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宣府、大同巡抚:历史变迁与巡辖范围

明代宣府、大同巡抚:历史变迁与巡辖范围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顺四年省并宣府、大同2巡抚,复置该巡抚,辖区不变。六年十二月,因辖区过大,巡历不周,复析为宣府、大同2巡抚。成化三年九月至四年四月、七年十月至八年五月,由大同巡抚兼宣府巡抚,见“大同巡抚”条。

明代宣府、大同巡抚:历史变迁与巡辖范围

三、宣大巡抚

始置于宣德十年,目的在于管理宣府、大同2镇之兵粮边备事务,辖宣府、大同2镇之地。《明会典》卷209宣大总督下记“正统元年,始遣都御史巡抚宣大” (107),同书大同巡抚条也记“正统元年,始与宣府共设巡抚”。按宣大置巡抚当始置于英宗即位,但尚未改年号之时,《英宗实录》宣德十年十一月丁酉载“调巡抚陕西侍郎李新巡抚大同、宣府” (108),据此定为宣德十年。《明会典》之误事出有因。又,《明会典》卷209记宣府巡抚:“正统元年,命都御史出巡塞北,凡兵粮边备,并听厘正。” (109)

景泰二年析为宣府、大同2巡抚。《明会典》卷209宣大总督下记“景泰二年,宣、大各设巡抚” (110)

天顺四年省并宣府、大同2巡抚,复置该巡抚,辖区不变。《明史》卷178《韩雍传》载“(天顺)四年,巡抚大同、宣府”,两巡抚当合而为一。

六年十二月,因辖区过大,巡历不周,复析为宣府、大同2巡抚。《英宗实录》当月戊寅载“复以李匡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至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吕贵言:宣府、大同地方广远,右佥都御史韩雍巡历不周。乞另选大臣分巡宣府。上可之,命吏部议举。贵复嘱尚书王翱等举匡,故召用之。而命雍专巡抚大同” (111)

巡抚当驻大同镇城。《英宗实录》天顺三年冬十月甲戌载“镇守大同御马监太监陈瑄奏:大同城中旧设巡抚、巡按、布政司、冀北道衙门四处,后以巡抚衙门改为博野王府,今巡抚官无所居止。臣见定远侯石彪遗下原住官宅空闲,可改为巡抚公署。从之” (112)

1.宣府巡抚

景泰二年由宣大巡抚析置 (113),辖宣府一镇之地。《明史》卷160《石璞传》载:“(景泰二年)敌犯马营,命提督军务。至则寇已退,还理部事。”《国榷》卷30景泰二年六月辛巳条载:“召提督宣府军务工部尚书石璞还京,令巡抚左侍郎刘琏参赞军务。”

天顺元年罢。

二年复置 (114)

四年与大同巡抚合并为宣大巡抚 (115)

六年复由宣大巡抚析置 (116),辖宣府一镇。至崇祯十七年设置不辍。成化三年九月至四年四月、七年十月至八年五月,由大同巡抚兼宣府巡抚,见“大同巡抚”条。应当说明的是,宣大巡抚与大同巡抚兼宣府巡抚不同:前者是两地构成一个巡抚区;后者是两地各自为单独的巡抚区,只不过一地之巡抚官暂时兼理另一巡抚官的职责而已,另一地的巡抚辖区并未取消。

巡抚初驻宣府镇城,嘉靖四十三年移驻隆庆。《读史方舆纪要》记宣府巡抚都御史驻宣府 (117)。《明会典》载“(嘉靖)四十三年……宣府镇巡官移驻延庆” (118)。延庆本称隆庆,于隆庆年间更名。此处所引《明会典》为万历本,故用新名。

2.大同巡抚

景泰二年由宣大巡抚析置 (119),辖大同一镇之地。《明史》卷177《年富传》载:“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

天顺元年罢。

二年复置 (120)。《英宗实录》天顺二年五月丙午记为“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秉巡抚大同” (121)

四年与宣府巡抚合并为宣大巡抚 (122)

六年复由宣大巡抚析置,辖大同一镇 (123)

