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广东布政司
洪武元年(1368)明朝军队平定岭南,逐步设置府州县。二年四月改元朝时广东道宣慰司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治广州府。六月又将在元海南海北道政区基础上所设的府州县划归广东行省,从而确定了明代广东的基本辖区。九年六月广东行省改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元末广东道和海南海北道是由路与直属道的州组成的,洪武初年广东政区的变化主要是设府,废直属于道的州。原归于海南海北道的海南岛经过调整,洪武三年也形成了以琼州府统辖3州、13县的政区形式。至洪武十四年重设廉州府后,广东有10府。万历五年(1577)又设罗定直隶州,这是明代中后期广东唯一的直隶州。
与其他布政司相比,广东政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永乐以后添设了众多的州县,共计增加2州、21县,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成化至明末。这一方面是由于广东布政司虽然在洪武年间添设了一些州县,但从地理分布而言,还是相当稀疏的,如潮州府在洪武末年只有4县。成化以后广东各地“盗贼”不断,在平定之后,政府重新考虑当地州县设置,在州县稀疏或较偏远的地方增设新的政区,以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成化以后添设的新县大多集中在广州、潮州、惠州、肇庆4府。潮州府与惠州府北部新设的县都是由于“深山穷谷,屡为盗据” (1),潮州府南部的新县则是为了防倭之需。另一方面县的大量增加也说明了明代中后期广东人口增多,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明初在广东沿海设置了大量卫所以为守备,县则相对较少。广东的土官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北部山区和海南岛,名目众多,但大多职衔不高,仅海南岛上的部分州县一度设有土知州、土知县。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记广东“县七十五”和其后关于县的详细记载不符,其关于县的详细记载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后的情况,为10府、1直隶州、8属州、77县。明末广东布政司(见图12)的政区结构如下。
广州府——南海县、番禺县、东莞县、增城县、香山县、清远县、新会县、龙门县、顺德县、新安县、三水县、新宁县、从化县,连州——连山县、阳山县。
肇庆府——高要县、高明县、四会县、新兴县、阳江县、阳春县、开平县、恩平县、广宁县,德庆州——封川县、开建县。
南雄府——保昌县、始兴县。
惠州府——归善县、博罗县、长宁县、永安县、海丰县、龙川县、长乐县、兴宁县,连平州——河源县、和平县。
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程乡县、饶平县、惠来县、镇平县、大埔县、平远县、普宁县、澄海县。
雷州府——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
廉州府——合浦县,钦州——灵山县。
琼州府——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定安县、文昌县、会同县、乐会县,儋州——昌化县,万州——陵水县,崖州——感恩县。
罗定直隶州——东安县、西宁县。
下文考述崇祯十一年之前广东布政司府州县的变迁。
府
(一)广州府
元末广州路下有南海(附郭)、番禺(附郭)、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7县,洪武元年路改广州府时,7县隶于府。
对广州府辖区影响比较大的是洪武十四年四月重设的连州的归属。原韶州府的阳山县与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直隶于广东府的连山县也改属连州,成为广州府的州辖县。连州的归属,基本确定了明代广州府的辖区。与元代政区相比,洪武十四年四月之后的广州府辖区面积实际上是元末广州路、桂阳州、连州的总和,新设的几个县对府的辖境影响较小。
景泰三年(1452)之后,广州府陆续析置了顺德、从化、龙门、新宁、三水、新安6县。至万历元年新安县设置之后,府下共13直辖县、1州、2州辖县。
