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江西布政司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变迁

明代江西布政司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变迁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江西布政司明代的江西布政司北界长江,南靠南岭,东西处于武夷、罗霄二山脉之间,辖区与今日之江西省大体相当。明代江西行省及布政司与元代的江西行省有沿承关系,但二者的辖区差距很大。洪武九年之后,除宁县改宁州以及陆续增设的10县外,江西布政司的政区再无变化。下文以此为时间断限,叙述江西布政司府州县的变迁(见图7)。图7万历六年后江西布政司图南昌府,元龙兴路,属江西行省。

明代江西布政司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变迁

第九章 江西布政司

明代的江西布政司北界长江,南靠南岭,东西处于武夷、罗霄二山脉之间,辖区与今日之江西省大体相当。明代江西行省及布政司与元代的江西行省有沿承关系,但二者的辖区差距很大。元代江西行省南北狭长,北依长江,南面包含了今天的江西大部分及广东省,直抵南海。壬寅年(1362)正月朱元璋在取得吉安后,设置江西行省,二月迁治洪都,即今江西南昌。在与陈友谅的不断战争中,朱元璋逐渐控制了赣州路以北的地域,陆续改元路为府,江西行省至洪武初已有南昌、九江、南康、临江、瑞州、袁州、抚州建昌、吉安、南安、赣州、饶州、广信13府。

明初江西13府中元末遗留下的属州都被改为县,元末直隶江浙行省的铅山直隶州和直隶江西行省的南丰直隶州也降为县。洪武九年(1376)六月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直到弘治十六年(1503)宁县改宁州之前,江西布政司政区一直为布政司—府—县三级制。宁州是明代洪武以后江西布政司历史上唯一的属州。

洪武九年之后,除宁县改宁州以及陆续增设的10县外,江西布政司的政区再无变化。后来新设的县中,只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至四十二年正月间属于江西布政司的平远县使江西的辖区稍有变化。万历六年(1578)增设泸溪县后,江西布政司下有13府、1属州、77县。下文以此为时间断限,叙述江西布政司府州县的变迁(见图7)。

(一)南昌府

元末的龙兴路下有南昌(附郭)、新建(附郭)、进贤、奉新、靖安、武宁6县,富州、宁州2州及隶于宁州的分宁县。壬寅年正月在取得龙兴路后,改路为洪都府,州县数目及隶属关系依旧。癸卯年(1363)八月洪都府改名为南昌府。

明代南昌府州县主要的变化都和2州有关。洪武二年宁州与分宁县一起改为宁县,九年十二月富州降为丰城县,至此府下共领有8县。弘治十六年七月宁县重新升为宁州,这之后至明末,南昌府的7县、1州再未发生过改变。

图7 万历六年(1578)后江西布政司图

南昌府(洪都府参见),元龙兴路,属江西行省。壬寅年正月戊辰“改龙兴路为洪都府” (1),癸卯年八月壬戌“复改洪都府为南昌府” (2)。弘治十六年七月后领州1、县7。治在今江西南昌市。

南昌县,倚。《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故城在东。今城,明太祖壬寅年改筑”,《太祖实录》载壬寅年二月“辛卯,上既定洪都,乃经度城守,以旧城西面临水,不利守御,命移入三十步,东南空旷,复展二里余” (3),明代县城比元代城址靠东,都在今南昌市。

新建县,倚。治在今南昌市。

丰城县(富州参见),元末为龙兴路富州。明初仍为州,洪武九年十二月己卯“改江西南昌府富州为丰城县” (4)。治在今江西丰城市。

进贤县,治在今江西进贤县。

奉新县,治在今江西奉新县。

靖安县,治在今江西靖安县。

武宁县,治在今江西武宁县。

宁州(分宁县、宁县参见)

元末有宁州,下有附郭的分宁县。雍正《江西通志》卷19载“宁州署……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即废宁州、分宁县,设宁县。弘治十六年七月甲午“升江西南昌府宁县为宁州,仍隶本府” (5)。治在今江西修水县。

(二)瑞州府

明代瑞州府是在元末瑞州路的基础上改设的,高安、上高2县依旧,新昌州降为新昌县。洪武二年之后瑞州府一直领此3县。

瑞州府,元瑞州路,属江西行省。瑞州路周围的龙兴、袁州诸路皆是在壬寅年改设为府的,瑞州路改府也当在这一年,正德《瑞州府志》记“洪武二年改路为府” (6),实误。领县3。治在今江西高安市。

