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广东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卫隶广东都司,治广州。3.广州左卫、广州右卫《太祖实录》载洪武八年冬十月“广东都卫为广东都指挥使司,置广州左、右二卫指挥使司” 。清远卫隶于广东都司。洪武二十二年惠州卫隶广东都司。

广东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二、广东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广东都卫正式设置于洪武五年正月。《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十一月“甲戌,以兴化卫指挥使聂纬为广东都卫都指挥使,广东卫指挥同知胡通为指挥使” (250),是广东都卫设置之始,故《明史》卷45《地理志六》记“四年十一月置广东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太祖实录》洪武五年正月甲戌又记“置广东卫都指挥使司” (251),这里的广东卫都指挥使司即指广东都卫。

洪武八年冬十月改“广东都卫为广东都指挥使司,置广州左、右二卫指挥使司” (252)

广州是广东行省及后来的广东布政司治地所在,广东都卫及都司也治于此。

设置广东都卫之初的卫所情况史书没有记载,只能从卫所后来的隶属情况和府、州、县的隶属情况来加以推测。

广东都司与其他都司相比有一个显著特征,即拥有数量众多的守御千户所,所以在考证广东都司卫所时为了更清晰地看出各守御千户所的隶属关系,这部分将不按时间考证,而是按隶属关系分析。除广东卫设后被废外,广东其他军卫的设置是较稳定的,因此基本依照万历《明会典》卷124的军卫顺序考证如下。

1.广东卫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载“洪武元年广东卫征南将军廖永忠以指挥胡通守御,乃立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八年改广东都司”,将广东卫与广东都卫混为一谈。洪武元年所设应为广东卫。《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四年十一月“甲戌,以兴化卫指挥使聂纬为广东都卫都指挥使,广东卫指挥同知胡通为指挥使” (253),也就是说在四年底设置广东都卫时广东卫依然存在。该卫应是在八年十月设广州左、右2卫时废。

洪武初广东都卫及广东行省治都在广州,广东卫治也应在广州。洪武五年正月起隶广东都卫。

2.广州前卫、广州后卫

《太祖实录》洪武二十三年七月虽只记“置广州前卫” (254),按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载“洪武……八年改广东都司。是年……开设……左、右二卫,二十三年都指挥花茂以广濒海控夷,奏增前、后二卫”,《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也记2卫“俱洪武二十三年建”,后卫也应于此前后设置。

2卫隶广东都司,治广州。

3.广州左卫、广州右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八年冬十月“广东都卫为广东都指挥使司,置广州左、右二卫指挥使司” (255)。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亦载“洪武……八年改广东都司。是年……开设……左、右二卫”。

2卫皆治广州,隶广东都指挥使司。

4.南海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十四年八月“辛巳,置南海卫于广州东莞县及大鹏、东莞、香山三守御千户所” (256)。卫隶广东都司。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东莞县城条载“洪武二十四年开设南海卫”,“二十四年”应为十四年。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记卫“在东莞县治南”,明东莞县治即今广东东莞市。

大鹏守御千户所 洪武十四年八月设。《明史》卷45《地理志六》亦言此时置所。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记所“在东莞县东南四百里滨海”,与东莞所“隶南海卫”。治即今广东深圳市大鹏城,所城仍存。

东莞守御千户所 洪武十四年八月设。《明史》卷45《地理志六》亦言此时置所。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记所“在东莞县治南……隶南海卫”。万历《广东通志》卷15《广州府·城池》载“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在旧东莞郡基,地名石子岗,去县二百五十里”,卷14《广州府·沿革》记万历元年新设之新安县“即东莞守御千户所为县治”,所治即今深圳市宝安区。

香山守御千户所设置之后也可能隶南海卫,或直隶于广东都司,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以后隶广海卫。龙川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至二十二年正月前隶南海卫,此后改隶惠州卫(见下文2所考证)。

5.清远卫(广州左卫后所、清远守御千户所亦见其中)

《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五年冬十月戊戌“调广州左卫后所官军守御清远县” (257),至洪武十七年八月“置广东清远守御千户所” (258),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戊子,改广东……清远千户所为清远卫” (259)。十七年八月前,后所仍隶广州左卫。至于清远守御千户所的隶属情况已无从可考。清远卫隶于广东都司。

因清远最早有千户所守御是在洪武十五年,故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清远县城条记载“洪武十五年立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置清远卫”。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载卫“在清远县治东”,即今广东清远市。

连州守御千户所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记载连州城“洪武二十八年开设守御千户所”。万历《广东通志》所记年代与之同。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载“在连州治西,洪武二十八年建,隶清远卫”,所治即今广东连州市。

6.惠州卫(惠州守御千户所亦见其中)