成化六年罢。《明史》卷171《王越传》记“明年(指成化六年)正月以捷闻,越引还。抵偏头关,延绥告警。兵部劾越擅还。诏弗罪,而令越屯延绥近地为援。……又明年,越以方西征,辞大同巡抚。诏听之,加总督军务,专办西事”。《宪宗实录》成化七年三月乙酉又载“兵科给事中秦崇等奏……大同、延绥俱西北要害重镇,今巡抚大同都御使王越转往延绥已及一年,大同有警谁任其责?乞命大臣巡抚大同,庶边方事宜各有责任。……上谓……大同巡抚不必设” (124)。以此推知,大同应自成化六年三月即已实际罢巡抚。另,成化三年秋至四年四月该巡抚兼宣府巡抚。《明史》卷171《王越传》载,王越于天顺七年始任大同巡抚,成化三年秋“兼巡抚宣府”,至成化四年四月去兼职。参见《宪宗实录》成化四年四月癸丑条 (125)

七年复置,辖大同一镇。至崇祯十七年设置不辍。《宪宗实录》成化七年九月丁酉载“命都察院右都御史林聪巡抚大同。时参赞军务右都御史王越奏:臣奉命同抚宁侯朱永往延绥杀贼,大同一应军务不能兼理,乞推简有才识大臣一员代臣巡抚,故有是命” (126)。按成化七年十月,因宣府巡抚郑宁丁忧,林聪代其职,亦抚宣府。至次年五月,郑宁复职,兼抚结束。参见《宪宗实录》成化七年十月戊寅条 (127)和成化八年五月壬子条 (128)

巡抚驻大同府。参见“宣大巡抚”“巡抚当驻大同镇城”段考证。又,《读史方舆纪要》记大同“巡抚地方赞理军务都御史驻镇城” (129)

【注释】

(1) 《英宗实录》卷12。

(2) 《英宗实录》卷274。

(3) 《明通鉴》卷27英宗后纪。

(4) 《明通鉴》卷28天顺二年夏四月辛未。

(5) 《明通鉴》卷76。

(6) 《明通鉴》卷77。

(7) 《明史》卷259《王化贞传》。

(8) 《明通鉴》卷78天启二年正月丁巳。

(9) 参见下文“登莱巡抚”。

(10) 《国榷》卷87。

(11) 参见下文“山永巡抚”。

(12) 《明史》卷73《职官志二·都察院·附总督巡抚·辽东巡抚》。

(13) (明)毕恭等修:《辽东志》卷2《建置》。

(14) (明)李辅等修:《全辽志》卷1《图考》。

(15) 参见本节“十三年时仅辖山海关外至锦州以西地区”段所引《明史》卷261《丘民仰传》。

(16) 《国朝典汇》卷55《总督巡抚》。

(17) 参见下文“应天巡抚”。

(18) 详见下文“山东淮扬巡抚”。

(19) 《英宗实录》卷62正统四年十二月戊寅。

(20) 《英宗实录》卷88。

(21) 《英宗实录》卷129。

(22) 《英宗实录》卷165。

(23) 《国朝献征录》卷60。

(24) 《英宗实录》卷192。

(25) 《英宗实录》卷312。

(26) 弘治《保定郡志》卷8《职官》。

(27) 《英宗实录》卷222。

(28)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8。引文中“右佥都御史”应为“左佥都御史”,见《宪宗实录》卷80成化六年六月己未条。

(29) 参见本节前文所引《国朝献征录》卷60《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邹公来学墓志铭》和“应天巡抚”中《英宗实录》卷249景泰六年春正月己酉条引文。

(30) 《英宗实录》卷273。

(31) (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47。

(32) 参见上文“辽东巡抚”中“(天顺)二年四月复置”后有关的引文。

(33) 《英宗实录》卷330。

(34) 《弘治保定郡志》卷8《职官》。

(35) 《宪宗实录》卷33。

(36) 《国朝列卿纪》卷117。

(37) 《宪宗实录》卷66。

(38) 《宪宗实录》卷76。

(39) 《宪宗实录》卷82。

(40) 《宪宗实录》卷82。

(41) 《宪宗实录》卷96。

(42) 参见下段引文。

(43) 《明会典》卷209《督抚建置》。

(44) 《明会典》卷209《督抚建置》。

(45) 《典故纪闻》卷15、《宪宗实录》卷108成化八年九月申辰条也有相关记载。

(46) 见前段《明史》卷185《梁璟传》引文。

(47) 《武宗实录》卷66。

(48) 《武宗实录》卷66。

(49) 参见上文“北直隶巡抚”。

(50) 《明史纪事本末》卷43《刘瑾用事》。

(51) (明)郑晓:《今言》188条。

(52) 《世宗实录》卷378。

(53) 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明督抚部院分司表六》。

(54) 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明督抚部院分司表六》。(www.daowen.com)