广州府,元江西行省广州路,洪武元年改设为府,二年四月属广东行省,为省治。治在今广东广州市。万历元年后领州1、县15。
南海县,倚。治在今广州市。
番禺县,倚。治在今广州市。
顺德县,景泰三年以南海县大良堡置,析新会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顺德市。
东莞县,治在今广东东莞市。
新安县,万历元年设县。治在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
三水县,嘉靖五年(1526)五月癸未“增设广东三水县于广州、肇庆二府之间,仍属广州府管辖” (2)。治在今广东三水市西三水镇。
增城县,治在今广东增城市。
龙门县,弘治八年(1495)九月辛丑“开设龙门县于番禺、增城二县之交” (3)。治在今广东龙门县。
香山县,治在今广东中山市。
新会县,治在今广东新会市。
新宁县,弘治十一年八月丁卯置,以新会县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地益之。治在今广东台山市。
从化县,弘治二年二月甲辰置。以番禺县横潭村置,析增城县地益之,治在今广州花都区狮岭一带。弘治八年九月辛丑“迁广东广州府从化县、从化守御千户所于番禺之马场田” (4),即今广东从化市。
清远县,治在今广东清远市。
连州(桂阳州参见)
元广东道有连州、桂阳州,2州同治今广东连州市。连州领连山县,桂阳州领阳山县。洪武元年2州依旧设置,洪武二年三月“己酉,以……阳山县隶连州,寻并……桂阳州于连州” (5),四月甲戌“罢连州,以所辖阳山、连山二县隶韶州府” (6)。洪武十四年四月甲申“改阳山县为连州,寻复置阳山县隶之” (7),重置连州,改属广州府,领2县。
阳山县,元属桂阳州。洪武二年三月桂阳州废,县属连州。四月,连州废,县属韶州府。十四年四月改县为连州,寻复置县,属连州。治在今广东阳山县。
连山县,元属连州,洪武二年四月连州废,连山县改属韶州府。三年九月甲辰“并韶州府连山县入阳山县” (8)。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广东广州连山县” (9),县直隶广州府。十四年四月改属广州府连州。旧治在今广东连山自治县太保镇西北钟山,永乐元年(1403)徙西程山下,天顺六年(1462)又徙小坪,即今连山自治县东北旧城。
(二)肇庆府
洪武元年在元末肇庆路基础上设置了肇庆府,初只辖路原有的高要、四会2县。
洪武二年四月,南面的新州直隶州被废,其下的新兴、阳江、阳春3县改直隶于肇庆府。
洪武九年四月,东面的德庆府降为肇庆府的属州,其附郭的端溪县当即废除,其下的封川、开建、泷水3县随州改属。此时,肇庆府下有5直辖县、1州、3州辖县。
成化十一年(1475)之后,府下陆续增设了高明、恩平、广宁、开平4县。
万历五年五月在平定地方之后,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不再隶属肇庆府。
《明史》卷45《地理志六》记府“领州一,县十一”,即指9直辖县、德庆州及其下2县,是万历五年五月后的数目。
肇庆府,元肇庆路,洪武元年为府。治在今广东肇庆市。万历五年五月后领州1、县11。
高要县,倚。治在今肇庆市。
高明县,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壬辰“析广东高要县地置高明县于高明巡检司” (10)。治在今广东高明市。
四会县,治在今广东四会市。
新兴县(新州参见),元为新州附郭县。洪武元年仍设新州直隶州,南恩州阳江、阳春2县亦改属新州,州领3县。二年四月甲戌“割广东新州之新兴、阳江、阳春三县隶肇庆府” (11),废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县。
阳江县,元南恩州治此,领阳江、阳春2县。洪武元年,南恩州废,阳江、阳春2县改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阳江县改直属肇庆府。治在今广东阳江市。
阳春县,元属南恩州。洪武元年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县改直属肇庆府。治在今广东阳春市。
开平县,崇祯十一年改恩平县之开平屯为县,析新兴、新会2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
恩平县,成化十四年六月“甲午,设广东肇庆府恩平县。先是广西流贼侵轶广东,其路率由阳江县恩平巡检司。总督两广都御史朱英请于地设立县治。从之。至是,始析肇庆之新兴、阳江,广州之新会三县地为恩平县” (12)。治在今广东恩平市。
