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西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山西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洪武八年十月太原都卫改山西都司之前当地共设立过8卫、2所,其中泽州所属潞州卫。治于代州城,隶山西都司。卫治于岢岚州城内,隶山西都司。由于雁门所是卫下辖守御千户所,所以成化《山西通志》卷1、万历《山西通志》卷2在叙述山西都司所辖卫所时皆未提及该所。

山西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二、山西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洪武三年十二月“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指挥使司” (126),其中太原都卫治太原府,隶于大都督府。八年十月改“太原都卫为山西都司” (127)。十三年正月革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山西都司改归后军都督府。该都司外尚有山西行都司、万全都司,又有黄河屏蔽,防守上处于次要地位,所设卫所不多,分布稀疏。

在洪武八年十月太原都卫改山西都司之前当地共设立过8卫、2所,其中泽州所属潞州卫。其地卫所具体沿革如下。

1.潞州卫

这是宁武以南设立最早的卫,《大明一统志》卷21载卫署“洪武元年建”,当年九月冯宗异、汤和等攻下潞州,应是九月之后置卫。卫治于潞州府。洪武三年起属太原都卫,八年属山西都司。

2.平阳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年六月“置平阳卫” (128),治于平阳府城。洪武三年起属太原都卫,八年属山西都司。

成化《山西通志》言卫“在府治东南三里,洪武四年建,永乐元年以平阳左卫改建” (129),与万历《山西通志》卷25记“洪武四年建” (130),《大明一统志》卷20言“永乐元年建” (131)相对应,皆指左卫卫署建筑于“洪武四年”,永乐元年改为平阳卫署。

3.太原左卫、太原右卫

2卫最早同时设立于洪武三年二月,《太祖实录》这一月载“立太原左、右卫” (132)。皆治于太原府城内。卫署也建于这一年,对此,万历《山西通志》卷25、《大明一统志》卷19所载相同。

《太祖实录》洪武四年闰三月又载“置太原左、右二卫指挥使司” (133),设卫需一定时间,此记载也不为误。

乾隆《宁武府志》言“洪武二年设太原五卫” (134),不仅年代错误,且太原城只立过左、右、前3卫。

4.太原前卫

《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五月“壬申,置太原前卫指挥使司”,但是成化《山西通志》卷4、万历《山西通志》卷25、《大明一统志》卷19皆言洪武三年设置卫署,盖此卫与左、右2卫同时始设于洪武三年,至洪武四年完成设置。卫治于太原府城内。

5.平阳左卫

关于此卫记载甚少,洪武五年七月平阳左卫指挥同知章存道死,《太祖实录》回顾说章存道于“(洪武)四年转平阳左卫” (135),又平阳卫条所引成化《山西通志》卷4言平阳左卫署始建于洪武四年,推测左卫大致应设于该年。卫治在平阳府城,始属太原都卫,八年属山西都司。

永乐元年左卫署改平阳卫署,卫当在此之前废除,但具体年代无考。

6.振武卫

成化《山西通志》卷4、万历《山西通志》卷25载卫署“在代州,洪武六年建”,卫应在此年前后设置。治于代州城,隶山西都司。

7.镇西卫

该卫置于洪武七年,据《永乐大典》载“岢岚州……洪武七年立镇西卫” (136),成化、万历《山西通志》,万历《太原府志》,《大明一统志》对此均无异议。

卫治于岢岚州城内,隶山西都司。

8.蒲州守御千户所

《大明一统志》卷20公署条载“洪武二年建,初隶山西都司,后改属直隶潼关卫”,此处虽言所治建筑时间,但因平定山西南部已是洪武元年底,所以这里的“二年”也应是设所时间。所治于蒲州。

万历《明会典》亦言所“旧属山西都司,后改” (137),可知该所最初的确是属于太原都卫及山西都司的。洪武九年潼关千户所改为潼关卫,仅一河之隔的蒲州所改隶潼关卫,随卫归于河南都司,永乐六年卫与所俱改直隶中军都督府。

9.泽州守御千户所(宁山卫参见)

