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军都督府在外直隶卫所的性质
宣德五年之前,因怀安卫以东、居庸关以西的卫所俱归后军都督府直辖,而这一带设置的州县甚少,万全左、右,宣府左、右、前,隆庆右,保安,保安左,怀安,怀来,开平等卫所都曾一度领有实土,具体实土时间请见“万全都司建置沿革”一节。
居庸关以东的卫所均为无实土,但其中一些卫所在地方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远非单纯的军事机构,像天津三卫在天津的发展史上就举足轻重,到了清末,“天津卫”还是天津的别称。梁城守御千户所驻地因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清朝雍正九年改设为宁河县。这些地域的发展都和明代卫所的驻扎有密切的关系。
【注释】
(1) 刘伟毅编,山西地名领导组和《地名知识》编辑部,1979年。
(2) 张纪仲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3) 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
(4) 《太祖实录》卷37。
(5) 《太祖实录》卷60。
(6) 《太祖实录》卷61。
(7) 《太祖实录》卷85。
(8) 《太祖实录》卷86。
(9) 《读史方舆纪要》卷44。
(10) 《太祖实录》卷83。
(11) 资料来源于成化《山西通志》卷8。
(12) 《太祖实录》卷62。
(13) 《太祖实录》卷65。
(14) 《太祖实录》卷87。
(15) 《太祖实录》卷98。
(16) 《太祖实录》卷105。
(17) 《太祖实录》卷220。
(18) 《太祖实录》卷220。
(19) 《太祖实录》卷223。
(20) 资料来源于《太祖实录》卷223。
(21) 《太祖实录》卷225。
(22) 《明史》卷90。
(23) 《太祖实录》卷241。
(24) 《太宗实录》卷54。
(25) (清)梁份:《秦边纪略》卷1。
(26) (明)陈际泰:《已吾集》卷10。
(27) (明)魏焕:《皇明九边考·大同镇·保障考》。
(28) 《宣宗实录》卷95。
(29) 《宣宗实录》卷90。
(30) 《英宗实录》卷40。
(31) 《宪宗实录》卷254。
(32) 《太祖实录》卷60。
(33) 《明史》卷41《地理志二》。
(34) 《太祖实录》卷101。
(35) 成化《山西通志》卷7《古迹》。
(36) 《太祖实录》卷48。
(37) 《太祖实录》卷48。
(38) 乾隆《蔚县志》卷170。
(39) 《太宗实录》卷84。
(40) 成化《山西通志》卷4《公署》。
(41) 《读史方舆纪要》卷44。
(42) 《太祖实录》卷221。
(43) 《太宗实录》卷23。
(44) 《太祖实录》卷87。
(45) 《世宗实录》卷31。
(46) 《太祖实录》卷55。
(47) 《太祖实录》卷60。
(48) 《明史》卷41《地理志二》。
(49) 《太宗实录》卷59。
(50) 《太祖实录》卷60。
(51) 《太祖实录》卷91。
(52) 《太祖实录》卷98。
(53) 《太祖实录》卷105。
(54) 《太祖实录》卷101。
(55) 《太祖实录》卷126。
(56) 《宣宗实录》卷76。
(57) 《太祖实录》卷225。
(58) 《太宗实录》卷12下。
(59) 《太祖实录》卷220。
(60) 《世宗实录》卷31。
(61) 正德《大同府志》卷14《艺文志·阳和庙学记》。
(62) 雍正《阳高县志》卷1。
(63) 万历《山西通志》卷14。
(64) 《太宗实录》卷12下。
(65) 《太宗实录》卷12下。
(66) 《太宗实录》卷12下。
(67) 《宣宗实录》卷11。
(68) 《英宗实录》卷89。
(69) 《太宗实录》卷12下。
(70) 《太宗实录》卷12下。
(71) 《太宗实录》卷17。
(72) 《太宗实录》卷17。
(73) 《大明一统志》卷124《公署》,《明史》卷41《地理志二》都提到卫治在通州。
(74) 《太祖实录》卷65。
(75) 《太祖实录》卷225。
(76) 《太祖实录》卷225。
(77) 《太祖实录》卷238。
(78) 《太宗实录》卷14。
(79) 《宣宗实录》卷15。
(80) 《宣宗实录》卷15。
(81) 《宣宗实录》卷15。
(82) 《宣宗实录》卷32。
(83) 《太祖实录》卷241。
(84) 《太祖实录》卷241。
(85) 《明史》卷4《恭闵帝纪》。
(86) 《太宗实录》卷14。
(87) 《寰宇通志》卷2。
(88) 《太祖实录》卷252。
(89) 《宣宗实录》卷5。
(90) 《太宗实录》卷14。
(91) 《太宗实录》卷262。
(92) 《太宗实录》卷1下。
(93) 万历《应州志》卷2。
(94) 《英宗实录》卷40。