《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十月“置德庆、惠州、肇庆南雄、韶州、阳江六千户所” (260)。二十二年正月“戊子,改广东……惠州千户所为惠州卫” (261)。洪武八年前所应直隶广东都卫,洪武八年后直隶广东都司。洪武二十二年惠州卫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载卫“在府治西南”,治在今广东惠州市。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甲子,置广海卫于广州新会县,置惠州、平海、海丰三守御千户所” (262)中的惠州所,应是错记。嘉靖《惠州府志·兵防·兵署》载“洪武三年始立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改为惠州卫”,与乾隆《归善县治》卷12《军政》所载“明洪武二年始立惠州千户所,二十一年改设惠州卫,隶广东都指挥使司。统所九……外河源、龙川、长乐、海丰守御千户四所”,对设惠州所年代记载都有误。

龙川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辛丑,置广东龙川守御千户所,先是惠州府言龙川县山林险阻,寇盗常为民患,宜置守兵,至是始立千户所,隶南海卫” (263)

《太祖实录》记所隶南海卫,《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记所“在龙川县治西……隶惠州卫”,从地理位置而言,龙川尚在惠州之东,惠州卫在洪武二十二年正月始设,当是设卫后立即改属。

所治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陀城。

长乐守御千户所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载所“在长乐县治东,洪武二十四年建,已上三所俱隶惠州卫”,当在二十四年左右设置,与河源、龙川2所同隶惠州卫。明代长乐县治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

河源守御千户所 嘉靖《惠州府志》卷10上《兵防》载“洪武二十三年千户高闻始来开设,称守镇右千户所……二十八年乃改为守御所”,可见最初是调右所(应是惠州卫右所)守御,至洪武二十八年七月“丙辰,置河源守御千户所” (264)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记所“在河源县治东……隶惠州卫”,治即今广东河源。《明史》卷45《地理志六》言“河源……故城在西南。洪武二年徙于寿春市。万历十年迁于今治”,明代河源县治的迁移不出今广东河源市新丰江南岸市区。

海丰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九月至十一月隶惠州卫,十二月改隶碣石卫(见海丰所考证)。

7.潮州

嘉靖《潮州府志》卷2《建置》记卫“在府治正街北,旧为府署,洪武二年指挥俞良辅改为卫”,则卫至迟洪武二年已存在。明朝洪武元年平广东,可能在此年已设卫。

明代潮州府即今广东潮州市。

程乡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五年冬十月戊戌调“潮州卫前所官军守御程乡县” (265),至于潮州卫前所何时改名为程乡守御千户所,史无明书。因此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程乡县城载“洪武十五年置守御千户所”。

《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公署条载“在程乡县西北隅……俱自潮州卫分守”,所应仍隶潮州卫。明代程乡即今广东梅州市。

潮阳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四年七月“置广东潮阳守御千户所” (266)。明代潮阳县即今广东潮阳市。

隆庆《潮阳县志》卷9《卫所》载“海门守御千户所,在县南一十五里,地名海口村……盖即洪武二十四年指挥杨聚之所奏置者也。始所置县内,曰潮阳守御千户所,后以离海稍远,不便控制,故又移今地,更名海门,盖去建设时又三年矣,时洪武二十七年”,则洪武二十七年潮阳所废。

《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公署条载海门等所“俱自潮州卫分守”,潮阳所亦应如此,应仍隶潮州卫。

海门守御千户所 所置于洪武二十七年,乃迁潮阳守御千户所设。嘉靖《潮州府志》卷2《建置志》的记载基本与隆庆《潮阳县志》同。

《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公署条记所“在潮阳县南五里……俱洪武二十七年建……俱自潮州卫分守”,所仍隶潮州卫,治在今潮阳市南沿海的海门。

蓬州守御千户所 万历《广东通志》记所“洪武二年置于蓬州都夏岭村,二十七年移于鮀江都原” (267),该所最早设于洪武二年。乾隆《潮州府志》卷36《兵防》记载与之基本相同。

迁治应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六年四月记载“置潮州蓬州守御千户所,命凡创公宇” (268),这里指千户所公署的重建;《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公署条也记“蓬州守御千户所,在揭阳县东南九十里,洪武二十六年建……俱自潮州卫分守”。所仍隶潮州卫,洪武二十六年后的治所在今广东汕头浦。

大城(大埕)守御千户所 万历《广东通志》记所“在饶平县宣化都,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设” (269),乾隆《潮州府志》卷36《兵防》引《饶平志》载“明洪武二十七年置大埕守御所于宣化都”。

《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公署条载所“在府城东北三十里……俱洪武二十七年建……俱自潮州卫分守”,所仍隶潮州卫。今广东饶平县南大埕西仍有地名“所城”,当为明代大城所治。