高安县,倚。治在高安市。

上高县,治在今江西上高县。

新昌县,元新昌州。洪武二年降为县。治在今江西宜丰县。

(三)九江府

元代江州路领有德化(附郭)、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辛丑年(1361)江州路改九江府后 (7),仍领这5县。府治在今江西九江市。

德化县,倚。治在今九江市。

德安县,治在今江西德安县。

瑞昌县,治在今江西瑞昌市。

湖口县,治在今江西湖口县。

彭泽县,治在今江西彭泽县。

(四)南康府(西宁府参见)

元末南康路下有星子(附郭)、都昌2县及建昌州。朱元璋于辛丑年八月攻取南康,当月“甲辰,遣兵取南康,克之,改为西宁府” (8),壬寅年四月癸未“复以西宁府为南康府” (9)。府治在今江西九江市星子县。

洪武二年建昌州降为建昌县,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从建昌县又析出安义县,所以《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南康府“领县四”。

星子县,倚。治在今江西星子县。

都昌县,治在今江西都昌县。

建昌县(建昌州参见),元建昌州,雍正《江西通志》卷3记建昌州“洪武二年仍改为县”。治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

安义县,正德十三年二月癸酉析建昌县安义等五乡置。治在今江西安义县。

(五)饶州府

饶州府是在元末饶州路的基础上设置的。辛丑年八月朱元璋刚取得饶州路时,一度改其为鄱阳府,寻改饶州府,元末饶州路下的鄱阳(附郭)、德兴、安仁3县与乐平、余干、浮梁3州依旧。洪武初年3州陆续改为同名的县,府下为6县。

正德七年八月增设万年县,自此,饶州府下共有7县。

饶州府(鄱阳府参见),元饶州路,属江浙行省。《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太祖辛丑年八月为鄱阳府”,根据《太祖实录》这一月戊申条 (10)记载,当时陈友谅的部下吴宏以饶州降朱元璋,朱元璋仍命吴宏守饶州,当是此时改饶州路为鄱阳府,寻又改名饶州府。初隶江南行省,壬寅年正月置江西行省后隶江西。治今江西波阳县。正德七年八月后领县7。

鄱阳县,倚。治在今波阳县。

余干县(余干州参见),元余干州。《大清一统志》卷240余干县条记洪武四年改州为县。治在今江西余干县。

乐平县(乐平州参见),元乐平州。《大清一统志》卷240乐平县条记洪武四年改州为县。治在今江西乐平市。

浮梁县(浮梁州参见),元浮梁州。《大清一统志》卷240浮梁县条记洪武四年改州为县。治在今江西浮梁县。

德兴县,治在今江西德兴市。

安仁县,治在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

万年县,正德七年八月庚午“新设东乡、万年二县,东乡隶抚州,万年隶饶州……以二县地广盗多……从总制都御史陈金请也” (11)。治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城厢镇。

(六)广信府

元末信州路下有上饶(附郭)、玉山、弋阳贵溪、永丰5县,庚子年(1360)闰五月“甲申,改信州路为广信府” (12),仍领上述5县。洪武二年直隶于江西行省的铅山州降为铅山县,属广信府。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又从弋阳、上饶等县分置兴安县,此后,广信府共领7县。府治在今江西上饶市。

上饶县,倚。治在今上饶市。

玉山县,治在今江西玉山县。

弋阳县,治在今江西弋阳县。

贵溪县,治在今江西贵溪市。

铅山县(铅山直隶州参见),元铅山州,直隶江浙行省,治在八树岭之南。壬寅年正月属江西行省。嘉靖《广信府志》卷1《地舆志》载“复铅州为县,实洪武二年也”,改直隶州为县,并迁治于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

永丰县,治在今江西广丰县。

兴安县,嘉靖三十九年八月丁巳“初设江西兴安县,属之广信府。先是上饶、弋阳二县之间有横峰窑者,咸四方民流寓其间,以陶为业,呰窳偷生,无所积聚,一遇凶年,辄鼓噪行劫,郡中官吏远,不能制,居民苦之,至是抚臣何迁请创二县地,设县其中,以便弹压。……从之” (13)。以弋阳县之横峰寨置兴安县,析上饶、贵溪2县地益之。治在今江西横峰县。