广宁县,嘉靖三十八年十月戊戌“添设广东广宁县,隶肇庆府……用以据险守要,防遏夷酋” (13),以四会县地置。初治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南潭圃山下,后迁大圃村福星山下,即今广东广宁县。
德庆州(德庆府、端溪县参见)
元德庆路,洪武元年为府,领有泷水县及附郭的端溪县。洪武二年三月,废封州,其下的封川、开建2县改直属于德庆府。洪武九年四月甲午“改广东德庆府为德庆州,革所属端溪县,(州)隶肇庆府” (14)。德庆州领泷水、封川、开建3县。治在今广东德庆县。万历五年五月,泷水县升罗定直隶州。
封川县(封州参见),元封州领封川(附郭)、开建2县,明初仍设封州直隶州,领县依旧。洪武二年三月“己酉,以封州之封川、开建二县隶德庆府” (15),州废。洪武九年四月封川、开建2县随德庆州隶肇庆府。治在今广东封开县南封川。
开建县,元末属封州,洪武二年三月封州废后,县改直隶德庆府,洪武九年四月随德庆州隶肇庆府。治在今封开县东北南丰。
泷水县见罗定直隶州。
(三)韶州府
明代韶州府的设置比较简单。洪武元年设府时,元末江西行省韶州路下曲江(附郭)、乐昌、仁化、乳源4县依旧属府。二年三月,南部的英德直隶州废为县,所属的英德、翁源2县改直隶于韶州府;四月,连州废,阳山、连山2县归府;三年九月连山县并入阳山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改属广州府;十四年四月阳山、连山2县并属重设的广州府连州。从此,韶州府下辖曲江、乐昌、仁化、乳源、英德、翁源6县,辖区基本上是元末韶州路与英德州之和。
韶州府,元韶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治在今广东韶关市。洪武十四年四月后领县6。
曲江县,倚。治在今韶关市。
乐昌县,治在今广东乐昌市。
英德县(英德直隶州参见),元英德州,直隶广东道,领翁源县。洪武元年州县依旧,洪武二年三月癸丑“改英德州为县,隶韶州府” (16)。治在今广东英德市。
翁源县,元属英德州,洪武二年三月州废,县改直隶韶州府。故城在西北,洪武初迁治长安乡,即今广东翁源县西翁城。
仁化县,治水西村,后迁城口村,即今广东仁化县。
乳源县,本治虞塘,洪武元年迁于洲头津,即今广东乳源自治县。
(四)南雄府
明洪武元年所建的南雄府完全是在元末南雄路的基础上设置的,依旧辖保昌(附郭)、始兴2县,至明末未变。
南雄府,元南雄路,属广东道,洪武元年为府。治在今广东南雄市。领县2。
保昌县,倚。治在今南雄市。
始兴县,治在今广东始兴县。
(五)惠州府
明代惠州府的辖区是明初在元末惠州路和循州基础上形成的。洪武元年设府时,原惠州路下的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属府;二年四月,循州直隶州废,其下的龙川、长乐、兴宁3县改属于府。
正德末年,江西、广东交界的山脉之中,流民啸集,在平定地方之后,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在都御史王守仁建议下,增设了和平县。隆庆三年(1569)正月,又因“地广多盗” (17)增设了长宁、永安2县。至此,府下辖10县。崇祯六年,设连平县,寻升为州,河源、和平2县改属州。明末,惠州府下有8直辖县、1州、2州辖县。
惠州府,元惠州路,洪武元年为府。治在今广东惠州市。崇祯六年后领州1、县10。
归善县,倚。治在今惠州市东江东岸。
博罗县,治在今广东博罗县。
长宁县,隆庆三年正月“辛未,以广东惠州府河源县、归善县地广多盗,增建长宁县于鸿雁洲,永安县于安民镇” (18)。万历元年徙治君子峰下,在今广东韶关市新丰县。
永安县,隆庆三年正月以归善县安民镇置,析长乐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紫金县。
海丰县,治在今广东海丰县。
龙川县(循州直隶州参见),元循州治此,州隶广东道,辖龙川(附郭)、兴宁、长乐3县。洪武元年州为直隶州,领县依旧,洪武二年四月,州废,3县改属惠州府。州及龙川县治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陀城。
长乐县,元属循州。洪武二年四月来属府。旧治在紫金山北,洪武初徙于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
兴宁县,元属循州。洪武二年四月来属府。治在今广东兴宁市。
连平州(连平县参见)
崇祯六年以和平县惠化都置连平县,直隶于府,析长宁、河源2县及韶州府翁源县地益之,寻升为州。治在今广东连平县。领县2。
河源县,旧直属惠州府,崇祯六年改属连平州。故城在西南,洪武二年徙于寿春市,万历十年又稍作迁移,都在今广东河源市。