靖海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设,隆庆《潮阳县志》卷9《卫所》载“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复奏设靖海守御千户所于大坭都”。

《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公署条载所“在潮阳县南八十里……俱洪武二十七年建……俱自潮州卫分守”,仍隶潮州卫。治在今广东惠来县靖海。

澄海守御千户所 《世宗实录》载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庚子……设澄海守御千户所,拨潮州卫前所官军居之” (270),所应仍隶潮州卫。明代澄海县即今广东澄海市。

乾隆《潮州府志》卷36《兵防》载“至嘉靖四十三年设澄海县,将前所官军移驻澄海,曰澄海所”,除年代外,与《世宗实录》记载大体相同。

8.肇庆卫(肇庆守御千户所参见)

洪武六年十月设肇庆守御千户所 (271),二十二年正月“戊子,改广东肇庆千户所为肇庆卫” (272)

《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在府治东,洪武初设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改为卫”,记载的年代与《太祖实录》相同。洪武八年前所应直隶广东都卫,洪武八年后直隶广东都司。洪武二十二年肇庆卫隶广东都司。卫治肇庆府,即今广东肇庆市。

四会守御千户所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载四会县城“洪武二十四年立千户所,乃设木栅”。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戊戌“防遏夷酋……仍于龙口水立屯田千户所,移四会后千户所官军并肇庆二卫中前二所屯军,驻被耕守” (273),此时所迁至龙口,改设龙口屯田千户所,直至万历六年十月“迁广东四会千户所于广宁县城,改为守御广宁千户所” (274),应是改龙口所为广宁所。

万历《广东通志》有清楚记载:“广宁守御千户所,在县署西,本肇庆卫后千户所调守四会,犹以后千户所称,及广宁县立议迁广宁为屯田千户所,部檄改守御如制。” (275)可见四会所是调肇庆卫后所设立,但是这条记载忽略了嘉靖末、万历初四会所改龙口所的事实。

《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守镇四会千户所,在县治西,洪武二十三年建,隶肇庆卫”,所仍隶肇庆卫,原治四会县,在今广东四会市。

龙口水屯田千户所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戊戌“防遏夷酋……仍于龙口水立屯田千户所,移四会后千户所官军并肇庆二卫中前二所屯军,驻被耕守” (276),《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龙口屯田千户所,亦嘉靖三十八年置”。万历六年十月“迁广东四会千户所于广宁县城,改为守御广宁千户所” (277),此时应是改龙口水屯田所为广宁所。

此所应与四会所、广宁所同隶肇庆卫。治应在今四会市北部龙江沿岸。

广宁守御千户所 《神宗实录》载万历六年十月“迁广东四会千户所于广宁县城,改为守御广宁千户所” (278)

万历《广东通志》卷47《肇庆府·兵防·兵署》载“广宁守御千户所,在县署西,本肇庆卫后千户所调守四会,犹以后千户所称,及广宁县立议迁广宁为屯田千户所,部檄改守御如制”,所应仍隶肇庆卫。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广宁,府西北。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以四会县地置。初治县东南潭圃山下,后迁大圃村福星山下,即今治也”,广宁守御千户所的治所当随之迁移,今广东广宁县东南有潭布,疑即县、所原治。后迁地即今广东肇庆市广宁县。

泷水守御千户所 设于弘治十二年二月,《孝宗实录》此年载“丙辰,设广东泷水县守御千户所,隶肇庆卫” (279)。嘉靖《德庆州志》事纪载“(弘治)十二年春二月设泷水守御千户所”,兵戎“统隶肇庆卫”,与《孝宗实录》记载一致。

万历《广东通志》卷62《罗定州·沿革》载“罗定州,旧为泷水”,即所城后为罗定州城,即今广东罗定市。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记“又有泷水、新宁、从化三千户所,俱万历七年置”,误。

南乡守御千户所 万历五年五月设,《神宗实录》这一月记载“兵部覆两广总督凌云翼条奏罗旁善后事宜:……(泷水州)其南乡、富霖、封门、函口设千户所四,设官军防守” (280)。《明史》卷45《地理志六》东安州条言“东北有南乡守御千户所,西南有富霖守御千户所,俱万历五年五月置”,《广东通志》卷62《罗定州·兵防·兵署》载“南乡守御千户所,在东安北六十里,万历五年建”,都与《神宗实录》记载的时间相同。东安即今广东云浮,其西北今广东云安县有南乡,应即明代南乡所治。

