www.daowen.com)

“(出西湾)折向西行,约行六七里,即抵三角城,在一古河床中,离城一二里,路上即有陶片,城中陶片颇多,大部分为红陶(间带绳纹),但间亦有灰陶。城中之中央区为风所刮,已无遗物,城西旧河岩上,碎瓦片亦甚多,似为葬地,袁希渊氏曾于其处检得石器石斧多件,余以时间关系,匆匆中仅检得石斧二件(一为碎片),似与陶片并不属一时代。上马后东行约四里,抵上家湾询问地人有于三角城掘得陶器否?少顷村民携来陶器二十余件,几皆为沙井期之物(仅有二件,似为汉代灰陶,其一颈部已缺,其一带绳纹,近底部有刮削痕),余乃检得十器,为前在沙井所未得者,出价购之。据地人言,大半出土于城西。又谓城西南约五里,有地名黑马墩(但其地无墩),亦为一墓地,白骨时露于外,亦出陶器,其地安特生未曾前去,惜以时晏,未能令之导往一观。”

上文所述“袁希渊氏”,即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袁复礼;至于“上家湾”,笔者认为指尚家沟,今名三角城村;文中“黑马墩”,笔者认为是蛤蟆墩,即今蛤蟆墩墓群,三角城遗址四个墓群之一。

关于金川三角城遗址考察,考古组成员、考古学家阎文儒在随后的《河西考古杂记·三角城考察记》中记载:

由昌宁堡西南二十里至陶湾渠……由陶湾渠西南行十五里,入草滩中。地属永昌县之宁远堡,有庄曰西湾。再南七里三角城。城东有红陶片,随处皆是,与沙井出土者相同。安特生曾于此发掘,得彩陶多片。城为方形,有西、南二门,城垣颓圮,间有断壁。城周四百八十四公尺,红陶片满布地上。城南半里戈壁上,红陶片更多。有红色大陶缸,其口露地面上,当为古墓之殉葬品。惜无工人,未及发掘。夏作铭先生又得不完整石器一件。予亦得彩陶器一件。

上文所述“夏作铭”先生,即考古学家夏鼐。夏鼐一行离开三角城遗址,沿途考察了黑水墩、四方墩之后,当日东返至陶湾渠住宿。次日返回民勤,结束了沙井文化的考古工作。9月14日借道武威,继续西行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