(七)建昌府

壬寅年正月改建昌路为肇昌府 (14),寻府名仍改为建昌。府继承了元末路下的南城(附郭)、新城、广昌3县,原本直隶于江西行省的南丰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亦改隶于本府。广昌县本是建昌府在外飞地,洪武二年南丰直隶州改为县后,才与府境相连。

万历六年十二月,增设泸溪县。此后建昌府共领5县。

建昌府(肇昌府参见),元建昌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乙卯,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建昌路为肇庆(应为昌)府,未几皆复其旧” (15)。治在今江西南城县。万历六年十二月后领县5。

南城县,倚。治在今南城县。

南丰县(南丰直隶州参见),元南丰州,直隶江西行省。明初仍直隶江西行省。“洪武二年改州为县” (16),改隶建昌府。治在今江西南丰县。

新城县,治在今江西黎川县。

广昌县,治在今江西广昌县。

泸溪县,万历六年十二月庚子“建江西泸溪地方县治,即以泸溪名县” (17)。治在今江西资溪县。

(八)抚州府(临川府参见)

元末抚州路下有临川(附郭)、崇仁、金溪、宜黄、乐安5县,壬寅年正月乙卯抚州路被改为临川府 (18),寻又改为抚州府,5县依旧。府治在今江西抚州市。

正德七年八月庚午,抚州府下增设东乡县。此后,府领6县。

临川县,倚。治在今抚州市。

崇仁县,治在今江西崇仁县。

金溪县,治在今江西金溪县。

宜黄县,治在今江西宜黄县。

乐安县,治在今江西乐安县。

东乡县,正德七年八月庚午以临川县孝冈置县,析金溪、进贤、余干、安仁4县地益之。治在今江西东乡县。

(九)吉安府

元末吉安路共领庐陵(附郭)、永丰、万安、龙泉、永宁5县及吉水、安福、太和、永新4州。壬寅年十二月明军取吉安,改路为吉安府,州县依旧。

洪武二年正月,4州一起被降为县,太和改泰和。自此后,吉安府领9县。(www.daowen.com)

吉安府,元吉安路,属江西行省。《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太祖壬寅年”设吉安府,这一年正月癸酉,吉安土军孙本立等降 (19),吉安路改府当在此后。治在今江西吉安市。洪武二年正月后领9县。

庐陵县,倚。治在今吉安市。

泰和县(太和州参见),元吉安路太和州。明初隶吉安府。洪武二年正月甲子“改……江西之吉水、泰和、永新、安福州俱为县” (20)。治在今江西泰和县。

吉水县(吉水州参见),元吉安路吉水州。明初隶吉安府。洪武二年正月甲子降为县。治在今江西吉水县。

永丰县,治在今江西永丰县。

安福县(安福州参见),元吉安路安福州。明初隶吉安府。洪武二年正月甲子降为县。治在今江西安福县。

龙泉县,治在今江西遂川县。

万安县,治在今江西万安县。

永新县(永新州参见),元吉安路永新州。明初隶吉安府。洪武二年正月甲子降为县。治在今江西永新县。

永宁县,治在今江西井冈山市宁冈东北新城。

(十)临江府

朱元璋在癸卯年改元朝的临江路为临江府 (21),路下的清江县(附郭)和新淦、新喻2州属府。府治在今江西樟树市临江镇。

洪武二年,2州降为县。嘉靖五年四月,从新淦县析出峡江县。从此,临江府领4县。

清江县,倚。治在今江西樟树市临江镇。

新淦县(新淦州参见),元新淦州。洪武二年降为县。治在今江西新干县。

新喻县(新喻州参见),元新喻州,隆庆《临江府志》卷4“国朝洪武二年改州为县”。治在今江西新余市。

峡江县,嘉靖五年四月甲子“增设峡江县于江西临江府,以地方多盗故也” (22)。治在今江西峡江县。

(十一)袁州府

明代袁州府是庚子年由袁州路改设的,元代袁州路下的宜春(附郭)、分宜、万载3县,萍乡州依然隶于袁州府。

洪武初年,萍乡州降为县。自此,袁州府领4县。

袁州府,元袁州路,属江西行省。《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太祖庚子年为府”,庚子年九月徐寿辉旧将殴普祥以袁州降,应在此时设府。治在今江西宜春市。洪武二年后领4县。