清代文献在讲到直隶于广东都司的守御千户所时没有提到这4所,罗定州的泷水所隶肇庆卫,南乡等4所应也隶于肇庆卫。

函口守御千户所 万历五年五月设,隶于肇庆卫。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又有函江守御千户所,万历五年五月置于西宁县境,十六年迁于州界之两沟驿”。这里的函江即函口。根据《大清一统志》卷351载“罗镜所,在(罗定)州西南七十里,明万历中自西宁县移函口千户所于此,亦曰新函口所城”,“又旧函口所,在(西宁)县西南封门所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万历五年建守御千户所筑城……十六年移于州界两沟驿而城如故。因称为旧函口城”,函口所原治在封门所西南,在今广东罗定市西,万历十六年迁至罗镜,今仍名罗镜,在罗定市南。

封门守御千户所 万历五年五月设,隶于肇庆卫。《大清一统志》卷351载“封门所,在西宁县西南五十里……明万历五年建守御千户所,筑城……十六年迁所入县城,而城如故”,封门所原治即今广东通门,万历十六年移入的西宁县城在今广东郁南县建城。

富霖守御千户所 万历五年五月设,隶于肇庆卫。万历《广东通志》记“富霖守御千户所,在东安县西南六十里” (281),富霖即今广东云安县富林。

9.雷州

《太祖实录》载洪武元年九月“己未,置雷州卫指挥使司” (282)。《明史》卷90《兵志二》洪武时期广东都司卫所下已录有该卫,应是从洪武五年起隶广东都卫及广东都司。《大明一统志》卷82雷州府公署条载卫“在府治东”,明代雷州府治今广东雷州市。

乐民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城宁川千户所及置乐民、海康、海安、锦囊四千户所于雷州之地” (283)。《大明一统志》卷82雷州府公署条记所“在遂溪县西南一百九十里……隶雷州卫”,所隶雷州卫,治即今广东遂西县乐民,所城故址尚存。

海康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设。《大明一统志》卷82雷州府公署条记所“在海康县西一百七十里……隶雷州卫”,所隶雷州卫,治即今雷州市东海康港的海康。

海安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设。《大明一统志》卷82雷州府公署条记所“在徐闻县南二十里……隶雷州卫”,所隶雷州卫,治即广东徐闻县南海安湾的海安。

锦囊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设。《大明一统志》卷82雷州府公署条记所“在徐闻县东一百里……隶雷州卫”,所隶雷州卫,治在今徐闻县东北锦和村。

石城守御千户所 《英宗实录》载正统二年九月“析广东雷州卫后千户所置石城千户所于高州府石城县,南海卫后千户所置灵山千户所于廉州府灵山县,从按察司副使贺敬奏请也” (284)。《大明一统志》卷81高州府公署条载“守镇石城千户所,在石城县治西,正统五年建,隶雷州卫”,正统五年指所公署建造时间。所隶雷州卫,治即今广东廉江市。

10.海南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年八月“置海南卫” (285)。《明史》卷90《兵志二》洪武时期广东都司卫所下已录有该卫,应是从洪武五年起隶广东都卫及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载卫“在府治西”,琼州府即今海南琼山市。

万州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七月“广东都指挥使司奏言:‘近儋州山贼作乱,已调兵剿捕……其儋、万二州山深地旷,宜设兵卫镇之。’诏置儋、万二州守御千户所” (286),洪武二十年九月“立万州守御千户所” (287),据正德《琼台府志》卷18兵防言“(洪武)六年……其年土寇陷儋州,指挥张荣建议立所以镇之……七年……(海南卫)添置中、前、后三所,随拨前、后二所于儋、万二州,开设守镇。……二十年指挥桑昭请添立后所,改中左所为前所,儋、万为守御所”,指洪武六年广州都司奏议后只是先调海南卫后所于万州,仍称海南卫后所,洪武二十年才正式命名为守御千户所。

正德《琼台府志》也提到“(洪武)七年始移在卫后所于(万)州开设,展城镇御。二十年改守御千户所” (288)

《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记所“在州治西”,还提到万州所、儋州所、崖州所、清澜所、昌化所、南山所“六所俱隶海南卫”,则改为万州守御千户所后仍隶海南卫。所治万州,明代万州即今海南省万宁市。

儋州守御千户所 洪武六年七月广州都司奏议后只是先调海南卫前所于儋州,仍称海南卫前所,洪武二十年才正式命名为守御千户所。改为儋州守御千户所后仍隶海南卫。

《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记所“在州治西”,儋州即今海南儋州市西北新州。

崖州守御千户所 正德《琼台府志》卷18《兵防》载“(洪武)十五年壬戌……充军起发崖州,置守御所,至甲子始设立”,甲子即洪武十七年。《太祖实录》洪武十七年二月亦载“置崖州守御千户所” (289)

