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四川布政司
洪武四年(1371)七月丙子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都。九年六月改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五年之前,明代四川行省及四川布政使司的辖区基本在元四川行省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向西伸入了松州、茂州、黎州、六番招讨司地,北部由于沔州及平利、石泉等县改归汉中府而有所南缩,南界则由于云南普定路土司及湖广行省播州宣慰司等地的早早归属伸入了元代云南及湖广二行省境内。洪武十四年时,四川布政司下共有成都、保宁、顺庆、夔州、重庆、叙州、马湖7府和普定军民府,另有潼川、雅州、黎州、泸州、嘉定、眉州、松州7直隶州。
洪武十五年随着对元湖广行省西部今贵州省一带和云南行省的征服,明朝在这里进行了相应的行政与军事设置。云南北部的建昌、德昌、会川、乌蒙、乌撒、芒部、东川7府陆续归属了四川布政司,使川、贵、云之间的犬牙交错之势更加明显。
明代四川的军事基本由四川都司、行都司控制。四川行都司是明代实土行都司之一。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间,建昌、会川、德昌3府及云南栢兴府逐渐废除,其地设立实土卫所,统归四川行都司管辖。所以明代四川政区在地域上是由四川布政司和四川行都司共同构成的。
四川南部的乌蒙、乌撒、芒部、东川4府和洪武年间一度存在的普安、普定2府为军民府,与马湖府一起皆属土司掌控,是为土府。明代中后期,曾在部分府中实行改土归流,但只有靠北的马湖府于弘治十二年(1499)获得成功。其他府中有的设有少数流官。改土归流较成功的还有四川北部的龙州宣抚司和东南的播州宣慰司,分别改为龙安府、遵义军民府。
明代初期,四川布政司一度伸入今贵州省西部,当地的许多土司及州县曾一度隶于四川布政司或四川都司,洪武十五年以后,逐渐改归贵州都司或贵州布政司。
万历三十七年(1609)镇雄军民府去“军民”二字后,四川布政司共有成都、保宁、顺庆、夔州、重庆、叙州、马湖、龙安、镇雄9府,乌蒙、乌撒、东川、遵义4军民府,潼川、雅州、邛州、泸州、嘉定、眉州6直隶州。明末,四川共有16属州、111县 (1),其中绝大部分属州与县的设置在洪武时已确定。下文以万历三十七年为时间断限,叙述四川布政司的政区沿革。
除府州县外,明代四川布政司还有宣抚司、招讨司、宣慰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另有部分府州县为土府、土州、土县,“大小土司三百余家” (2),变化复杂。下文仅将《明史》卷43《地理志四》等文中提到的、在明代影响较大者加以叙述,其详细情况可参考龚荫的著作《中国土司制度》。
府
(一)成都府
明代成都府是在元末成都路基础上设置的。元末成都路共有成都、华阳、新都、郫、温江、双流、新繁、仁寿、金堂9县及彭州(辖濛阳、崇宁2县)、汉州(辖雒、什邡、德阳、绵竹4县)、安州(辖石泉县)、灌州、崇庆州(辖晋原、新津、永康、江源4县)、威州(辖保宁、通化2县)、简州、资州8州,其中汉州雒县,崇庆州永康、江源2县,威州保宁县与资州皆是在明玉珍时期设立。明洪武四年设成都府时,江源、永康、晋原、雒、通化5县与新划入成都府的茂州汶山县被废除,同时资州、安州、灌州降为县,石泉县与彭州崇宁县、潼川府绵州(辖罗江、彰明2县)改直隶于成都府,当年还新设了内江县。洪武四年底成都府基本政区结构如下所示。
直辖县: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金堂县、新都县、仁寿县、资县、安县、内江县、崇宁县、石泉县、灌县。
州及州辖县:彭州——濛阳县,崇庆州——新津县,汉州——什邡县、绵竹县、德阳县,绵州——罗江县、彰明县,茂州——汶川县,威州——保宁县,简州。
洪武六年至十三年十一月是成都府州县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由于元末战争使得人口损失严重,简、彭、绵3州降为县,另有8县在洪武十年被废,罗江县和新置的井研、资阳2县也遭省废,洪武十三年十一月,有9县得以复置,绵州也再度升为州。另外此间还新设了威州保县。
洪武二十年威州保宁县废,此后至成化元年(1465)之前的七十八年内,成都府的州县没有发生过变化。成化元年后成都府的变化也很少,至嘉靖四十五年石泉县改隶龙安府后,成都府领16直辖县、6州、9州辖县。
成都府,洪武四年改元成都路为府,属四川行省。嘉靖四十五年后领州6、县25。治在今四川成都市。
成都县,倚。治在今成都市。
华阳县,倚。治在今成都市。
双流县,洪武四年属府,十年五月戊寅“成都府并新繁县入成都县,双流县入华阳县” (3),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成都市双流县城关镇。
郫县,治在今四川郫县。
温江县,治在今四川温江县。
新繁县,洪武十年五月戊寅省入成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新繁镇。
新都县,治在今新都县。