(55) 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明督抚部院分司表六》。

(56) 《世宗实录》卷397。

(57) 《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1册《北直隶上·昌镇疆域》。

(58) 参见下文“天津巡抚”。

(59) 参见下文“山永巡抚”。

(60) 《玉堂荟记》卷上。

(61) 《国榷》卷96。

(62) 《国榷》卷96。

(63) 《国榷》卷97。

(64) 《国榷》卷97。

(65) 《国榷》卷98。

(66) 《国榷》卷99。

(67) 《明史》卷73《职官志二·都察院·附总督巡抚》。

(68) 《世宗实录》卷397。

(69) 《国榷》卷99。

(70) 《国榷》卷99。

(71) 《世宗实录》卷397。

(72) 参见上文“顺天巡抚”“(崇祯)十四年因复置昌平督治”段的考证。

(73) 《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上册明代194号《兵部为居庸防守已定等事》,东北图书馆印行,1949年。

(74) (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

(75) 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明督抚部院分司表六。

(76) 详见上文“顺天巡抚”。

(77) 《明史》卷73《职官志二·都察院·附总督巡抚》。

(78) 《国榷》卷91。

(79) 《明史》卷261《丘禾嘉传》。

(80) (清)吴伟业:《绥寇纪略》补遗上。

(81) 《国榷》卷100。

(82) (明)陈组绶:《皇明职方地图表》卷上。

(83) 参见上文“北直隶巡抚”。

(84) 《宪宗实录》卷230。

(85) 《宪宗实录》卷246。

(86) 《宪宗实录》卷272。

(87) 《孝宗实录》卷10。

(88) 参见“顺天巡抚”“(正德)五年八月复置”段考证。

(89) 参见“顺天巡抚”“嘉靖二十九年”、“三十年十月通州都御史罢”两段考证。

(90) 参见下文“天津巡抚”。

(91) 参见下文“天津巡抚”。

(92) 参见“北直隶巡抚”“(成化)八年九月”段考证。

(93) 《汪清简公奏疏》。

(94) 《皇明职方地图表》卷上。

(95) 详见“顺天巡抚”“嘉靖二十九年”、“三十年十月通州都御史罢”两段考证。

(96) 《明史》卷91《兵志三·海防》。

(97) 《神宗实录》卷314。

(98) 《明史纪事本末》卷65。

(99) 《国榷》卷78。

(100) 《汪清简公奏疏》。

(101) 《神宗实录》卷330。

(102) 《神宗实录》卷323。

(103) 《熹宗实录》卷9。

(104) 《抚津疏草》卷1。

(105) 参见上文“山永巡抚”。

(106) 参见本节“天启元年四月复置”段所引《熹宗实录》卷9。

(107) 《明会典》卷209《督抚建置》。

(108) 《明会典》卷209《督抚建置》。

(109) 《明会典》卷209《督抚建置》。

(110) 《英宗实录》卷11。

(111) 《英宗实录》卷347。

(112) 《英宗实录》卷308。

(113) 参见上文“宣大巡抚”“景泰二年析为宣府、大同二巡抚”段考证。

(114) 参见上文“宣大巡抚”“景泰二年析为宣府、大同二巡抚”段考证。

(115) 参见“辽东巡抚”“(天顺)二年四月复置”段考证。

(116) 参见“宣大巡抚”“天顺四年省并宣府、大同二巡抚”段考证。

(117) 参见“宣大巡抚”“(天顺)六年十二月”段考证。

(118) 《读史方舆纪要》舆图要览,京师

(119) 《明会典》卷209《督抚建置·宣大总督》。

(120) 参见“辽东巡抚”“(天顺)二年四月复置”段考证。

(121) 《英宗实录》卷291。

(122) 参见“宣大巡抚”“天顺四年省并宣府、大同二巡抚”段考证。

(123) 参见“宣大巡抚”“(天顺)六年十二月”段考证。

(124) 《宪宗实录》卷89。

(125) 《宪宗实录》卷53。

(126) 《宪宗实录》卷95。

(127) 《宪宗实录》卷97。

(128) 《宪宗实录》卷104。

(129) 《读史方舆纪要·舆图要览》卷3《九边总图·大同外三关边第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