《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载“在州治西,洪武十七年建……隶海南卫”,所隶海南卫,治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

海口后千户所 洪武二十年十月“置海口千户所于琼州府琼山县” (290)。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记“海口后千户所城,在卫城北十里,在琼山县海口都海港之南,洪武甲戌(洪武二十七年)始筑备倭……以本卫后千户所官军于此备御”,洪武二十七年为修筑所城的时间。《大明一统志》卷82、正德《明会典》卷108、万历《明会典》卷124都未载该所,所以它应一直称为海南卫后千户所,而非守御千户所。

《明史》卷90《兵志二》广东都司下也无该所,但《明史》卷45《地理志六》却言“琼山……北滨海,有神应港,亦曰海口渡,有海口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年十月置”。

明代琼州府诸千户所均隶海南卫,该所也应隶海南卫,治在今海南海口。(www.daowen.com)

南山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置南山守御千户所” (291)

据《太宗实录》永乐十七年夏四月“徙广东海南卫南山守御千户所于马鞍山,以旧治在浮沙地,城垣不坚故也” (292),万历《琼州府志》卷7《兵署》也提到所治“在陵水县治南,洪武乙亥(洪武二十八年)指挥花茂奏设于南山港。永乐间百户赵显□迁今治”,则所原治南山港,至永乐十七年迁往之地即今海南陵水县。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陵水,州南。东北有旧县城,今治本南山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正统间,迁县于此”,至正统年间县迁来与卫同治。

《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记所“隶海南卫”。

昌化守御千户所 正德《琼台府志》记“(洪武)二十四年指挥桑昭以昌化县乌泥港东倭寇数登岸劫掠,奏于地置昌化所” (293)。所隶海南卫。

昌化所与昌化县本并不同治,正统六年五月“广东昌化县去昌化守御千户所十里许,运粮者必三渡河然后至所,县有急亦不能应援,至是徙县治及儒学于所城内” (294),迁县与所同治。天顺《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记所“在昌化县治北一十里……隶海南卫”,对昌化县治仍采用正统六年前的记载。所治在今海南昌江县昌化。

清澜守御千户所 亦称清澜或青蓝守御千户所,该所最早始建于洪武二十四年,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正式设置。正德《琼台府志》卷18《兵防·东路》清万南三所制载“(洪武)二十四年指挥桑昭奏于清澜置守御千户所,次年委官筑城开设”。《太祖实录》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提到“置广东青蓝守御千户所” (295),是在筑城之后,由政府下令正式设置。

《大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公署条载所“在文昌县东南三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隶海南卫”,万历《琼州府志》卷4又记“清澜城,旧在文昌县青蓝都,去郡城东南一百九十里……万历甲戌陷于林凤,辛巳千户朱炫与文昌县罗鸮议迁南都,移城陈村”,原治在今海南文昌县东,辛巳为万历九年,这一年迁治,即今文昌县清澜。

所隶海南卫。

水会守御千户所 万历二十八年建。万历《琼州府志》卷7《兵制》载“万历二十八年拨军三百于水会所守御”,卷4载“水会所城,在琼山林湾都,去城三百里,万历二十八年平黎马屎,按察使林如楚题建”。明代琼州府诸千户所均隶海南卫,该所也应隶海南卫。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琼山……又西南有水蕉村,万历二十八年置水会守御千户所于此”,万历《琼州府志》卷7《兵署》也记“水会守御所,在琼山县林湾都水蕉、大会二营之中”,在琼山西南。

潭览屯田千户所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定安“东有潭览屯田千户所,元置,洪武中因之,永乐四年废”。该所设置时间不明。因琼州府其他守御千户所都隶海南卫,该所应也不例外。明代定安县即今海南省定安县,所在其东。

11.廉州卫(廉州守御百户所、廉州守御千户所参见)

洪武元年三月“置廉州百户所,调雷州卫百户欧阳永昌领兵守之” (296),洪武十四年三月“甲午,置高、廉二州守御千户所” (297),洪武二十七年五月“是月,改广东廉州千户所为廉州卫” (298)

最初百户所从雷州卫调兵,应仍属雷州卫。根据《太祖实录》洪武十六年二月“以高、廉二州守御千户所隶雷州卫指挥使司” (299)的记载推断十四年三月设廉州守御千户所之初,并不隶于雷州卫,可能与高州所一起直隶都司,十六年二月后改隶雷州卫。二十七年五月设置之廉州卫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公署条载卫“在府治东”,明代廉州府即今广西合浦县。

崇祯《廉州府志》卷6《经武志·军卫》载“廉州卫在府治东,洪武三年立守御百户所,十四年改为千户所,二十八年升为廉州卫指挥使司”,万历《广东通志》亦作此载,对最初设置百户所的情况和设卫时间记载有误。

