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行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四川行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行都司设立之后建立的卫所也遵循这一原则。表11四川行都司卫所实土时间表续表

四川行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一、四川行都司卫所建置过程

四川行都司辖区面积很小,几乎与四川布政司的一个府相当,并没有像早期的山西行都司或陕西行都司那样占据大片土地。它建立在元末云南行省北部的建昌路、德昌路、会川路、柏兴府的基础之上,洪武十五年这些路府地大部分划归四川。该地区在洪武十五年至二十七年九月间所建立的卫所俱归四川都司。由于四川其他地域早在洪武四年已平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后归的建昌诸地便成为一块特殊地区。至洪武二十五年当地废府州,已有的诸卫所改为军民指挥使司或军民千户所,其军事性同四川其他地区相比更显突出。另外,在行都司设立之前,当地的卫所以交通线贯之,已形成自己的体系。

天启《滇志》卷4描述了昆明至元谋,再沿宁远河一线经会川卫、迷易所、德昌所、建昌卫、礼州二所、冕山所、越嶲卫、镇西后所通达四川腹地的道路,这是明朝时云南同内地相通的四条路线之一。洪武二十七年前建昌一带的卫所除盐井卫外,其他均位于此线上。四川行都司设立之后建立的卫所也遵循这一原则。当然卫所的治地也是地方行政中心。

在研究四川行都司卫所的建置过程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各史记载的行都司下的军卫除建昌前卫外皆为军民指挥使司,由于军民司官员设置、组织结构均与他地军卫基本一致,故从明代起诸史书多将军民司称为卫,行都司中二者统称为“六卫”,《明实录》亦是如此。

在洪武二十七年行都司设立之前,它在明代所拥有的5军民司、1卫都已设置。但是其地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仅有建昌卫、苏州卫、会川千户所,增置卫所发生在二十五至二十七年之前,主要是少数民族叛乱的推动。洪武二十五年时会川土官知府王春、月鲁帖木儿等相继叛乱,王春攻破会川城,月鲁帖木儿围攻苏州卫(后为宁番军民司)城达一个月之久,由于当地诸卫自顾不暇,四川都司其他卫所又距离很远,再加上道路艰险,救援不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蓝玉率大军平叛之后,朝廷为稳定地方,保持交通线的畅通,同时亦为守住盐井之利,两年间在此设立了越嶲、盐井、会川3军民司,建昌前卫及礼州后、礼州中中、打冲河中前、德昌、迷易5个二级守御千户所。至二十七年九月“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府,以建昌军民指挥使司及建昌前卫、宁番、越嶲、会川、盐井六卫隶之” (350),其中5卫为军民司。行都司设立之初拥有1卫、5军民司及5个二级守御千户所。

当然设置行都司与经济利益有关,“治场盐井之利,足以裕边” (351)

沿宁远河这条交通线道艰路远,不是出云南最重要的道路。由于行人稀少,诸关口要让行人聚集,一个月放行一次,还要派军保护 (352)。因此虽说建昌诸卫是按交通线分布的,但实际上它们防守地方、控制少数民族的作用更大。在如此小的地方拥有6卫已足够防御,因此洪武二十七年之后当地再未设卫。行都司历史上前后共拥有6卫、8个二级所,也就是说在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之后只增设了3个守御千户所,即洪武二十八年置的盐井卫打冲河中左所、正统六年(1441)设立的宁番卫冕山桥后千户所及成化十六年(1480)设置的越嶲卫镇西后千户所。后2所皆位于建昌以北,使得北部卫所分布更加均匀。

洪武三十五年十月“设四川建昌卫中前、中中二千户所,盐井卫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四千户所,宁番卫中左、中右、中前、中后、中中五千户所,会川卫前千户所,越嶲卫左、右二千户所” (353),建昌卫中中所即礼州中中所,建昌卫中前所即打冲河中前所,说明2所曾一度被废,但具体时间不明,疑发生在建文中。其他千户所皆属一般的所,其废改与卫、二级所的数目没有关系。

万历初当地少数民族又发生叛乱,平定后地方安宁,万历三年(1575)朝廷废除了建昌前卫。因此万历三年以后只剩下所谓“建南五卫八所” (354),实为5司、8守御千户所(见图27)。(www.daowen.com)

图27 万历三年(1575)后四川行都司卫所分布图

洪武年初设时及万历三年后四川行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如下两图所示。

洪武二十七年(1394)九月初设四川行都司时卫所统辖结构图

万历三年(1575)后四川行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洪武十五年初平云南时,在建昌一带曾设置过府州,与卫所相兼控制地方,经过洪武二十五年间的战乱,府州名存实亡,相继被废。建昌地处极僻,各卫均设有儒学、阴阳学(医学)、河泊所、税课司、仓库驿站、巡检司等机构,并有编户,“编户通计六十里” (355),除了军事守备外,其他方面与州县职能无异,从当地府州废后各卫所到明末俱为实土(见表11)。

表11 四川行都司卫所实土时间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