彭县(彭州参见),元末为成都路彭州,下领濛阳、崇宁2县。洪武四年为成都府彭州,崇宁县改直属府。洪武十年五月戊寅“改彭州为彭县” (4),以濛阳县并入之。彭县直隶于成都府。彭州、彭县治在今四川彭州市。
崇宁县,元为成都府彭州属县,洪武四年改直属府,十年五月戊寅省入灌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郫县西北唐昌镇。
灌县(灌州参见),元为灌州,洪武年间降为灌县。治在今四川都江堰市。
金堂县,洪武四年直属成都府,十年五月戊寅并入成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
仁寿县,治在今四川仁寿县。
井研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以四川之云阳、荣山、万三州为县,又开设州县九,井研、资阳地(应为隶)成都府,荣州、迂(应为威)远、浦江、丹棱隶嘉定府,荣昌、永川隶重庆府,芦山隶雅州,九姓长官司隶永宁宣抚司,并罗江县入绵州,以筠连等县隶之” (5)。十年五月戊寅省井研县入仁寿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四川井研县。
资县(资州参见),洪武四年降州为县,直隶成都府。治在今四川资中县。
内江县,洪武四年设,直隶成都府。治在今四川内江市。
安县(安州参见),洪武四年降元安州为安县,直隶成都府。治本在今四川安县安昌镇北,洪武七年迁治今安县安昌镇。
石泉县,洪武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直隶成都府,见龙安府。
1.简州(简县参见)
洪武四年为成都府简州,无属县。洪武六年降州为县,正德八年(1513)又升为州。除资阳县正德八年起隶于本州外,正德九年至嘉靖元年乐至县也属本州。原治在今四川简阳县绛河北,正德八年后徙治河南,即今简阳市。
资阳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置,直隶成都府。十年五月省入简县,成化元年七月己酉复置。正德八年改属简州。治在今四川资阳市。
乐至县,洪武四年废,成化元年复置,正德九年至嘉靖元年属成都府简州,详见潼川直隶州。
2.崇庆州(晋原县、江源县参见)
元末崇庆州,辖晋原(附郭)、新津、江源(明玉珍置)3县。洪武四年州属成都府,省江源县 (6)和晋原县。崇庆州及晋原县治在今四川崇州市,江源县治在今崇州市江源镇。
新津县,治在今四川新津县。
3.汉州(雒县参见)
元末汉州,领雒县(附郭,明玉珍设)、什邡、绵竹、德阳4县,洪武四年以汉州隶成都府,省雒县入州。州及雒县治在今四川广汉市。
什邡县,洪武四年隶汉州,十年五月戊寅省入绵竹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仍隶州,治在今四川什邡县。
绵竹县,治在今四川绵竹市。
德阳县,洪武四年隶汉州,十年五月戊寅省入汉州,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仍隶州。治在今四川德阳市。
4.绵州(绵县参见)
元末为潼川府绵州,洪武四年属成都府,领罗江、彰明2县。六年十二月,罗江县省入州。十年五月戊寅降州为绵县,直隶于府。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升为绵州,仍设罗江、彰明2县。绵州及绵县治在今四川绵阳市。
罗江县,洪武四年为成都府绵州属县,六年十二月甲寅省入绵州,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仍隶绵州。治在今绵阳市西南罗江县。
彰明县,洪武四年为成都府绵州属县,十年五月戊寅省入绵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南彰明镇。
5.茂州(汶山县参见)
元吐蕃宣慰司茂州,下领汶山(附郭)、汶川2县。洪武四年州隶成都府,省汶山县入州。洪武六年曾复置汶山县,寻废。除汶川县外,洪武七年五月至十一年间州尚领有5长官司。州及汶山县治在今四川茂县。
汶川县,洪武四年起为成都府茂州属县。治本在今四川汶川县,宣德三年(1428)徙治于今汶川县西南绵虒镇。
静州长官司、岳希蓬长官司、陇木头长官司,洪武七年五月癸巳置,本属茂州,洪武十一年设茂州卫后,改属于卫。静州司治在今茂县东北静州村,岳希蓬司治在今茂县西南水西村,陇木头司治在今茂县东北陇木司。详见“四川都司”。
汶山长官司、汶川长官司,《太祖实录》卷89洪武七年五月癸巳记置二司,《明史》卷43《地理志四》的记载来源于《太祖实录》。二司他史记载甚少,当在设置不久即废除。二司初应亦隶于茂州。汶山司治在茂县西北,汶川司治在今汶川县西南绵虒镇。
6.威州(保宁县参见)
洪武四年前威州领保宁(附郭,明玉珍置)、通化2县。洪武四年起州隶成都府,省通化县。六年析置保县。二十年五月庚戌“革四川成都府之保宁县,以其地属威州” (7),州只领保县。州治原在今汶川县西北,宣德三年六月壬寅迁于今县城岷江西岸,十年六月己酉又迁于江东岸,即今汶川县政府所在威州镇。
保县,洪武六年析保宁县地置。治在今四川理县薛城。
濛阳县,明初为彭州属县,洪武十年五月戊寅并入彭县。治在今四川彭州市东南濛阳镇。
通化县,元末属威州,《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县洪武三年废。治在今理县通化。