和平县,始设于正德十三年八月戊寅,“增设广东惠州府和平县,割龙川、河源之地隶之” (19)。嘉靖元年八月确立,“建立广东惠州府和平县……先是都御史王守仁奏:惠州府龙川、河源等县和平都浰头等处皆深山穷谷,屡为盗据,今幸剿平,宜建立县治,以绝祸萌。报可,至是户部以县名请,并乞选官铸印,遂有是命” (20)。县直属府,崇祯六年改属连平州。治在今广东和平县。
(六)潮州府
洪武二年潮州府始设时,有海阳(附郭)、潮阳、揭阳、程乡4县,前3县为元潮州路属县,程乡县乃梅州直隶州辖县,洪武二年四月州废,地入潮州府,县相应改隶于府。所以潮州府是由元末潮州路、梅州地合并而置。
潮州府至成化十二年前,一直只领这4县。成化十二年十月起,相继增设饶平、惠来、大埔、平远、普宁、澄海、镇平7县,府下共为11县。最后一个县是崇祯六年设置的镇平县,故《明史》卷45《地理志六》“领县十一”是崇祯六年之后的情况。
潮州府北部共有4县,位于福建、江西、广东交界的山区。府南部明末有7县,明初只有海阳、潮阳、揭阳3县,“地境广阔,难于管束” (21),所以成化十二年后不断增设新县。
潮州府,元潮州路,洪武二年为府。治在今广东潮州市。崇祯六年后领县11。
海阳县,倚。治在今广东潮州市。
潮阳县,治在今广东潮阳市。
揭阳县,治在今广东揭阳市。(www.daowen.com)
程乡县(梅州直隶州参见),元梅州治此,直隶广东道,州领程乡(附郭)1县。洪武元年仍然设梅州直隶州,辖程乡县。洪武二年四月甲戌“罢梅、循二州……程乡县隶潮州府” (22)。州、县治都在今广东梅州市。
饶平县,成化十二年十月甲申“析广东海阳县地置饶平县。先是巡抚都御史朱英奏:海阳县地境广阔,难于管束,欲于弦歌等都地名左岭开设一县……至是立县名饶平” (23)。治在今广东饶平县三饶。
惠来县,嘉靖三年十月庚戌“增设广东惠来县,割潮阳、海丰二县地属之……以总督张岭言其地阻山海,人习顽犷,二县不便约束故也” (24)。治在今广东惠来县。
镇平县,崇祯六年设,析平远、程乡2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蕉岭县。
大埔县,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治在今广东大埔县北茶阳镇。
平远县,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丁未以程乡县地置,析福建之武平、上杭,江西之安远,惠州府之兴宁4县地益之,属江西赣州府。四十二年正月还武平、上杭、安远3县割地,仅以兴宁、程乡地属县,改属潮州府。治在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
普宁县,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提督两广都御史……各条陈广东善后事宜,户部覆行三事:一潮州海阳之关望为倭奴入寇门户,宜设一全县以增潮南之藩篱……潮阳之淢水宜设裁减一县,以控扼海丰、惠来、长乐三县之要冲……上允行,乃设澄海县于关望所,普宁县于淢水” (25)。普宁县治初在今广东普宁市东贵屿,万历十年移治黄坑,在今普宁市北洪阳镇。
澄海县,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设县,析海阳、揭阳、饶平3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澄海市。
(七)高州府
高州府洪武二年六月由广西改属广东行省,七年十一月改高州直隶州之前,高州府一直领元末高州路所有的茂名、电白、信宜3县。改直隶州时,附郭的茂名县被废。
洪武九年四月复设府后,化州直隶州降为化县,与原州下的吴川、石城2县俱改直隶于府。时府辖5县。
洪武十四年五月,复置茂名县,又改化县为化州,同时吴川、石城复隶州,从此,高州府领茂名、电白、信宜3直隶县,化州1州,吴川、石城2州辖县。
洪武九年后,高州府的辖区是元末高州路、化州路之和。
高州府(高州直隶州参见),元高州路,属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改设为府,二年三月属广西行省,六月戊子“以广西海南、海北府州隶广东省” (26),高州府改属广东行省。七年十一月壬戌“改广东钦、廉、高、化四府为州,革安远、合浦、茂名、石龙四县” (27),高州为直隶州。洪武九年四月甲午“复高州为高州府,改化州为化县,并吴川、石城二县俱隶高州府” (28)。高州府本治电白,明初徙治茂名,即今广东高州市。洪武二十七年后领州1、县5。
茂名县,倚。洪武元年起隶高州府,洪武七年十一月壬戌省,洪武十四年五月“丁亥……化州隶高州府……以吴川、石城二县隶化州……又置茂名县,隶高州府” (29),复置县。治在今高州市。
信宜县,洪武元年至七年隶高州府,洪武七年十一月至九年四月隶高州,洪武九年四月之后隶高州府。治在今广东信宜市南镇隆。