宜春县,倚。治在今宜春市。

分宜县,治在今江西分宜县南。

萍乡县(萍乡州参见),元萍乡州。洪武二年降为县。治在今江西萍乡市。

万载县,治在今江西万载县。

(十二)赣州府

元末赣州路下有赣、兴国、信丰、雩都4县及会昌宁都2州,会昌州下有瑞金县,宁都州下有安远、龙南、石城3县。乙巳年(1365)改路为赣州府 (23)时州县依旧。府治在今江西赣州市。

洪武初,2州被降为县,和其下原有的县一起改直隶于府。嘉靖至万历年间,赣州府又陆续增加了平远、定南、长宁3县,其中平远县嘉靖四十一年设置后,四十二年正月即改隶广东。所以万历四年三月设长宁县后,赣州府下有12县。

赣州府东南与福建、广东接界,山峦崇峻,明中后期一直是流民啸聚之地,嘉靖至万历年间增设的县都是为安抚流民而设。

赣县,倚。治在今赣州市。

雩都县,治在今江西于都县。

信丰县,治在今江西信丰县。

兴国县,治在今江西兴国县。

会昌县(会昌州参见),元赣州路会昌州,明初属赣州府。洪武二年降为县。治在今江西会昌县。

安远县,元属宁都州。洪武二年改直属府。治在今江西安远县。

宁都县(宁都州参见),元赣州路宁都州,明初属赣州府。洪武二年降为县。治在今江西宁都县。

瑞金县,元属会昌州。洪武二年改属府。治在今江西瑞金市。

龙南县,元属宁都州,明初随州属赣州府。洪武二年州废后,县改直属府。治在今江西龙南县。

石城县,元属宁都州。洪武二年州废后,县改直属府。治在今江西石城县。

定南县,隆庆三年(1569)三月戊午“增设定南县于赣州龙南县之莲塘,割龙南、安远、信丰三县丁粮与之” (24)。治在今江西定南县南老城。

长宁县,万历四年三月乙未“以江西赣州民叶楷之乱分割安远县马蹄冈为长宁县” (25)。治在今江西寻乌县。

平远县,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乙巳“设平远县治于程乡县之太平营,隶江西赣州府,从南赣都御史陆稳奏也” (26),四十二年正月丁未“大臣上言……新设平远县远隶江西,不便” (27),改属广东潮州府。治在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

(十三)南安府

元末南安路下有大庾(附郭)、南康、永清3县,乙巳年路改为府,领县依旧。洪武初改永清县名为上犹

正德十四年三月丁酉为安定地方而设崇义县,自此南安府领4县。府治在今江西大余县。

大庾县,倚。治在今大余县。

南康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市。

上犹县(永清县参见),元永清县。洪武初更名上犹。治在今江西上犹县。

崇义县,正德十四年三月丁酉“添设江西崇义县……先是提督南赣等都御史王守仁言:上犹、大庾、南康三县相去三百余里,贼巢盘据其中,无虑八十所。大盗虽平,逋逐易集,其横水、大巢原属上犹县崇义里,适当三县之冲,宜即其地立新县,属南安府……而地方可安” (28),遂置崇义县。治在今江西崇义县。

【注释】

(1) 《太祖实录》卷10。

(2) 《太祖实录》卷10。

(3) 《太祖实录》卷13。

(4) 《太祖实录》卷110。

(5) 《孝宗实录》卷201。

(6) 正德《瑞州府志》卷1《建置沿革》。

(7) 《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太祖辛丑年为九江府”。

(8) 《太祖实录》卷9。

(9) 《太祖实录》卷9。

(10) 《太祖实录》卷11。

(11) 《武宗实录》卷91。

(12) 《太祖实录》卷8。

(13) 《世宗实录》卷487。

(14) 正德《建昌府志》卷1《沿革》记为“肇昌府”,《明史》卷43《地理志四》和《太祖实录》卷10误为“肇庆府”。

(15) 《太祖实录》卷10。

(16) 《太祖实录》卷10。

(17) 正德《建昌府志》卷6。

(18) 《神宗实录》卷82。

(19) 《太祖实录》卷10。

(20) 《太祖实录》卷38。

(21) 《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太祖癸卯年为府”。

(22) 《世宗实录》卷63。

(23) 《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太祖乙巳年为府”。

(24) 《穆宗实录》卷30。

(25) 《神宗实录》卷48。

(26) 《世宗实录》卷509。

(27) 《世宗实录》卷517。

(28) 《武宗实录》卷1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