(二)保宁府
明洪武四年将元末的广元路划为保宁、广元2府,保宁府辖广元路南部一小块地方,只有阆中、苍溪、南部、通江4县,其余广元路地除沔州划入汉中府外,尽归广元府所有。广元府设置之初拥有绵谷、昭化2县和剑州(下辖普安、梓潼2县)、巴州(下辖化城县)。广元路的其他州县尽被废除。
洪武九年四月,广元府降为保宁府属州,之后又经过一系列设废变化,到洪武二十二年六月以广元州为广元县时,保宁府共有7直辖县、1州、2州辖县,如下所示。
直辖县:阆中县、苍溪县、南部县、通江县、广元县、昭化县、巴县。
州及州辖县:剑州——江油县、梓潼县。
此后至正德九年,保宁府的州县未发生过变化。
正德九年巴县又升为州,通江县改属其下,十一年又增设了南江县。
嘉靖四十五年江油县改属龙安府后,保宁府至明末一直领5直辖县、2州、3州辖县。
保宁府,洪武四年以元广元路保宁府置,直隶四川行省。治在今四川阆中市。领州2、县8。
阆中县,倚。治在今阆中市。
苍溪县,洪武四年为保宁府辖县,洪武十年五月戊寅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仍隶府。治在今四川苍溪县。
南部县,变迁同苍溪县。治在今四川南部县。
广元县(广元府、广元州、绵谷县参见),洪武四年改元广元路为广元府,下直辖绵谷、昭化2县和剑州(下辖普安、梓潼2县)、巴州(下辖化城县)。原元末广元路下的保宁府洪武四年改直隶四川行省,沔州(下辖铎水、大安、略阳3县)洪武三年已改属汉中府,龙州及巴州下的曾口县被废。六年普安县废。九年四月甲午“改……广元府为州,革所属剑州、绵谷县,改巴州为县,隶保宁府” (8),广元州仅领昭化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广元州绵谷县。二十二年六月癸卯“革四川保宁府绵谷县,以其地并入广元县” (9),即废广元州为县,同时废绵谷县入广元县。广元县改直隶保宁府。广元府、州、县与绵谷县治均在今四川广元市。
昭化县,洪武四年属广元府,九年四月隶广元州,十年五月戊寅省入广元州,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直隶保宁府。治在今广元市西南昭化镇。
1.剑州(普安县参见)
洪武四年为广元府属州,领普安(附郭)、梓潼2县。六年省附郭的普安县。洪武九年四月甲午废州,梓潼县改直隶于保宁府。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剑州,属保宁府,梓潼县又复隶于州。洪武十三年十一月至嘉靖四十五年江油县隶于本州。州及普安县治在今剑阁县普安镇。
梓潼县,洪武四年至九年隶于广元府剑州,九年至十三年十一月前直隶保宁府,十三年十一月起又改隶剑州。治在今四川梓潼县。
2.巴州(巴县、化城县、曾口县参见)
洪武四年起为广元府属州,领化城县(附郭),废曾口县。九年四月甲午改巴州为县,省化城县入巴县,巴县直属保宁府。正德九年又升县为州,领通江县。正德十一年增设南江县。巴州、巴县、化城县治在今四川巴中市,曾口县治在今巴中市东南曾口场。
通江县,洪武四年起直属于保宁府,正德九年改直隶巴州。治在今四川通江县。
南江县,正德十一年新设,隶巴州。治在今四川南江县。
龙州洪武九年至十四年为保宁府属州;江油县从洪武九年至十三年隶于龙州,洪武十三年十一月至嘉靖四十五年隶于剑州。详见龙安府。
(三)顺庆府
元代的顺庆路在洪武四年分为顺庆府和广安府,西北南充、西充及蓬州(辖营山、仪陇2县)属顺庆府,东部渠江、岳池2县和渠州(辖大竹县)属广安府。洪武九年四月,广安府降为顺庆府属州,渠州则降为县,与大竹、岳池、渠江3县一起为广安州下属县。此时顺庆府的管辖范围与元末顺庆路基本一致。
洪武十年五月,因户粮不及数,西充、营山、仪陇、渠江4县被废,前3县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此后至明末,除成化元年增设广安州邻水县外,顺庆府的州县再未发生过变化。成化元年以后,顺庆府有2直辖县、2州、6州辖县。
顺庆府,洪武四年改元顺庆路为顺庆府。成化元年后领州2、县8。府治在今四川南充市。
南充县,倚。洪武年间起治在今南充市。
西充县,洪武十年五月戊寅省县入南充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仍隶顺庆府。治在今四川西充县。
1.蓬州(相如县参见)
元末为顺庆路属州,领相如(附郭)、营山、仪陇3县。洪武四年为顺庆府属州,省相如县入州。洪武十年五月营山、仪陇俱废,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蓬州及相如县治在今四川蓬安县锦屏镇。
营山县,洪武四年为顺庆府蓬州属县,十年五月戊寅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治在今四川营山县。
仪陇县,变迁同营山县。治在今四川仪陇县。
2.广安州(广安府、渠江县参见)
元顺庆路广安府,洪武四年为广安府,直隶四川行省,领渠江(附郭)、岳池2直辖县,渠州和其下的大竹县。九年四月甲午“改广安府为州,渠州为县,隶顺庆府” (10),州为顺庆府属州,渠县、大竹县归本州,十年五月戊寅省渠江县入州。成化元年七月新增邻水县,此后州共领岳池、渠、大竹、邻水4县。府、州及渠江县治在今四川广安市。
