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河南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明代河南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武时期,除徐州卫、颍川卫对河南都司辖区影响较大外,洪武九年潼关卫及所属蒲州所的归属、洪武十一年七月宁山卫的设置,使河南都司的军事辖区在西北和北部伸入陕西布政司、山西布政司境内。河南都司变化较大的还有诸王府护卫。万历十年河南都司辖区及卫所见图31。河南都卫及都司下的卫所均无实土。

明代河南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一、河南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从正德《明会典》卷108关于约洪武二十五年(1392)之时卫所的记载及《太祖实录》的相关资料推测,洪武八年河南都卫改河南都司之际,拥有下图所示的几个卫所。

此时河南都司卫所分布稀疏,军事辖区和明朝中后期的河南都司不同。在明朝历史上,河南都司的卫所并不多,变化相对简单,较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河南都司辖区的变化。徐州卫在洪武十二年前隶属河南都卫及河南都司,颍川卫、颍上所则一直隶于河南都司,因为明朝最初在这里进行军事政区划分时,大多还是受元代政区的影响。元末徐州、颍州二地属河南江北行省的归德府和汝宁府在明初归河南,徐州卫与颍川卫及颍上所在洪武三年底设河南都卫时也就归于其下。随着行政区划的逐渐调整,徐州、颍州不再属于河南行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但是徐州卫一直到洪武十二年三月才改属凤阳行都督府,而颍川卫及颍上所却始终属于河南都司。随着犬牙交错意识的加强,这种省级军事辖区与行政辖区的相互渗透成为一种刻意安排。这种军事与政区管理上的犬牙交错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颍州除明初外,在明朝绝大部分时间内行政上属南直隶,因“故汴道过其地” (1),“又以地交南北,故置颍川卫于州城,而以兵籍属之河南焉。所谓犬牙相制是也” (2)。徐州则更是南北交通咽喉。

洪武八年(1375)河南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洪武四年初至八年十月河南都卫改河南都司之间,卫所变化主要发生在当时的北京——开封。明代河南位于腹里,卫所总体分布稀疏,稍为稠密之地在开封府。洪武元年八月封开封府为北京(洪武十一年罢),开封是南北交通要冲,在北方元朝遗兵不断骚扰的情况下,这里成为凤阳与南京的重要防线。所以明初重视开封的军事设置,广布卫所守御。除祥符卫外,洪武四年十二月又在开封设置了宁国、安吉、宣武3卫。明代黄河河道在今废黄河一线,开封府、归德府至南直隶徐州一线的卫所还有防洪的功能。坚城卫、徐州卫都在这一线上。

与开封兵力加强相反,洛阳则由2卫改为1卫,即河南左、右卫并为河南卫,多余的军兵调往陕州,立陕州守御千户所。南阳、怀庆、彰德三地陆续设置了军卫,又增设了南阳卫邓州守御千户所、唐县守御千户所,彰德卫林县守御千户所,洪武八年十月都卫改都司时,卫所的地域分布已趋均匀。

河南都司的设废高潮发生在洪武八年十月至永乐七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变化仍然主要发生在开封及河南东部地区。随着开封兵力的进一步增加,洪武十六年,这里又设置了飞虎、熊韬2卫。至此,开封一城6卫,是当时除南京外卫所最多的城池。在北方统治稳定之后,尤其是洪武二十年塞外大宁都司(即北平行都司)建立后,开封的防御地位下降,所以洪武二十二年,飞虎、熊韬、祥符3卫与坚城卫分别改设为信阳卫、武平卫、归德卫、睢阳卫。

洪武时期,除徐州卫、颍川卫对河南都司辖区影响较大外,洪武九年潼关卫及所属蒲州所的归属、洪武十一年七月宁山卫的设置,使河南都司的军事辖区在西北和北部伸入陕西布政司、山西布政司境内。从洪武十一年七月到洪武十二年三月这一短暂时间,是河南都司辖区最广阔的时期。洪武十二年三月徐州卫的改属使它在东南丧失了一块军事重地,洪武二十三年三月潞州卫磁州守御千户所的设置,使山西都司伸入河南布政司境内,从此至永乐六年近二十年时间内,河南都司的辖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建文元年(1399)至永乐三年永清左卫调至彰德,在这一段时间内应隶河南都司。

永乐六年潼关卫、蒲州所改隶中军都督府前是河南都司卫所最多的时期。林县所、卫辉所也设于此间。当时共有17卫、1直隶于都司的守御千户所、6隶于卫的守御千户所、8王府护卫。其统辖结构如下图所示。(www.daowen.com)

永乐六年(1408)河南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河南都司最不稳定的地域是东南地区,由于靠近中都凤阳和南京,这里的卫所隶属变化较多。永乐七年睢阳卫、归德卫、武平卫、汝宁卫改直隶中军都督府,使得河南布政司与河南都司辖区的不一致达到极点,归德与汝宁二地的军事防守部分归直隶中军都督府;为了加强政府对各省交界处的控制,西北的潼关卫及蒲州所、北部的宁山卫也分别于永乐六年、七年改属中军都督府和后

图31 万历十年(1582)河南都司辖区及卫所图

军都督府,成为军事飞地。开封的安吉卫、宁国卫也于同年调往北方,改为涿鹿左卫、通州右卫。这是河南都司边界变化最大的时期。

景泰元年(1450),睢阳卫重归河南都司。

河南都司变化较大的还有诸王府护卫。明代河南共有封于洪武、永乐时期的4个王府设置过王府护卫,分别是开封的周王、洛阳的伊王、南阳的唐王、彰德的赵王。周王府最早设置护卫,洪武十四年设河南左护卫,中护卫、右护卫也在洪武二十五、二十六年间相继开设,建文初废,永乐初复设,永乐末全废。伊王府与唐王府见于记载的只有洛阳中护卫、南阳中护卫,嘉靖四十三年(1564)废伊王,洛阳中护卫随之废除,改设汝州卫。赵王府常山3护卫设于永乐三年之后,洪熙至宣德初废除。洪武时期,大批封王并设王府护卫,是为了增强朱家对全国的控制,但靖难时已反映出各地王府掌握兵力对国家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成祖时废除了大量洪武时设置的王府护卫,但是同时成祖又把自己的儿子封于各地,设置新的护卫。宣德初,在朱高煦谋反过程中,王府护卫和一些卫所都是他的支持者,所以宣宗大力废除王府护卫,或由朝廷下令,或由诸王自请,宣德之后王府护卫所存无几,少数几个有护卫的王府也只有一护卫,军兵数目很少。

正德四年(1509)左右,河南都司又增加了钧州守御千户所,隶陈州卫,万历三年(1575)改名为禹州守御千户所。万历十年河南都司辖区及卫所见图31。

河南都卫及都司下的卫所均无实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