成化《山西通志》卷4载宁山卫“在泽州城内东北隅怀仁坊,洪武四年初置泽州千户所,属潞安卫。十一年改立今卫,属河南都司……永乐七年改直隶后军都督府”。按《太祖实录》洪武十一年七月“癸未,置宁山卫指挥使司” (138),永乐七年正月“改河南宁山卫隶北京行后军都督府” (139),《明史》卷90《兵志二》等关于河南都司洪武二十六年卫所时又有该卫,所以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应是无误的。

《肇域志·山西五》言“十一年徙大梁,(所)官军始改为卫”,实际上卫治并没有迁徙过,仍治于泽州。

山西都司设立后到宣德七年之前(不包括七年)卫所变化复杂,共设过6守御千户所、4护卫,6所中雁门所与磁州所属二级所。在这期间也有卫所废除或改隶。

1.宁化守御千户所

该所最早置于洪武十一年,《太祖实录》这一年十一月载“置宁化守御千户所。初山西既平,唯静乐县余孽四大王遁入芦芽山中,数出寇掠,为居民患,六年千户唐城吉率兵于瓦沟、椽坊山捕其党哈剌张,送京师斩之。至是复于宁化镇筑城、设千户所,为捕灭之计” (140)。成化《山西通志》卷4亦言“洪武十一年革巡检司,改建所,隶山西都司”,《三关志》亦作此载 (141)。所治在今山西宁武县南宁化。

明代的宁化城最早建于洪武二年,“因旧城东畔依山坡改筑” (142),千户所此时并未设立。但是《大明一统志》卷19把宁化城的建立时间误为所治的建筑时间,以至于《读史方舆纪要》卷40、《明史》卷41《地理志二》均延续了这种说法。

2.沁州守御千户所

成化《山西通志》卷4、《大明一统志》卷21记所“洪武十一年建”,虽所言是公署建筑年代,但也是关于沁州所的最早记载,所以取此说。

万历《山西通志》卷25言“洪武二十一年特设千户所守御沁州”,与前人所载不符。

3.雁门守御千户所

置于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太祖实录》这一月载“壬子,置雁门守御千户所” (143)。所治在代州北雁门关。(www.daowen.com)

《太祖实录》永乐二十二年三月提到“山西振武卫雁门守御千户所” (144),成化《山西通志》载“置振武卫,又置守御所于雁门,隶本卫” (145),万历《山西通志》载“振武卫增中后及雁门守御所” (146),可知该所隶于振武卫。

《明史》卷41《地理志二》所记年代与《明实录》相同,只是将“十一月”误为“十月”。

万历《太原府志》卷19、万历《山西通志》卷25、《读史方舆纪要》卷40、《三关志·雁门关地里总考》将所立时间定为洪武七年,查成化《山西通志》卷3城池条言“雁门守御所城,洪武七年筑”,诸书应是把关城的修筑时间误为设所时间。至于《大明一统志》卷19公署条言“二十七年建”,应是指卫治建筑时间。

由于雁门所是卫下辖守御千户所,所以成化《山西通志》卷1、万历《山西通志》卷2在叙述山西都司所辖卫所时皆未提及该所。

4.磁州守御千户所

该所最早置于洪武二十二年,嘉靖《彰德府志》言所“洪武二十二年设,二十三年千户陈泰建(公署)……” (147),由于卫所的设置从朝廷下令到真正建立都需一定的时间,所以《太祖实录》二十三年三月载“置磁州守御千户所,隶潞州卫” (148)

卫治于河南彰德府磁州,从设置之始便隶于山西潞州卫。

5.汾州守御千户所(汾州卫参见)

所、卫皆治于汾州城内。先设为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八月“置汾州、平定州二守御千户所” (149),成化、万历《山西通志》的记载与之相同。

《孝宗实录》弘治七年七月载“升山西汾州守御千户所为汾州卫” (150)。万历《山西通志》卷25记所“弘治五年改为卫”,而和刻本《大明一统志》言“正德中升为卫”,皆误。

6.平定州守御千户所

该卫与汾州所同时置于洪武二十四年八月 (151),万历《山西通志》言所“在州下城北隅,洪武二十四年建,隶山西都司,永乐十七年改属后军都督府” (152),记载的设卫年代与《太祖实录》相同。万历《明会典》亦言“旧属山西都司,后改” (153),所以《山西通志》的记载应是正确的。