渠县(渠州参见),元末本为渠州,领大竹县。洪武四年至九年四月,州隶于广安府,仍领大竹县。洪武九年四月渠州降为县,隶新设的顺庆府广安州。县治在今四川渠县。
大竹县,洪武四年至九年四月隶广安府渠州,之后隶广安州。治在今四川大竹县。
邻水县,成化元年七月己酉置,隶顺庆府广安州。治在今四川邻水县。
岳池县,洪武四年至九年四月隶广安府,之后隶广安州。治在今四川岳池县。
(四)夔州府
明初夔州府是洪武四年在元夔州路基础上设置的,夔州路下奉节、巫山2直辖县,达州及所属通川县,梁山州及所属梁山县,万州,云阳州,大宁州归夔州府,施州、开州、万州武宁县尽废,施州建始县直隶于府,达州原有的新宁县改隶于重庆府,大宁州下则新设了平利、石泉、汉阴、洵阳4县,但4县洪武五年俱改隶于汉中府金州。
洪武六年八月复设开州,九月降为县。十二月,云阳州、万州降为县;梁山州废,梁山县改直隶于府。洪武六年底,夔州府下有7直辖县、2州、1州辖县,如下所示。
直辖县:奉节县、巫山县、建始县、云阳县、万县、梁山县、开县。
州及州辖县:达州——通川县,大宁州。
洪武九年四月,夔州府降为重庆府属州,大宁州、达州降为县,夔州附郭的奉节县与达州通川县俱废,州下辖巫山、建始、云阳、万、梁山、开、大宁、达8县。十年五月夔州升为直隶州,梁山县改隶重庆府忠州。
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夔州直隶州又升为府,奉节县得以复置,梁山县也由忠州改隶于府;同时新置了大昌、新宁2县。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三年施州一度复置,建始县隶于其下。
永乐以后,夔州府的变化较小。成化元年新设了东乡县,直隶于府。正德九年改隶于由达县所改的达州。正德十年达州下新增太平县。此后,夔州府再无变化,一直辖10直辖县、1州、2州辖县。
夔州府(重庆府夔州、夔州直隶州参见),洪武四年改元夔州路为府。九年四月甲午“改夔州府之大宁州、达州为县,革所属奉节县,隶重庆府” (11),即改夔州府为重庆府夔州,十年五月戊寅州直隶四川布政司,十三年十一月又升直隶州为府。治在今重庆奉节县。正德十年后领州1、县12。
奉节县,倚。洪武四年至九年四月隶夔州府,九年四月省入夔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隶夔州府。治在今奉节县。
巫山县,洪武四年至九年四月隶夔州府,九年四月隶重庆府夔州,十年五月至十三年隶夔州直隶州,十三年十一月起又隶夔州府。治在今重庆巫山县。
大宁县(大宁州参见),元夔州路大宁州,洪武四年州隶夔州府,辖新设的平利、汉阴、洵阳、石泉4县。五年4县改隶汉中府金州。九年四月甲午降大宁州为县,隶重庆府夔州,十年五月起隶夔州直隶州,十三年十一月隶夔州府。治在今重庆巫溪县。
大昌县,洪武十三年十一月置,直隶夔州府。治在今巫山县西北大昌镇。
云阳县(云阳州参见),元夔州路云阳州,洪武四年隶夔州府,无属县。六年十二月甲寅改州为县,仍隶夔州府。九年四月后隶属变化同大宁县。治在今重庆云阳县云阳镇。
万县(万州参见),元夔州路万州,辖武宁县,洪武四年州隶夔州府,省武宁县。六年十二月甲寅改万州为万县,仍隶夔州府。此后隶属变迁同大宁县。治在今重庆市万州区。
开县(开州参见),元为夔州路开州,洪武四年废。六年八月“戊戌,置四川夔州府开州” (12),九月己亥“改夔州府开州为开县” (13),隶夔州府,九年四月后隶属变迁同大宁县。治在今重庆开县。
梁山县(梁山州参见),元梁山州,领梁山县(附郭)。洪武四年县随州属夔州府。六年十二月甲寅州废,县直隶于府。九年四月梁山县属重庆夔州,十年五月戊寅改属重庆府忠州,洪武十三年十一月起直隶夔州府。治在今重庆梁平县。
新宁县,元达州属县,洪武四年改直隶重庆府。十年五月戊寅省入梁山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改直隶夔州府。治在今四川开江县。
建始县,元施州建始县,洪武四年改直隶夔州府,九年四月隶重庆府夔州,十年五月隶夔州直隶州,十三年十一月隶夔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属施州。二十三年废施州,建始县再直隶于夔州府。治在今湖北建始县。
达州(通川县、达县参见)
洪武四年依元旧设达州,隶夔州府,辖通川(附郭)县,新宁县改直隶重庆府。洪武九年四月降州为达县,省通川县,达县隶重庆府夔州,十年五月隶夔州直隶州,十三年十一月隶夔州府。正德九年又升达县为达州,领东乡县,正德十年增设太平县。达县、达州、通川县治在今四川达州市。
东乡县,成化元年七月己酉置,直隶夔州府,正德九年改隶达州。治在今四川宣汉县。
太平县,正德十年析东乡县地置。治在今四川万源市。
平利、洵阳、石泉、汉阴四县洪武五年二月前属大宁州,后改隶于陕西汉中府金州,见“陕西布政司”汉中府。
施州,元施州,洪武四年省。洪武十四年五月辛卯“复置夔州府施州,以建始县隶之” (14)。二十三年裁州。治在今湖北恩施市。
万州武宁县,洪武四年省。治在今重庆万州区武陵镇。
(五)重庆府
洪武四年设立的重庆府是在元重庆路、绍庆路的基础上设置的。元末重庆路在明玉珍时新设和废除了一些县,洪武四年设重庆府时也废除了几县,洪武四年底重庆府下领有巴、江津、南川、綦江、大足、黔江、彭水、新宁8直辖县与合州(领铜梁、定远2县)、忠州(领酆都、垫江2县)、涪州(领武龙县)、泸州(领江安、纳溪、合江3县),其中彭水、黔江2县元末为绍庆路辖县。
