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都司卫所建置过程揭秘

广西都司卫所建置过程揭秘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隶的二所扩大了广西都司在东北部的辖区。平乱之后,立即设置了向武所、南丹卫、奉议卫、庆远卫、河池所、武仙所、贺县所,使得洪武二十八年成为广西都司卫所的设置高潮。这次高潮过后直到明亡,广西都司新增的卫所很少。

广西都司卫所建置过程揭秘

一、广西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广西都司的卫所地理分布说明,设置在广西的卫所在明史上最大的功用在于控制当地溪峒,都司下的大多数守御千户所都是在当地少数民族发生骚乱之后添设的。与交阯交界处除了永乐宣德战争时期在交阯境内有过卫所设置外,其余时间并无卫所。

洪武元年五六月间明朝军队平定了广西,土官相继归服,当时军队战事繁多,广西又是偏远之地,交通不便,在近两年时间内只设了广西卫及其下庆远右所,驻守桂林。洪武二年三月设置广西行省之后,一卫根本无法顾及全面的防御,“溪洞苗蛮,性狼戾多畔。府卫兵远在靖江数百里外,卒有警,难相援” (392),明朝政府开始考虑广西的布防。在平定了南宁附近的叛乱后,洪武三年三月增设南宁、柳州2卫;不久,分拨2卫下的部分千户所往太平、融县、宾州、象州、庆远守御;四年四月,又在广东至广西的要道、西江上的重镇梧州府设置守御千户所。这些卫所保护着广东、湖广同南宁一带的交通。至洪武六年四月设置广西都卫时,共有3卫、1直隶于都卫的守御千户所、5隶于卫的守御千户所,结构如左图所示。

洪武六年(1373)广西都卫设置时卫所统辖结构图

广西都卫及都司下卫所发展缓慢,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间基本上一年增设一至两卫或守御千户所,与洪武十五年后云南都司、贵州都司的发展不可相比。这也是由广西地处偏远所决定的。

洪武八年都卫改都司时,广西卫改为桂林左卫、桂林右卫,十二年又增加了中卫,足备省府防御。

明代广西还有一个职能比较特殊的军卫——驯象卫,该卫最早设置于洪武十二年。驯象的主要目的是上贡朝廷使用,“朝廷大辂用象挽之,凡朝会亦用象陈列殿陛两墀及阙关之外” (393),由军士会同俘获的“百夷战象之夫”共同驯养。驯象卫曾一度废除,到洪武二十一年重设。

除了桂林三卫及驯象卫外,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间还陆续增设了直隶于都司的平乐所、浔州所、郁林所、富川所、容县所、宜川所、迁江所、全州所、灌阳所,以及隶于南宁卫的贵县所、武缘所,这些千户所完全是为了防御地方。洪武二十六年,湖广与广西交界处的道州、全州、灌阳少数民族“为乱” (394),平乱之后,为了便于控制,原本行政、军事上都归湖广的全州、灌阳改属广西,原隶于湖广永州卫的全州守御千户所改隶广西都司,又新设灌阳守御千户所。新隶的二所扩大了广西都司在东北部的辖区。除此之外,广西都司的军事辖区在明代历史上再也没有发生过改变。(www.daowen.com)

明代庆远、南宁以西是政府控制极其薄弱的地区,尤其在明初这里没有设置任何卫所,大大小小的土官管理着这一带。洪武二十八年,宜山、奉议、思恩、南丹、向武等多处发生“蛮寇”,朝廷调拨大军镇压,仅为了平定奉议州“蛮寇”就调动了广西都司两万军队及土兵38 900人 (395)。平乱之后,立即设置了向武所、南丹卫、奉议卫、庆远卫(由庆远所改)、河池所、武仙所、贺县所,使得洪武二十八年成为广西都司卫所的设置高潮。洪武二十九年,又改浔州所为浔州卫。

这次高潮过后直到明亡,广西都司新增的卫所很少。除庆远卫在建文中一度被废永乐初又复设外,其余新增为5守御千户所,即怀集所、来宾所(隶柳州卫)、上林屯田所、五屯屯田所、古田所,上林所设置不久即废除。五屯所与古田所分别设于成化、隆庆时,都是平定当地少数民族叛乱后设置的。

广西都司下还有一王府护卫——靖王府广西护卫,靖王可以说是明史上封地最偏远的王之一,但广西护卫却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存在到明末的王府护卫之一。

隆庆五年(1571)设置古田千户所之后,广西都司拥有9卫、13直隶于都司的守御千户所、9隶于卫的守御千户所、1王府护卫(见下图),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变化(见图28)。

隆庆五年(1571)后广西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根据广西都司的卫所隶属情况,可以推断它的军事辖区与广西布政使司的行政辖区基本一致,这是明代诸都司少有的。正是由于广西地处偏远,使得朝廷没有在这里实施交错控制。永乐六年(1408)三月,明朝曾计划于交阯与广西边界设置丘温卫、隘留所,并使“军隶广西,民隶交趾,以相制驭” (396),但是并未实施。至永乐十六年置丘温卫,但隶于交阯都司。

此外,因调拨或谪戍的军士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广西的卫所多用土著为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