卫治于平定州城内。

从宣德七年始,除汾州卫外,新设的5所都位于内边一线。汾州卫在汾州守御千户所中已考述。

1.保德州守御千户所

设于宣德七年二月,《宣宗实录》这一月载“甲寅,设保德州守御千户所……属山西都司” (154),万历《山西通志》卷2《建置沿革》保德州条亦言“宣德七年置千户所守焉”,《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3《山西镇图说》保德州城条所载与《山西通志》相同。

成化《山西通志》卷4、万历《山西通志》卷25所言“宣德八年建”,指保德州城重修于这一年 (155),所治也是千户戴锐建于此时 (156)

《全边纪略》言“宣德六年设保德州守御千户所” (157),实误。

2.偏关守御千户所

又名偏头关所、偏头所,《三关志·偏头关地里总考》载“(成化)十一年刑部侍郎杜铭奏立守御千户所,给印,隶山西都司”。万历《山西通志》、万历《太原府志》、《明史》卷41《地理志二》、《偏关志》等对此均无异议。所治在今山西偏关县。

3.宁武守御千户所

置于弘治十一年,《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弘治十一年添设守御千户所” (158),《三关志》亦言“弘治十一年都御史侯公恂议请如雁门、偏头例置守御千户所,募军增实,隶山西都司” (159),万历《山西通志》卷2《建置沿革》所记与之相同。所属山西都司,治于宁武关,即今山西宁武县。

4.八角守御千户所

置于嘉靖三年七月,《世宗实录》这一月载“初,设山西八角守御千户所,从巡抚山西都御史毕昭奏也” (160)。万历《山西通志》卷2《建置沿革》、《明史》卷41《地理志二》所记与之同。

八角守御千户所隶山西都司,治在八角堡,即今山西神池县西北八角镇。

《读史方舆纪要》卷40记为“嘉靖二年建所”,实误。《三关志·偏头关地里总考》载“(嘉靖)四年都御史胡公锭以地方中直虏冲,请设守御千户所,隶山西都司”,与《明实录》、《山西通志》不符。

5.老营堡守御千户所

置于嘉靖十七年十月,《世宗实录》载巡抚山西都御史韩邦奇奏“请于堡内设守御千户所,以领率诸戍卒”,“兵部称其便,从之” (161)。万历《明会典》卷124亦言所“嘉靖十七年添设”。老营堡守御千户所山隶西都司,治在今偏关县东北老营镇。

万历《太原府志》与《山西通志》皆言嘉靖十五年置所 (162),误。

山西都司还曾兼管过4王府护卫。

1.沈府中护卫

该卫为沈王府护卫,朱模洪武二十四年封王,开府于沈阳,二十五年五月置护卫,《太祖实录》这一月载“丁酉置韩、沈、安三王府护卫,沈府为沈阳中护卫……” (163)永乐六年改封山西潞州,护卫随迁山西。治在今山西长治。此护卫一直存在到明亡,是明初诸王府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护卫之一。

2.太原左护卫、太原中护卫、太原右护卫(太原护卫参见)

晋王同燕王、秦王同时分封于洪武三年四月,开府太原,五年正月“置西安、太原、广西三护卫” (164)

后规定一王府要设3护卫,所以晋府逐渐变为3护卫。洪武十一年四月,“置太原右护卫指挥使司,改太原护卫为太原中护卫” (165),十一月“癸未置太原左护卫指挥使司” (166)。3护卫开始与都司并无隶属关系,洪武十五年规定王府护卫由各都司兼管后,改归山西都司。

《宣宗实录》宣德三年四月提到“先是太原三护卫内五千户所官军随侍平阳、广昌、永和、宁化、庆成五王,后革各护卫” (167),可知3护卫在宣德三年前被废。又《太祖实录》在永乐十九年七月还提到3护卫 (168),按《献征录》载晋王济熿因勾结高煦谋反等罪,“辞王爵及护卫” (169),济熿被废发生在宣德二年,3护卫应同时罢除。其后虽仍有晋王之封,但不再设护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