洪武四年之后,重庆府州县及辖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洪武六年和九年。洪武六年泸州改为直隶州,使重庆府西南部缩小;洪武九年四月,夔州府降为重庆府属州,使重庆府的辖区一度扩展到了巫峡,但如此大的辖区很快就由于夔州改为直隶州而恢复了原样。经过一系列设废、隶属变化,洪武十四年六月之后重庆府有9直辖县、3州、6州辖县,此后只于成化十七年和十九年增置了安居、壁山2直辖县。
重庆府,洪武四年改元重庆路为府。治在今重庆市。成化十九年三月后领州3、县17。
巴县,倚。治在今重庆市。
江津县,治在今重庆江津市。
壁山县,成化十九年三月丙辰析巴县地置。治在今重庆璧山县。
永川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置县。治在今重庆永川市。
荣昌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置县。治在今重庆荣昌县。
大足县,明玉珍置,属合州。洪武四年改直属重庆府。治在今重庆大足县。
安居县,成化十七年九月庚寅分铜梁、遂宁2县地置。治在今重庆铜梁县北安居镇。
綦江县,明玉珍置,洪武四年直隶重庆府。治在今重庆綦江县。
南川县,洪武四年直隶重庆府,十年五月戊寅省入綦江县,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仍隶府。治在今重庆南川市。
长寿县,洪武六年九月己亥“置重庆涪州长寿县” (15),寻即改直隶重庆府。治在今重庆长寿县。
黔江县,元为绍庆路属县,洪武四年路废,县改属重庆府。洪武五年十二月庚辰“罢重庆府之黔江县,并入彭水县” (16)。十四年六月癸未“置黔江县,初黔江之地元季陷入蛮夷,国朝立千户所招谕其民,至是渐复故业,遂置县以安抚之” (17),仍属重庆府。治在今重庆市黔江区。
1.合州(石照县参见)
元重庆路合州,领石照(附郭)、铜梁、定远3县。明玉珍省石照县入州,置大足县。洪武四年州隶重庆府,大足县改直隶于重庆府,州下领铜梁、定远2县。州及石照县治在今重庆合川市。
铜梁县,洪武四年随州隶重庆府。治在今重庆铜梁县。
定远县,洪武四年随州隶重庆府。原治在今四川武胜县南旧县,嘉靖三十年迁今中心镇。
2.忠州(临江县参见)
元末为重庆路属州,领临江(附郭)、酆都、垫江、南宾4县。洪武四年省临江县入州,废南宾县,忠州只领酆都、垫江2县,属重庆府。洪武十年至十三年梁山县一度隶于忠州。州及临江县治在今重庆忠县。
酆都县,元时名丰都,洪武四年起为重庆府忠州属县,十年五月省入涪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改名酆都,仍属忠州。治在今重庆丰都县名山镇。
垫江县,明玉珍时置县,属忠州,洪武四年依旧。治在今重庆垫江县。
南宾县,元末为忠州属县,洪武四年省,治在今丰都县龙河镇。
梁山县洪武十年至十三年一度隶于忠州,见夔州府。
3.涪州
元末重庆路涪州,领武龙县。洪武四年州与县属重庆府。十年彭水县改隶于州。州治在今重庆市涪陵区。
武隆县,本名武龙,洪武四年起隶重庆府涪州,十年五月省入彭水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更名武隆。治在今重庆武隆县西北土坎镇。
彭水县,洪武四年废元绍庆路,附郭的彭水县改直隶重庆府。十年五月改属重庆府涪州。治在今重庆彭水县。
泸州及所属江安、纳溪、合江三县洪武六年前属重庆府,见泸州直隶州。夔州及所属县洪武九年四月至十年五月属重庆府,详见夔州府。
(六)遵义军民府
元为湖广行省播州宣慰司,洪武五年正月乙丑“播州宣慰使杨铿……等来朝,交方物……仍置播州宣慰司” (18),改属四川行省,十五年二月己卯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四月又改属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改设为遵义军民府,领州1、县4。治在今贵州遵义市。
遵义县,洪武五年正月改播州总管为播州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与府同治白田坝,在今遵义市。
桐梓县,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置。治在今贵州桐梓县。
真安州(真州长官司参见)
明玉珍设真州,明洪武十七年置真州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真安州,领绥阳、仁怀2县。州治在今贵州道真县南旧城区。
绥阳县,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置。治在今贵州绥阳县。
仁怀县,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置。治在今贵州赤水市。
(七)叙州府
洪武六年六月戊戌改元叙州路为府,元末长宁州、戎州、珙州、高州分别改为长宁县、戎县、珙县、高县,永宁路飞地筠连州也降为县,5县俱直隶于府,加上叙州路原有的宜宾、庆符、南溪3县以及由富顺州所改的富顺县,府下共有9直辖县。此后,叙州府的属县也有一些设废变化,但到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后,府下仍辖9县。从此一直到正德十三年四月高县改高州才有所变化。高县升高州后,筠连、珙2县改隶于州。嘉靖四十五年底府下析置隆昌县,万历二年戎县改名兴文县。此后,府下领7直辖县、1州、2州辖县。