钦州二守御百户所、钦州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五年三月“置钦州百户所,先是征南将军廖永忠次横州、钦州,土民黄谷瑞率众来降,遣还抚安其民,寻调雷州卫百户昌秀领兵守御,至是命百户陈让、杨玉即其地立百户所,昌秀还雷州” (300),根据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钦州城条载“洪武四年立守御二百户所,二十八年并为守御千户所”,虽然所载设所年代与《明实录》稍有出入,但可知最初设立的为两个百户所,仍隶雷州卫。洪武二十七年五月“是月改广东……钦州百户所为千户所” (301)

《大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公署条载所“在钦州城内,洪武二十八年建……隶廉州卫”,则改守御千户所后改隶廉州卫。明代钦州即今广西钦州市。

灵山守御千户所 《英宗实录》载正统二年九月“析广东雷州卫后千户所置石城千户所于高州府石城县,南海卫后千户所置灵山千户所于廉州府灵山县,从按察司副使贺敬奏请也” (302)。所隶廉州卫。明代灵山即今广西灵山县。

雍正《灵山县志》卷6《经武志·军卫》载“本县守镇千户所在县治东,旧无,明正统五年副使甘泽以瑶贼故奉调南海后卫千户所官军守镇灵山,始属廉州卫”,崇祯《廉州府志》卷6《经武志·军卫》、嘉靖《钦州志》卷4《官署》记载与之基本同,《大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公署条载所“在灵山县东,正统六年建……俱隶廉州卫”,盖正统五六年间建造公署,故地方志即以此为设所时间。

永安守御千户所 崇祯《廉州府志》记“永安守御千户所,旧在石康安仁里,洪武二十七年为海寇出没,奏迁于合浦县海岸乡” (303),最早设所时间及洪武二十七年之前的隶属情况不明。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言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是错误的,这一年为迁治时间。

《大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公署条载所“在合浦县东六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隶廉州卫”,所为廉州卫下守御千户所,原治在今广西合浦东北石康,后治在今合浦县东的永安。

12.广海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甲子,置广海卫于广州新会县” (304)。卫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载卫治“在新会县南一百五十里滨海”,即今广东台山市广海湾北岸的广海。

香山守御千户所 洪武十四年八月设 (305)。《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记所“在香山县治东,洪武二十七年建,隶广海卫”,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载香山县城“洪武二十六年置守御千户所”,皆指公署修筑时间。明代香山县城即今广东中山市。

明代《香山县志》卷3《兵防》载“洪武二十三年设立香山守御千户所”,误。

香山守御千户所设置之后也可能隶南海卫,或直隶于广东都司,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以后隶广海卫。

海朗守御千户所 《明史》卷45《地理志六》阳江条言“东南有海朗守御千户所,西南有双鱼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七年置”。

万历《广东通志》记所“在阳江县五十里,洪武二十七年花茂建” (306),《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在阳江县东南五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隶广海卫”,虽二者皆言公署建筑时间,所应也于此年设立。

所隶广海卫,治在今广东阳东县海蓢。

新宁守御千户所 万历《广东通志》卷15新宁县城载“嘉靖十年抚按议,允将广海卫官军摘发一所,移本城守御”,设新宁守御千户所,应仍隶广海卫。

康熙《广东舆图》卷2载新宁县图新宁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左”,明代新宁县即今广东台山市。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言“又有泷水、新宁、从化三千户所,俱万历七年置”,误。

13.碣石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置广东碣石卫及甲子门千户所” (307),卫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载卫“在海丰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滨海”,即今广东陆丰市东南碣石镇。

平海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甲子,置广海卫于广州新会县,置惠州、平海、海丰三守御千户所” (308)。平海与广海卫相隔甚远,无隶属关系,应隶惠州卫。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记所“在府城南二百里……隶碣石卫”,碣石卫设于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所当于此时改隶。治在今广东惠东县南平海镇。

海丰守御千户所 置海丰与广海卫相隔更远,无隶属关系,应隶惠州卫。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记所“在海丰县治东……隶碣石卫”,碣石卫设于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所当于此时改隶。乾隆《归善县治》卷12《军政》亦载“惠州卫,隶广东都指挥使司。统所九……外河源、龙川、长乐、海丰守御千户四所。二十七年立碣石卫,割海丰所隶焉。”

所治海丰县,即今广东海丰县。

甲子门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置广东碣石卫及甲子门千户所” (309)。《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载所“在海丰县东二百一十里滨海……隶碣石卫”,即今陆丰市东部甲子镇。