(95) 《宪宗实录》卷213。
(96) 《宪宗实录》卷213。
(97) 《宪宗实录》卷213。
(98) 《宣宗实录》卷90。
(99) 《太祖实录》卷220。
(100) 《太祖实录》卷221。
(101) 《太祖实录》卷224。
(102) 《太宗实录》卷199。
(103) 万历《山西通志》卷11。
(104) 《太祖实录》卷238。
(105) 《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
(106) 《太祖实录》卷238载洪武二十八年四月“改兴州中护卫为宣府中护卫”。
(107) 《太宗实录》卷14。
(108) 《太宗实录》卷124。
(109) 《太祖实录》卷82。
(110) 与前句皆引自《太祖实录》卷121。
(111)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3《山西镇图说》。
(112) 《三关志·序三关志》。
(113) 《太祖实录》卷145。
(114) 《太祖实录》卷87。
(115) 《读史方舆纪要》卷39。
(116) 《世宗实录》卷217。
(117) 乾隆《宁武府志》卷1《形势》。
(118) 万历《山西通志》卷24《武备上》。
(119) 《太祖实录》卷82。
(120) 《太祖实录》卷76。
(121) 《太祖实录》卷84。
(122) 《太祖实录》卷80。
(123) 《太祖实录》卷63。
(124) 《太祖实录》卷164。
(125) 正德《明会典》卷108、万历《明会典》卷124。
(126) 《太祖实录》卷59。
(127) 《太祖实录》卷101。
(128) 《太祖实录》卷43。
(129) 成化《山西通志》卷4。
(130) 万历《山西通志》卷25《武备下》。
(131) 《大明一统志》卷20《公署》。
(132) 《太祖实录》卷49。
(133) 《太祖实录》卷63。
(134) 乾隆《宁武府志》卷1《沿革》。
(135) 《太祖实录》卷75。
(136) 《永乐大典》卷5200《太原》。
(137) 万历《明会典》卷124。
(138) 《太祖实录》卷119。
(139) 《太祖实录》卷87。
(140) 《太祖实录》卷121。
(141) 《三关志·宁武关地里总考》。
(142) 成化《山西通志》卷3《城池》。
(143) 《太祖实录》卷127。
(144) 《太祖实录》卷269。
(145) 成化《山西通志》卷1。
(146) 万历《山西通志》卷25《武备下》。
(147) 嘉靖《彰德府志》卷3《建置志》。
(148) 《太祖实录》卷200。
(149) 《太祖实录》卷211。
(150) 《孝宗实录》卷90。
(151) 《太祖实录》卷211。
(152) 万历《山西通志》卷25《武备下》。
(153) 万历《明会典》卷124。
(154) 《宣宗实录》卷87。
(155) 成化《山西通志》卷3《城池》。
(156) 康熙《保德州志》卷9《附记·保德所》。
(157) 《全边纪略》卷2。
(158)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3《山西镇图说》。
(159) 《三关志·宁武关地里总考》。
(160) 《世宗实录》卷41。
(161) 《世宗实录》卷217。
(162) 分别见于万历《太原府志》卷19《武备》、万历《山西通志》卷2《建置沿革》。
(163) 《太祖实录》卷217。
(164) 《太祖实录》卷71。
(165) 《太祖实录》卷118。
(166) 《太祖实录》卷121。
(167) 《宣宗实录》卷41。
(168) 《太宗实录》卷239。
(169) 《献征录》卷1《晋王传》。
(170) 这一段所引皆出自于《英宗实录》卷44。
(171) 《太祖实录》卷192。
(172) 《读史方舆纪要》卷12。
(173) 《万历会计录》卷38。
(174) 《太宗实录》卷20下。
(175) 《明史》卷3《太祖纪三》。
(176) 《太祖实录》卷182洪武二十年五月。
(177) 《太祖实录》卷184洪武二十年八月。
(178) 《太祖实录》卷184洪武二十年八月。
(179) 《太祖实录》卷185。
(180) 《太祖实录》卷195。
(181) 《太祖实录》卷222。
(182) 《太祖实录》卷226洪武二十六年三月。
(183) 《太祖实录》卷238洪武二十八年四月。
(184) 《太宗实录》卷2永乐元年七月。
(185) 《太宗实录》卷13洪武三十五年十月。
(186) 《太宗实录》卷15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
(187) 《太宗实录》卷18。
(188) 正德《明会典》卷108《兵部三》。
(189) 转引自乾隆《赤城县志》卷1。
(190) 《太祖实录》卷246。(www.daowen.com)