天启三年(1623)永宁宣抚司地归叙州府。
叙州府,元为叙州路,洪武六年六月戊戌“四川请设叙州府治,俱从之” (19),改叙州府。万历二年后领州1、县9。治在今四川宜宾市。
宜宾县,倚。治在今宜宾市。
南溪县,治在今四川南溪县。
庆符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宜宾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
富顺县(富顺州参见),洪武六年改元富顺州为县。治在今四川富顺县。
长宁县(长宁州参见),洪武五年降长宁州为县,洪武六年属叙州府。治在今四川长宁县双河镇。
兴文县(戎县参见),洪武四年降元戎州为戎县,洪武六年属叙州府。万历二年二月辛亥改名兴文县。治在今四川兴文县。
隆昌县,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设四川隆昌县于泸州、富顺、荣昌县之中,属叙州府” (20)。治在今四川隆昌县。
高州(高县参见)
洪武五年降元高州为高县,洪武六年属叙州府。正德十三年四月丙戌升县为州。治本在今四川高县怀远寨,正德十三年迁今高县。领县2。
筠连县(筠连州、腾川县参见),洪武六年降永宁路筠连州为县,直属叙州府,废州下原有附郭的腾川县。十年五月省筠连县入高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正德十三年四月改属高州。筠连州、筠连县、腾川县治在今四川筠连县。
珙县,明玉珍改元下罗计长官司为珙州,洪武四年降珙州为县,直隶叙州府,十年五月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正德十三年四月改属高州。治本在今四川珙县老堡寨,天顺八年(1464)迁今珙县,明末迁上罗场。
宣化县,元叙州路属县,洪武四年省。
(八)龙安府(龙州直隶州、保宁府龙州、龙州宣抚司参见)
洪武六年十二月丙午“立四川龙州,以土官薛文胜为知州” (21),直隶四川行省,领江油县。州为土州。九年四月州改属保宁府,十年五月废江油县,十四年正月乙未改龙州为松潘安抚司,二十年正月乙丑“改四川松潘安抚司为龙州” (22),二十二年九月辛未“改四川龙州为军民千户所” (23),后得设龙州,宣德九年十月丙辰改州为宣抚司 (24),直隶布政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升为龙安府,江油、石泉2县改属其下,府改设流官。万历十八年新设龙安县,后改名平武。州治本在今四川青川县清溪镇,洪武二十二年迁治于今四川平武县。
《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洪武)二十年正月仍改为龙州。二十二年九月改龙州军民千户所。二十八年十月升龙州军民指挥使司,后复曰龙州。宣德七年改龙州宣抚司,直隶布政司”。按《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八年十月“诏总兵官左都督杨文置龙州军民指挥使司,调驯象卫官军筑城守御” (25),驯象卫属广西都司,距离四川龙州甚远,且《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都未提到四川龙州改军民指挥使司一事,则这里的“龙州”应指广西龙州,因为此时都督杨文正在广西南丹、奉议一带讨伐 (26),《明史》卷43《地理志四》误把广西龙州改军民指挥使司当作四川龙州军民千户所改军民指挥使司。且按《宣宗实录》卷113龙州改宣抚司当在宣德九年十月丙辰。(www.daowen.com)
平武县,倚。万历十八年四月甲午置龙安县,十九年改名平武。治在今平武县。
江油县,元末省,明玉珍复置,明初隶龙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梓潼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剑州。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改属龙安府。治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武都镇。
石泉县,本属安州,洪武四年废州,县改直属成都府。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改属龙安府。治在今四川北川县治城。
(九)马湖府
洪武四年十二月壬辰“四川马湖路总管安济遣其子仁来朝,贡方物……诏改马湖路为马湖府,以安济为知府,世袭其官” (27)。府属四川行省,领泥溪、平夷、蛮夷、雷坡4长官司和沐川州,不久沐川州改为长官司。雷坡长官司于洪武二十六年废。万历十七年改泥溪长官司为屏山县,仍隶于府。府本为土府,弘治八年(1495)改为流官知府 (28)。府治在今四川屏山县。
屏山县(泥溪长官司参见),倚。洪武四年十二月置泥溪长官司,万历十七年三月丙辰改屏山县。治在今屏山县。
平夷长官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置。治本在今屏山县新安镇东,万历中移至今新安镇。