电白县,隶属变迁同信宜县。原治在今高州市东北高凉山南,后治本神电卫,成化三年九月壬午“移置广东电白县于神电卫。巡抚都御史韩雍议:高州府电白县城内居民仅三五十家,瘴疠毒甚。岁调守官军十亡四五,损军费粮,其所治德善上下、保宁三乡皆濒于海,而神电卫城适当县中,请以电白县移置神电卫城,而以茂名县地下博乡隶之……从之” (30)。神电卫治即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
化州(化州府,化州直隶州、石龙县、化县参见)
元化州路,属海北海南道,领石龙(附郭)、吴川、石城3县。洪武元年为府,仍领3县。七年十一月降府为直隶州,以州治石龙县省入。九年四月甲午又降直隶州为县,来属高州府。十四年五月丁亥复为州,仍属府,领吴川、石城2县。治在今广东化州市。
吴川县,元属化州路。洪武元年至七年十一月属化州府,七年十一月至九年四月属化州直隶州,洪武九年四月直属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属高州府化州。治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
石城县,隶属变迁同吴川县。治在今广东廉江市。
(八)雷州府
元雷州路,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领海康(附郭)、遂溪、徐闻3县。洪武元年改为雷州府,领县依旧。洪武二年三月属广西,六月隶广东行省。洪武九年四月至十四年五月廉州及所属钦县、灵山县、石康县属府。洪武十四年五月后府仍领原有3县。府治在今广东雷州市。
海康县,倚。治在今雷州市。
遂溪县,治在今广东遂溪县。
徐闻县,治在今广东徐闻县。
廉州及所属钦县、灵山县、石康县详见廉州府。
(九)廉州府
洪武七年十一月之前,廉州府辖元代廉州路下的辖合浦(附郭)、石康2县。七年十一月改府为廉州直隶州,省合浦县。九年四月州隶雷州府,领石康县、由钦州改设的钦县及原属于钦州的灵山县。十四年五月又改设廉州府,钦县升为属州,灵山县属钦州,同时复置合浦县。此后廉州府领合浦、石康2直辖县,钦州1州,州下领灵山县。成化七年十二月石康县因人少废入合浦县。
廉州府(廉州直隶州参见),元廉州路,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二年三月属广西,六月隶广东。七年十一月降为直隶州。九年四月属雷州府。十四年五月复为府。成化七年十二月后领州1、县2。治在今广西合浦县。
合浦县,倚,隶廉州府。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复置。治在今合浦县。
石康县,洪武元年至七年十一月隶廉州府,七年十一月至九年四月隶廉州直隶州,九年四月随廉州隶雷州府,十四年五月起仍隶廉州府。成化七年十二月“戊寅,并广东石康县于合浦县,从左布政使张瑄等县邻广西,频年为瑶贼杀掠,民物稀少” (31)。治在今合浦县东北新村。
钦州(钦州府、钦州直隶州、钦县、安远县参见)
元钦州路,属海北海南道,领安远(附郭)、灵山2县。洪武二年为府,领县依旧。二年三月属广西,六月隶广东。七年十一月降府为直隶州,以州治安远县省入。九年四月降为钦县,与灵山县一起改属雷州府廉州。十四年五月复为州,属廉州府,仍领灵山县。治在今广西钦州市。
灵山县,元属钦州。洪武元年至七年十一月属钦州府,七年十一月至九年四月属钦州直隶州,九年四月属雷州府廉州,十四年五月改属廉州府钦州。治在今广西灵山县。
(十)琼州府
元代海南岛属湖广行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有乾宁安抚司和南宁、万安、吉阳3军。洪武元年十月丁酉,在乾宁安抚司治设琼州府,管辖整个海南岛,原有的3军改为儋、万、崖3州。洪武二年三月琼州府属广西行省,六月属广东。同年,琼州府被降为直隶州,其下的3州也各改直隶州,洪武三年复升琼州为府,统辖依旧,其府州县结构如下。
直辖县: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定安县、文昌县、乐同县、乐会县。
州及州辖县:儋州——昌化县、宜伦县、感恩县,万州——陵水县、万安县,崖州——宁远县。
正统四年(1439)六月,因地狭民少,儋、万、崖3州的宜伦、万安、宁远3附郭县被废。正统五年感恩县改属崖州。此后,琼州府下共7直辖县、3属州、3州辖县。
琼州府(琼州直隶州参见),元末乾宁安抚司,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丁酉“改琼州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崖州吉阳军、儋州南宁军、万化(应为安)军俱为州,隶琼州府,南建州为安定(应为定安)县” (32)。二年三月府属广西行省,六月属广东。同年降府为广东行省琼州直隶州。三年仍升为府。正统五年后领州3、县10。治在今海南琼山市。
