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婚姻不问阀阅争议的观点和分析

婚姻不问阀阅争议的观点和分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研究者们的有关争议大致围绕如何理解“婚姻不问阀阅”而展开。(一)不问阀阅与门当户对笔者在《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一文中认为,不问阀阅不止确有其事,而且构成了宋代婚姻制度的一大特色。《历史研究》1986年继《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之后,又刊载了方建新的论文《宋代婚姻论财》。

婚姻不问阀阅争议的观点和分析

四、围绕“婚姻不问阀阅”的争议

某些研究诸如探讨新娘从坐花车到坐花轿的变化、唐宋婚俗中喝交杯酒的差异乃至提倡中表婚、禁止族际婚之类,虽然属于唐宋婚姻领域的变化,但研究者的着眼点不在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其内容与“唐宋变革”无关,不属于本文回顾的范围。而笔者的《婚姻与社会·宋代》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外是从婚姻的角度,为唐宋社会变革提供证据”(173)。其主要内容与“唐宋变革”相关。婚姻自来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众所周知,最早在南宋时,史家郑樵就从婚姻的角度揭示唐宋社会的变革:“自五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如今研究者们的有关争议大致围绕如何理解“婚姻不问阀阅”而展开。有关争议可归纳为三点。

(一)不问阀阅与门当户对

笔者在《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一文中认为,不问阀阅不止确有其事,而且构成了宋代婚姻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主要依据有三:一、“士庶婚姻浸成风俗”;二、后妃“不欲选于贵戚”;三、宗室婚姻“不限阀阅”。从唐代“士庶不婚”到宋代“不问阀阅”,显示唐、宋两代人们选择配偶的标准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表明历史的车轮已经迈出了严格的门阀政治时期,进入了典型的官僚政治阶段,是唐宋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个具有划阶段意义的历史性进步(174)

陶晋生一方面赞同“北宋士族的婚姻关系的一个特点是‘不问阀阅’,士庶之间通婚相当普遍”,另一方面又强调“北宋士族婚姻的第一个特点是士族之间相互为婚姻”。他以王旦、韩亿等家族为例,说明北宋士族在婚姻方面仍“讲究门当户对”,“标榜他们是名族,夸耀其祖先的飞黄腾达”。甚至认为:“至十一世纪中叶,士族联姻似乎已达到了形成‘新阶级’的程度。”(175)黄宽重指出:“宋代婚姻现象相当复杂”,不问阀阅“只能显示历史趋势而非社会全貌”(176)。王善军《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仕宦、婚姻与文化成就》一文中,具体地论证了王氏联姻“注重对方家族的现实政治地位”即门第。他指出:“在王氏家族子弟所娶之妻中,其家族大多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基本上是门当户对的。在王氏家族女子所嫁之婿中,大部分也是门当户对的。”(177)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将“阀阅”等同于“门第”。朱瑞熙等在《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认为:“宋代不像唐代那样,婚姻重门阀世族”,但“重新科举官僚”(178)。姚兆余在《论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一文中指出:“‘门第’和‘阀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一个家族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地位,后者主要指一个家族以往的历史。‘不问阀阅’并不等于‘不问门第’,而是可以不考虑姻亲在‘历史上’的门第,但却不能不重视其近世的门第。”(179)台湾学者彭利芸在《宋代婚俗研究》一书甚至认为:“宋代婚姻门第观,表现得比汉、唐更为严格而具体。”(180)可惜并未详加论证。

(二)宋代婚姻论“财”与论“才”

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又问什么?《历史研究》1986年继《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之后,又刊载了方建新的论文《宋代婚姻论财》。论文揭示了宋代婚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的社会倾向,并分析了这一社会现象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他认为,宋代婚姻论财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妇女身份的商品化,婚姻也深深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变成了赤裸裸的讨价还价的商品交换的过程”(181)。宋东侠在《宋代厚嫁述论》一文中指出: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义利观念的根本转变,导致婚姻关系中的门第婚让位于财婚,婚姻论财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又不可避免地促成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厚嫁风气,给当时社会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182)。(www.daowen.com)

继《宋代婚姻论财》之后,《未定稿》杂志又刊载了笔者的论文《宋代的“榜下择婿”之风》。论文的主要论点,简而言之,即宋代婚姻论“才”。笔者认为,“如果说‘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的约定俗成,标志着魏晋乃至隋唐是极端讲究门当户对的时期,那么榜下择婿之风的盛行,便意味着两宋是相当标准的郎才女貌时代。”“就实质而论,榜下择婿只不过是‘尚官’的表现,仍旧是以地位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榜下择婿无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新的门当户对的一种特殊手段。”总之,此风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折射出由魏晋经隋唐至两宋,社会从“尚姓”到既“尚姓”又“尚官”,再到“尚官”的前后变迁(183)。吴旭霞在《试论宋代婚姻重科举士人》一文中说:“婚姻重科举士人是宋代婚姻史上的一个较重要的特点”,“它与当时科举制度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184)。朱瑞熙在《宋代社会风尚概述》一文中指出:“宋代人们在婚姻上,把乡贯、族望放在次要地位,而更加重视对方及其家属的官职或钱财。贵戚们择婿,不重视男方的家世,只要省试中榜,即符合标准。”(185)

其实,宋代婚姻论“财”与论“才”并非绝对对立,非此即彼。邓小南指出:在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并不能全然排斥议婚时‘门当户对’的考虑。而所谓‘人物’的‘相当’,无疑与这些条件(指各阶层不同的活动范围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186)。姚兆余在《论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一文中认为:“由于每个家族的家境状况不同,价值观念和治家理念不同,每个家族的择偶标准也就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家族‘以财论婚’、‘以财定婚’,但总体来看,这是极个别的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可以说,重视门第和重视才学,是宋代世家大族择偶的两个主要标准。”

(三)宗女卖婚与进士卖婚

宋代士商通婚的较为盛行,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大直接影响,反映唐宋社会变迁。漆侠在《宋代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一文中指出:“通过婚姻而与官僚士大夫结合”,是商人向官僚地主转化的又一形式(187)。而士商通婚往往通过买卖即财婚、卖婚而实现。财婚历代多有,然而宋代的卖婚自有其时代特征。

如果说唐代女性卖婚者多为世家旧族,男性买婚者多为新兴官僚,那么宋代女性卖婚者多为宗室即皇族,男性买婚者多为商人。笔者在《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一文的第三节《宗室联姻不限阀阅》中,分析了宋代“宗室以女卖婚民间”的现象,认为这一现象形成于宋真宗以后,随着皇族人口的剧增,出现了宗室贫困的问题并渐趋严重,以致北宋后期宗室女子竟定价出售,县主“每五千贯一个”。而其买方如“大桶张家”、“帽子田家”之类,大多是财力雄厚的工商业者。吴旭霞在《试论宋代宗室之婚姻》一文中认为,宋代宗室婚姻重门第,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门第观念发生了变化。她指出:“他们往往不顾门第高低,与商人联姻。”(188)

如果说唐代卖婚以女性居多,卖婚者以世家旧族为主,他们收取的是“以赔门望”的“赔门财”,那么宋代男性卖婚者为数不少,多为新科进士,他们收取的是“系捉钱”、“遍手钱”。方建新的《宋代婚姻论财》、笔者的《宋代的“榜下择婿”之风》对宋代“进士娶妻论财”现象均略有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