捷胜(捷径)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八年二月“置广州卫增城千户所,惠州卫右、后二千户所及所属捷径千户所” (310),三月“改惠州卫捷径千户所为捷胜千户所” (311)。《明史》卷45《地理志六》亦记“洪武二十八年二月置,初名捷径,三月更名”。

《大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公署条载所“在海丰县南八十里滨海……俱洪武二十七年建,隶碣石卫”,则所应在二十七年始已开始建筑,二十八年正式设立。始设时碣石卫尚未设立,故隶惠州卫,到二十七年十二月底碣石卫立,所改属碣石卫。《太祖实录》记隶于惠州卫应是洪武二十七年筹设时的情况。

所治在今广东汕尾市捷胜镇。

14.神电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神电卫指挥使司于高州电白县,以宁川、双鱼二千户所隶之” (312)。卫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81高州府公署条载卫“在电百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即今广东电白东部的电城镇。成化三年九月电白县移与卫同治。

宁川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置宁川守御千户所于吴川县” (313),所隶属情况不明。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神电卫指挥使司于高州电白县,以宁川、双鱼二千户所隶之” (314),所改隶神电卫。

《大明一统志》卷81高州府公署条载所“在吴川县东南,洪武二十七年建……隶神电卫”,二十七年指宁川所建城时间,这一年十月“城宁川千户所” (315)。明代吴川即今广东吴川市。

双鱼守御千户所 《明史》卷45《地理志六》阳江条言“东南有海朗守御千户所,西南有双鱼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七年置”。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神电卫指挥使司于高州电白县,以宁川、双鱼二千户所隶之” (316),所隶神电卫。

洪武三十年正月“壬申,迁肇庆府双鱼千户所治阳春县。初置双鱼千户所于阳江县地,至是阳春知县赵清言,县境接连蛮洞,乞移千户所屯守,故有是命” (317),但是据康熙《阳春县志》卷11《兵防》“明洪武三十一年知县赵清奏调拨神电卫后千户所官军一千镇守,是为守镇千户所”,且正德、万历《明会典》记广东都司卫所时阳春、双鱼2所均有,可见双鱼所并未迁于阳春,阳春所是调神电卫后所设置的。《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双鱼所“在阳江县西一百五十里”,这也是双鱼所并未迁治的佐证,阳春在双鱼北。

所治阳江县地,即今广东阳西县双鱼。

高州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十四年三月“甲午,置高、廉二州守御千户所” (318)。洪武十六年二月“以高、廉二州守御千户所隶雷州卫指挥使司” (319),则所设立之初应直隶于广东都司,十六年二月起改隶雷州卫。

万历《广东通志》载所“在茂名县治东,洪武十四年因信宜、电白、大帽、六豪等山瑶贼出没,乃开设于雷州卫,调前千户所官军守御” (320),所记设所年代与《太祖实录》相同。

《大明一统志》卷81高州府公署条载所“在府城内北,洪武十四年建……隶神电卫”,则所后来又改属离它较近的神电卫。神电卫置于洪武二十七年十月,改隶应发生在此时之后。明代高州府治即今广东高州市。

阳春守御千户所 设于洪武三十一年,康熙《阳春县志》卷11《兵防》载“明洪武三十一年知县赵清奏调拨神电卫后千户所官军一千镇守,是为守镇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五年五月丁卯“置阳春守御千户所” (321),但正德《明会典》卷108所引《诸司职掌》载洪武二十六年广东都司卫所并无阳春所,此所可能在洪武二十六年前已废,或是洪武十五年时虽有令但实际并未设置。

《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守镇阳春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三十一年建,隶神电卫”。明代阳春即今广东阳春市。

康熙《高州府志》卷2武备把神电卫高州、信宜等所称为“外所”,阳春、石城称为“附所”,《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又称为“守镇阳春千户所”,可见该所是调神电卫后所于阳春守御,《明会典》、《明史》卷90《兵志二》都录有该所。

信宜守御千户所 《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四月“乙亥,改广东惠州卫后千户所为信宜守御千户所,隶神电卫” (322)。乾隆《归善县治》卷12《军政》载“正统六年调(惠州卫)后千户所守御高州府信宜县”,设所需一定时间,六年亦不为误。

《大明一统志》卷81高州府公署条载所“在信宜县治东北,正统六年建,以上俱隶神电卫”,所治明代信宜县,在今广东信宜市南旧信宜。

直隶于广东都司的守御千户所沿革如下。

1.南雄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十月“置德庆、惠州、肇庆、南雄、韶州、阳江六千户所” (323)。按嘉靖《南雄府志》军卫条载“皇明洪武戊申置守御千户所,隶广东都司”,戊申即洪武元年,《太祖实录》洪武元年二月也提到“敕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副使胡通帅(率)本卫及南雄、韶州等卫军马”,可见南雄、韶州设所最早应在洪武元年,洪武六年十月再设,这之间的废置变化无考。