沐川长官司(沐川州参见),洪武四年十二月改沐川长官司为沐川州,寻复为长官司。治在今四川沐川县。
蛮夷长官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置。治在今屏山县新市镇。
雷坡长官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置,二十六年省。治在今四川雷波县。
(十)镇雄府(芒部府、芒部军民府参见)
洪武十五年正月己未,改元茫部路为芒部府 (29),是为土府,属云南布政司,领益良州、强州。十六年正月辛未“以云南所属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先是乌撒等部诸蛮复叛……至是悉平,以其地近四川,故割隶之” (30),府改隶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辛丑“割云南东川府隶四川布政使司,改乌撒、乌蒙、芒部为军民府” (31)。寻废二州。正德十六年十一月设白水江簸酬长官司。嘉靖五年四月己未改芒部军民府名为镇雄,改设流官,增设怀德、威信、归化、安静4长官司。嘉靖九年后复设土知府。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去“军民”二字。治本在今云南镇雄县北芒部镇,成化中徙今县治。
白水江簸酬长官司,正德十六年十一月置。治在今云南彝良县北。
怀德长官司,本劫佐寨,嘉靖五年四月置。治在今彝良县东南陆角寨。
威信长官司,本母向赛,嘉靖五年四月置。治在今镇雄县母享乡。
归化长官司,本夷良寨,嘉靖五年四月置。治在今彝良县。
安静长官司,本落角寨,嘉靖五年四月置。治在今镇雄县西北六角平。
益良州、强州,元茫部路属州,洪武十五年正月属芒部府,十七年后废。益良州治在今彝良县,强州在今彝良县东北。
(十一)乌蒙军民府
洪武十五年正月改乌蒙路为乌蒙府,是为土府,属云南布政司,领归化州,州寻废。十六年正月辛未改属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改为军民府。治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北旧圃镇。
归化州,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属乌蒙府,寻废。治在乌蒙军民府北。
(十二)乌撒军民府
洪武十五年正月改元乌撒路为府,是为土府,属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辛未改属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为军民府。治在今贵州威宁县。
(十三)东川军民府
洪武十五年正月改元东川路为府,是为土府,属云南布政司,三月己未起领姜、会理、麻龙、通安4州。十七年正月升为军民府,属四川布政司。当年麻龙县由会川府改属麻龙州。二十一年六月因“东川诸蛮据乌山路劫寨而叛” (32),府州县俱废。二十六年五月丁己“复置东川军民府,以土官摄赛为知府” (33)。府治在今云南会泽县。
姜州,元属会川路,治在今四川会东县西南姜州;会理州,元属会川路,治在今会东县;麻龙州,元属会川路,治在今四川会理县东;通安州,元属会川路,治在今会理县南通安镇。洪武十五年三月4州俱改属东川府。又有麻龙县,本属会川府,洪武十七年改属麻龙州,治在今会理县附近。洪武二十一年后4州、1县俱废。
直隶州
(一)潼川直隶州(潼川府、郪县参见)
元末为四川行省潼川府,直领郪(附郭)、中江、射洪、盐亭4县,并有遂宁州(领小溪县、蓬溪县)、绵州(领彰明县、罗江县),小溪县于明玉珍时省。洪武四年依旧设府,增设普州,领安岳县,而绵州及所辖2县改隶成都府。洪武九年四月甲午“改……潼川府为潼川州,革所属郪县,改遂宁州为县” (34),潼川州为直隶州,遂宁县与蓬溪县一起隶于州。同年普州废,安岳县改隶于潼川州。成化元年州下增设乐至县,此后州领县7。潼川府、州、郪县治在今四川三台县。
射洪县,洪武四年属潼川府,九年四月属潼川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盐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四川射洪县金华镇。
中江县,洪武四年属潼川府,九年四月属潼川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四川中江县。
盐亭县,洪武四年属潼川府,九年四月属潼川直隶州。治在今四川盐亭县。
遂宁县(遂宁州参见),元潼川府遂宁州,领小溪(附郭)、蓬溪2县。小溪县明玉珍时省。洪武四年依旧设州,领蓬溪县。九年四月州降为县,属潼川直隶州。治在今四川遂宁市。
蓬溪县,洪武四年为潼川遂宁州属县,九年四月直属潼川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遂宁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四川蓬溪县。
安岳县,洪武四年置县,隶潼川府普州,九年州废,县直隶潼川州。治在今四川安岳县。
乐至县,成化元年七月己酉置,属潼川州。正德九年改属成都府简州,嘉靖元年四月壬寅还属潼川州。治在今四川乐至县。