(191) 《太祖实录》卷247。
(192) 《太祖实录》卷256。
(193) 载《中华文史论丛》第51辑,1993年。
(194) 《太祖实录》卷249。
(195) 《中国野史集成》第25册《大宁考》,巴蜀书社,1993年。
(196) 《明史》卷40《地理志一》。
(197) 《明史稿·兵志三》。
(198) 《太祖实录》卷185。
(199) 《太宗实录》卷13。
(200) 《太祖实录》卷199。
(201) 正德《明会典》卷108。
(202) 正德《明会典》卷108。
(203) 《太祖实录》卷238。
(204) 《太祖实录》卷208洪武二十四年三月。
(205) 《太祖实录》卷220。
(206) 《太宗实录》卷26。
(207) 《太祖实录》卷226。
(208) 《太祖实录》卷208。
(209) 《大清一统志》卷28。
(210) 《国榷》卷9洪武二十二年四月。
(211) 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42页。
(212) 《口北三厅志》卷1《地舆》。
(213) 乾隆《大清一统志》卷28《承德府三》。
(214) 《太祖实录》卷238。
(215) 《太祖实录》卷238。
(216) 《太宗实录》卷17。
(217) 《太祖实录》卷208。
(218) 《太祖实录》卷81。
(219) 《英宗实录》卷192。
(220) 《明经世文编》卷248魏焕:《巡边总议一·蓟州志》。
(221) 《明经世文编》卷248魏焕:《巡边总议一·蓟州志》。
(222) 《明经世文编》卷278《葛端肃公文集·与郭一泉论边事》。
(223) 《明经世文编》卷460《李文节公文集·宣府镇总图说》。
(224) 《中国野史集成》第25册《大宁考》。
(225) 《皇明九边考·大同镇·保障考》。
(226) 《明经世文编》卷64《马端肃公奏疏三·为经略近京边备以防虏患事疏》。
(227) 《明史》卷7《成祖纪三》。
(228) 《太宗实录》卷155。
(229) 《太宗实录》卷155。
(230) 《明经世文编》卷54《李西涯文集·西北备边事宜状》。
(231) 《明经世文编》卷327《张文忠公集·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
(232) 《明经世文编》卷327《张文忠公集·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
(233) 陈际泰:《已吾集》卷10《边防议》。
(234) 《读史方舆纪要·北直隶方舆纪要序》。
(235) 乾隆《热河志》卷55《建置沿革一》。
(236) 《大明一统志》卷5。
(237) 《宣宗实录》卷67。
(238) 《宣宗实录》卷71。
(239) 《宣宗实录》卷71。
(240) 《英宗实录》卷55。
(241) 《太宗实录》卷155。
(242) 《明史纪事本末》卷20。
(243) 《宣宗实录》卷67。
(244) 《宣宗实录》卷70。
(245) 《明史》卷40《地理志一》。
(246) 《太宗实录》卷17。
(247) 《中国野史集成》第25册《大宁考》。
(248) 《宣宗实录》卷4。
(249) 《宣宗实录》卷18。
(250) 《宣宗实录》卷28。
(251) 《宣宗实录》卷67。
(252) 《明史稿·兵志四》。
(253) 《太宗实录》卷155。
(254) 《宣宗实录》卷4。
(255) 《太祖实录》卷249。
(256) 《太宗实录》卷188。
(257) 《太宗实录》卷205。
(258) 《太宗实录》卷17。
(259) 《西关志·居庸关》卷之一《沿革》。
(260) 《西关志·居庸关》卷之一《沿革》。
(261) 《宣宗实录》卷64。
(262) 《寰宇通志》卷7。
(263) 《太宗实录》卷183。
(264) 《英宗实录》卷132。
(265) 《太宗实录》卷182。
(266) 《太祖实录》卷249。
(267) 《太宗实录》卷17。
(268) 《太宗实录》卷171。
(269) 《太宗实录》卷197。
(270) 《英宗实录》卷132。
(271) 《宣宗实录》卷81。
(272) 嘉靖《宣府镇志》卷1《制置考》。
(273) 《太祖实录》卷149。
(274) 《太祖实录》卷148。
(275) 《太宗实录》卷17。
(276) 《太祖实录》卷34。
(277) 《太祖实录》卷35。
(278) 《太祖实录》卷39。
(279) 《太祖实录》卷39。
(280) 《全边略记》卷3。
(281) 《太祖实录》卷87。
(282) 《太祖实录》卷96。
(283) 《太祖实录》卷63。
(284) 《太祖实录》卷62。
(285) 《太祖实录》卷66。
(286) 《太祖实录》卷80。
(287) 《太祖实录》卷108。
(288) 《读史方舆纪要》卷10。
(289) 《明经世文编》卷59《叶文庄公奏疏·边关紧要疏》。