《大明一统志》卷80南雄府公署条载所“在府治西,洪武元年建”,明代南雄府治在今广东南雄市。另,《大明一统志》卷79广东卷首提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南雄等7守御千户所,则该所应直隶于都司。洪武四年底至洪武八年前所直隶广东都卫,洪武八年后直隶广东都司。

2.韶州守御千户所

万历《广东通志》卷28《韶州府·兵署》载“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千户所”,设所最早应在洪武元年。洪武六年十月再设,这之间的废置变化无考。

另《大明一统志》卷79提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韶州等7守御千户所,则该所应直隶于都司。洪武四年底至洪武八年前所应直隶广东都卫,洪武八年后直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79韶州府公署条言所“在府治东南”,明代韶州府即今广东韶关市。

3.德庆守御千户所

洪武六年十月置。

嘉靖《德庆州志》兵戎条载所“在州治东一百八十步,千户邵成、知府赵鼎奏准,于洪武九年创”,及《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在州治东,洪武九年建”,皆指德庆所公署建筑时间。

卫治德庆州,在今广东德庆县。另,《大明一统志》卷79提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德庆等7守御千户所,则该所应直隶于都司。洪武八年十月前隶于广东都卫,之后直隶广东都司。

4.阳江守御千户所

洪武六年十月设。《大明一统志》卷79提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阳江等7守御千户所,明代姚虞《岭海舆图》中也提到阳江所“直隶都司”,则该所应直隶于都司。洪武八年前所应直隶广东都卫,洪武八年后直隶广东都司。

《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记所“在(阳江)县治东”,明代阳江县即今广东阳江市。

5.新会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洪武十三年秋七月壬寅记“置广东新会千户所” (324),洪武十七年六月又记“甲申,置广东新会守御千户所,初新会县民岑德才言其地倚山濒海,宜置兵戍守,下广东都司定议,至是从其言,置千户所” (325),则是十七年才最终设所。

万历《广东通志》卷15《新会县》载“洪武十七年邑人岑得才建言请置千户所及城池,是年开设”,与《太祖实录》记载基本相同。

道光《新会县志》卷8兵防载“明洪武三十一年知县赵清奏拨神电卫后千户所官军一千镇守,是为守镇千户所”,根据《大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公署条载“守镇阳春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三十一年建,隶神电卫”,康熙《阳春县志》卷11兵防载“明洪武三十一年知县赵清奏调拨神电卫后千户所官军一千镇守,是为守镇千户所”,割神电卫后所建的应是阳春所。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新会县城载“洪武七年置千户所,立栅镇守”,“七年”当为十七年。

《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条载所“在新会县治东”,明代新会县即今广东新会市。另,《大明一统志》卷79提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新会等7守御千户所,明代姚虞《岭海舆图》中提到新会所“直隶都司”,则该所应直隶于都司。

6.增城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八年二月“置广州卫增城千户所,惠州卫右、后二千户所及所属捷径千户所” (326)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4《城池》增城县城载“洪武二十七年设守御千户所”,《大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公署载所“在增城县治南,洪武二十七年建”,则所应在二十七年始已开始建筑,二十八年正式设立。治在今广东增城市。另,《大明一统志》卷79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增城等7守御千户所,明代姚虞《岭海舆图》中提到增城所“直隶都司”,则该所应直隶于广东都司,并不隶于广州卫。

7.新兴守御百户所、新兴守御千户所

百户所设于洪武二年,十三年改为守御千户所,万历《广东通志》载所“在县治西,国朝洪武二年始设新兴守御百户所,十三年改百户所为千户,始建” (327)

《大明一统志》卷79记广东都司下直隶都司的有新兴等7守御千户所,明代姚虞《岭海舆图》中提到新兴所“直隶都司”,则该所应直隶于都司。新兴县即今广东新兴县。

8.从化守御千户所

《孝宗实录》载弘治二年三月己巳“开设广东从化县及从化守御千户所。总督两广等官、太监韦眷等奏:‘广州、番南二县杨武、己由、等都、大朗、郭旷等堡,山势凶恶,人性强梗,贼徒流劫不时。官司遥远,难于抚治。横潭村在诸堡之间,山川秀丽,水路并通……设从化县治、儒学、阴阳医学,以治教之。仍设从化守御千户所……即调广州左、右等卫千百户等十二员,领军屯守。’……从之” (328)。治本在横潭村,弘治八年随县治迁今广东从化市。

明代姚虞《岭海舆图》中提到从化所“直隶都司”。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载“又有泷水、新宁、从化三千户所,俱万历七年置”,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