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东都司卫所的建置过程

山东都司卫所的建置过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武九年前山东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山东都司卫所的设置高潮发生在洪武中后期和永乐初。这一时期明朝针对运河与海岸线加强了卫所设置。当地行政上仍属山东布政使司,成为行政与军事管理上的犬牙区域。此外,山东的王府护卫变迁复杂。

山东都司卫所的建置过程

一、山东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与其他都卫、都司不同的是,山东之地省一级军事管辖机构的治所发生过迁移,洪武九年(1376)之前,青州都卫及山东都司治在青州,这之后随布政司迁往济南。

青州都卫设于洪武三年十二月,这时山东之地尚无几个卫所,仅济南卫、济宁左卫、莱州卫3卫及宁海、乐安2守御千户所。此前尚有过青州卫、济宁卫的设置,后青州卫被改为都卫,洪武元年设置的济宁右卫被迁到北平,改为燕山右卫。可以说,在青州都卫设置之初,山东的卫所分布雏形还远未显露。山东沿海莱、登之地是高丽日本往来要道,不设兵卫不足以镇守,故首设莱州卫。

在洪武八年十月之前,青州都卫的卫所大多分布在府州县治。此时明朝仍是北征西伐,战事不断,尚无力全面考虑山东及其他沿海之地的布防,只能在府州县治所设置部分卫所,以应地方治安之需。因此卫所的分布是稀疏的。洪武九年都司由青州迁治济南之前,其卫所统辖结构如下图所示。

洪武九年(1376)前山东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山东都司卫所的设置高潮发生在洪武中后期和永乐初。这一时期明朝针对运河与海岸线加强了卫所设置。

运河是明代南北的主要交通线之一,尤其在成祖主居北京之后,运河成为北京的经济通道,德州所及后来的德州卫、德州左卫、济宁卫、东平所列于运河两岸,以为屏障。

另一方面,倭寇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东南沿海的大患,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在洪武二十年设置了大量卫所,形成了一条防倭线,而山东半岛除莱州卫,洪武九年至十一年间设的宁海卫、登州卫及其下福山中前所外,别无其他卫所,给了倭寇可乘之机,沿海之地屡遭袭掠。尤其是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倭寇“寇山东宁海” (73),震惊朝堂,当年四月即下令在山东半岛一次增设安东、灵山、鳌山、大嵩、威海、成山、靖海7卫,开设浮山、雄崖、奇山、宁津4守御千户所,另在各卫下又抽调了许多千户所在附近守御,夏河、浮山、王徐寨、海阳、百尺崖、金山、大山、寻山、石旧寨等不与卫同治的千户所大都形成于此时。除千户所外,各卫所在防区内还布置了众多的百户所。这些卫所均匀分布在海岸线上,成为胶莱的屏障。(www.daowen.com)

山东沿海不与府州县同治的卫所都具有实土意义,这些卫所对明清山东沿海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卫所在清初变为州、县,威海卫、成山卫、安东卫、海阳所、鳌山卫等名称沿用至今。

宣德以后,山东又增置了东昌卫、临清卫、任城卫及濮州守御千户所,大多在运河岸边。宣德十年(1435)十一月辛未“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王卺言三事:……一临清县客旅军囚盗贼人等,变易姓名,混淆杂处,不下数千余家。舟车辐辏,物货停积,况有百万仓粮,实为要地,无城池门禁。泰安州四面皆山,濮州草泊旷荡,乞于临清筑城,泰安州、濮州各调一千户所守御,庶地方无虞。上命行在礼部会官议行” (74),遂立濮州所,并于正统十四年(1449)调济宁左卫设临清卫。

嘉靖十八年(1539)任城卫设置之后,山东都司再也没有添设卫所,其统辖结构如下图所示。

嘉靖十八年(1539)后山东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黄河与海岸线的限制,山东都司东、西部的军事辖区边界基本固定,边界变化主要发生在德州、乐安、沂州、莒州几地,除此之外,根据当地卫所隶属情况来看,山东都司的军事辖区与山东布政使司的行政辖区基本一致。见图37。

德州一地曾设置过德州卫(德州守御千户所改)、德州左卫,原与乐安所皆属山东都司,永乐居北平后,德州、乐安在军事地理上的地位更加突出,永乐六年(1408)十月,这2卫、1所改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当地行政上仍属山东布政使司,成为行政与军事管理上的犬牙区域。洪武五年六月新设的沂州卫 (75)和明代中期设置的莒州守御千户所直隶中军都督府,使当地在军事上与徐州卫同属一区,并使山东都司在南部的边界有所内缩。

此外,山东的王府护卫变迁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