(290) 《太祖实录》卷143。
(291) 《太祖实录》卷101。
(292) 关于河北都司只有一条资料:《太宗实录》卷10下载洪武三十五年七月“革建文中所设河北都司、湖广行都司”,它和北平都司的关系无从可知。
(293) 《太祖实录》卷33。
(294) 《太祖实录》卷59。
(295) 《太祖实录》卷101。
(296) 《太祖实录》卷129。
(297) 《太宗实录》卷17。
(298) 《太祖实录》卷34。
(299) 《太宗实录》卷17。
(300) 《太宗实录》卷51。
(301) 《太祖实录》卷113。
(302) 《太宗实录》卷1。
(303) 正德《明会典》卷108。
(304) 《太宗实录》卷39。
(305) 《仁宗实录》卷4上。
(306) 《宣宗实录》卷25。
(307) 万历《明会典》卷124。
(308) 《太祖实录》卷44。
(309) 《太祖实录》卷40。
(310) 正德《明会典》卷108。
(311) 万历《明会典》卷124。
(312) 《太祖实录》卷48。
(313) 《太祖实录》卷53。
(314) 《太祖实录》卷55。
(315) 《太祖实录》卷66。
(316) 《太祖实录》卷48。
(317) 弘治《永平府志》卷5《兵制》。
(318) 嘉靖《真定府志》卷16《兵防·卫伍》。
(319) 《太祖实录》卷67。
(320) 《西关志》居庸卷之一。
(321) 《西关志·居庸关》卷之十《艺文》。
(322) 《西关志·居庸关》卷之十《艺文》。
(323) 《四镇三关志·建置考·昌镇沿革》。
(324) 《太祖实录》卷108。
(325) 《太祖实录》卷126。
(326) 《大明一统志》卷1。
(327) 《大明一统志》卷1。
(328) 《太祖实录》卷108。
(329) 《太祖实录》卷138。
(330) 《太祖实录》卷139。
(331) 嘉靖《山海关志》卷3《卫学·卫治》、卷4《卫官》。
(332) 弘治《永平府志》卷5《兵制》。
(333) 《太祖实录》卷246。
(334) 《太祖实录》卷246。
(335) 此段所引皆出自《口北三厅志》卷1《地舆》。
(336) 康熙《永平卫志》卷22《艺文上》(明)姚夔:《开平中屯卫新城记》。
(337) 《太祖实录》卷71。
(338) 《太祖实录》卷119。
(339) 《太祖实录》卷133。
(340) 《太宗实录》卷9下。
(341) 《太祖实录》卷75。
(342) 《太宗实录》卷17。
(343) 《明史》卷9《宣宗纪》。
(344) 《明史》卷9《宣宗纪》。
(345) 《明史》卷76《职官志五》。
(346) 《太宗实录》卷17。
(347) 因永宁卫在洪武末至永乐初的变化不明,未计在内。
(348) 《宣宗实录》卷15宣德元年三月载明宣宗曾对兵部尚书张本言以居庸关外卫所调戍北京周围,实“永乐初权宜耳”。
(349) 《宣宗实录》卷4上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载“大同总兵官武安侯郑亨奏:边城空旷,守兵不足……”
(350) 《宣宗实录》卷15宣德元年三月载“太子太保阳武侯薛禄奏:宣府临边重镇,洪武中置六卫戍守,后皆改调,惟存宣府前一卫,而左、右二卫今屯定州,请令复还宣府,庶几边防严备”。
(351) 《宣宗实录》卷4。
(352) 万历《明会典》卷124中录有潼关卫、蒲州所,这一卫一所属中军都督府在外直隶卫所;宽河所应隶大宁都司;顺德千户所应为百户所。
(353) 雍正《畿辅通志》卷98《艺文》。
(354) 《宣宗实录》卷64。
(355) 《宣宗实录》卷64。
(356) 嘉靖《真定府志》卷16《兵防·卫伍》。
(357) 《宣宗实录》卷44。
(358) 《太宗实录》卷12下。
(359) 《太宗实录》卷36。
(360) 康熙《天津卫志》卷1《建置》。
(361) 《太祖实录》卷61。
(362) 《太宗实录》卷17。
(363) 光绪《抚宁县志》卷4录(明)周良臣:《设抚宁卫记》。
(364) 又见于弘治《永平府志》卷10《文集》。
(365) 《太宗实录》卷54。
(366) 《太宗实录》卷17。
(367) 《太宗实录》卷47。
(368) 《太宗实录》卷73。
(369) 《大明一统志》卷1。
(370) 见《宣宗实录》卷5。
(371) 见正德《明会典》卷108。
(372) 《太宗实录》卷96。
(373) 《寰宇通志》卷1。
(374) 《太宗实录》卷94。
(375) 《太宗实录》卷97。
(376) 《太宗实录》卷210。
(377) 《太宗实录》卷125。
(378) 《宣宗实录》卷20。
(379) 《英宗实录》卷192。
(380) 《孝宗实录》卷207。
(381) 《世宗实录》卷2。
(382) 《大清一统志》卷7。
(383) 《太宗实录》卷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