琼山县,倚。治在今琼山市。明代琼山县一度设有土知县。
澄迈县,治在今海南澄迈县东北老城。
临高县,治在今海南临高县。
定安县(南建州参见),洪武元年十月降元末南建州为定安县。治在今海南定安县。
文昌县,治在今海南文昌市。
会同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六月置。治在今海南琼海市东北塔城。
乐会县,治在今琼海市。
1.儋州(儋州直隶州、宜伦县参见)
元南宁军,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领宜伦(附郭)、昌化、感恩3县。洪武元年十月改为儋州,属琼州府,领县依旧。洪武二年一度为直隶州,三年仍属琼州府。正统四年六月“庚寅,省广东琼州府儋州附郭县宜伦县、崖州附郭宁远县、万州附郭万宁(应为安)县,俱入本州……从本府知府程莹言三州地狭民少故也” (33)。正统五年分感恩县隶崖州。此后只领昌化县。州治在今海南儋州市西北新州。明代儋州一度设有土知州。
昌化县,旧城即今海南昌江县西北昌城。正统六年五月甲寅“广东昌化县去昌化守御千户所十里许,运粮者必三渡河然后至所,县有急,所亦不能赴援,至是徙县治及儒学于所城” (34),在今昌江县昌化。
感恩县见崖州。
2.万州(万州直隶州、万安县参见)
元万安军,属海北海南道,领万安(附郭)、陵水2县。洪武元年十月改为万州,属琼州府,领县依旧。洪武二年一度改为直隶州,三年仍属琼州府。正统四年六月以州治万安县省入州。此后州领陵水1县。治在今海南万宁市。
陵水县,旧县城在今海南陵水自治县东北。正统间迁于南山守御千户所同治,即今陵水自治县。
3.崖州(崖州直隶州、宁远县参见)
元吉阳军,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领宁远县(附郭)。洪武元年十月改为崖州,属琼州府,仍领宁远县。洪武二年一度为直隶州,三年仍属琼州府。正统四年六月以州治宁远县省入。正统五年儋州感恩县归崖州。治在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
感恩县,旧属儋州。正统五年改属崖州。治在今海南东方市南感城。明代一度设有土知县。
直隶州
罗定直隶州(泷水县参见)
元为泷水县,属德庆路。洪武元年属德庆府,九年四月起隶肇庆府德庆州。万历五年五月丙午“命升泷水县为罗定州” (35),州直隶布政司。领县2。治在今广东罗定市。
东安县,万历五年十一月“戊寅,时罗定议立县治,总督凌云翼以县名请,命东山南乡为东安,西山大峒为西宁,俱属罗定新州管辖” (36),东安县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析德庆州及高要、新兴2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云浮市。
西宁县,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西山大峒置,析德庆州及封川县地益之。治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建城。
【注释】
(1) 《世宗实录》卷17嘉靖元年八月癸未。
(2) 《世宗实录》卷64。
(3) 《孝宗实录》卷104。
(4) 《孝宗实录》卷104。
(5) 《太祖实录》卷40。
(6) 《太祖实录》卷41。
(7) 《太祖实录》卷137。
(8) 《太祖实录》卷56。
(9) 《太祖实录》卷134。
(10) 《宪宗实录》卷148。
(11) 《太祖实录》卷41。
(12) 《宪宗实录》卷179。
(13) 《世宗实录》卷477。
(14) 《太祖实录》卷105。
(15) 《太祖实录》卷40。
(16) 《太祖实录》卷40。
(17) 《穆宗实录》卷28。
(18) 《穆宗实录》卷28。
(19) 《武宗实录》卷165。
(20) 《世宗实录》卷17嘉靖元年八月癸未。
(21) 《宪宗实录》卷158。
(22) 《宪宗实录》卷158。
(23) 《太祖实录》卷41。
(24) 《世宗实录》卷44。
(25) 《世宗实录》卷517。
(26) 《太祖实录》卷43。
(27) 《太祖实录》卷94。
(28) 《太祖实录》卷105。
(29) 《太祖实录》卷137。
(30) 《宪宗实录》卷23。
(31) 《宪宗实录》卷99。
(32) 《太祖实录》卷35。
(33) 《英宗实录》卷56。
(34) 《英宗实录》卷79。
(35) 《神宗实录》卷62。
(36) 《神宗实录》卷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