普州,洪武四年为潼川府属州,领安岳县(附郭)。九年州废。治在今安岳县。
(二)眉州直隶州(眉州、眉县参见)
元为嘉定府路属州,领彭山、青神2县。洪武四年属嘉定府,领县依旧。九年四月甲午“改四川嘉定府为嘉定州,革所属龙游县,改邛、眉、荣三州俱为县”,眉县与彭山、青神2县俱隶嘉定直隶州。十三年十一月升眉县为直隶州,彭山、青神、丹棱3县改隶其下。眉州、眉县治在今四川眉山市。
彭山县,洪武四年为眉州属县,九年四月改隶嘉定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眉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隶眉州直隶州。治在今四川彭山县。
青神县,洪武四年为眉州属县,九年四月改隶嘉定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隶眉州直隶州。治在今四川青神县。
丹棱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开设州县九……浦江、丹棱隶嘉定府” (35),九年四月属嘉定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眉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改属眉州直隶州。治在今四川丹棱县。
(三)邛州直隶州(邛县参见)
元为嘉定府路属州,领大邑县。洪武四年属嘉定府,领县依旧。九年四月降为邛县,与大邑县同属嘉定直隶州。成化十九年二月乙丑升为直隶州,大邑县与蒲江县隶之。治在今四川邛崃市。
大邑县,洪武四年属邛州,九年四月属嘉定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邛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成化十九年二月改属邛州直隶州。治在今四川大邑县。
蒲江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置,属嘉定府,九年四月属嘉定直隶州。成化十九年二月改属邛州直隶州。治在今四川蒲江县。
(四)嘉定直隶州(嘉定府、龙游县参见)
洪武四年改元嘉定府路为嘉定府,仍直领龙游(附郭)、夹江、峨眉、犍为4县和眉州(领彭山县、青神县)、邛州(领大邑县)。六年十二月增置荣州和丹棱县、蒲江县、威远县。九年四月降府为直隶州,同时省去附郭的龙游县,眉、邛、荣3州降为县,与彭山县、青神县、大邑县一起隶于嘉定州。此时嘉定州共领12县。
洪武十年五月彭山县、青神县、大邑县、丹棱县、威远县同时被废除,十三年十一月又复置5县,彭山、青神、丹棱3县改隶新设的眉州直隶州。成化十八年增设洪雅县;十九年二月大邑县、蒲江县改属由邛县设置的邛州直隶州。此后,嘉定州下余6县。嘉定府、州、龙游县治在今四川乐山市。
峨眉县,洪武四年隶嘉定府,九年四月起隶嘉定直隶州。治在今四川峨眉山市。
夹江县,隶属变化同峨眉县。治在今四川夹江县。
犍为县,隶属变化同峨眉县。治本在清溪镇,洪武九年迁今四川犍为县(玉津镇)。
洪雅县,成化十八年五月甲申“以……夹江县洪川等六乡去所治远,山林险恶,流民猥多” (36)而置。治在今四川洪雅县。
荣县(荣州参见),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置荣州,属嘉定府。九年四月降州为县,属嘉定直隶州。治在今四川荣县。
威远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置,属嘉定府。九年四月属嘉定直隶州。十年五月省入荣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四川威远县。
(五)泸州直隶州(重庆府泸州参见)
元泸州属重庆路,洪武四年属重庆府,仍领江安、纳溪、合江3县。六年改直隶四川行省。州治在今四川泸州市。
纳溪县,洪武四年隶重庆府泸州,六年起属泸州直隶州。治在今四川泸州市纳溪区。
江安县,隶属变化同纳溪县。治在今四川江安县。
合江县,隶属变化同纳溪县。治在今四川合江县。
(六)雅州直隶州(严道县参见)
洪武四年改元雅州直属四川行省,省百丈县和附郭的严道县,州只领荣经、名山2县。洪武六年置芦山县。洪武十年至十三年十一月名山县一度被废。雅州及严道县治在今四川雅安市。
名山县,洪武四年属雅州直隶州,十年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治在今四川名山县。
荣经县,明玉珍省,洪武初复置县。治在今四川荥经县。
芦山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置。治在今四川芦山县。
百丈县,元雅州属县,洪武四年废。治在今名山县东北百丈镇。
直辖长官司
万历三十七年之时,四川布政司下尚直辖有平茶洞、溶溪2长官司。
第一,平茶洞长官司,洪武八年正月丙子置,本属酉阳宣抚司,十七年直隶布政司。治在今四川秀山县西北司城街。
第二,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洪武八年置,属湖广思南宣慰使司。十七年五月辛丑改直隶四川布政司。治在今秀山县西北溶溪。
其他政区设置
其一,明初管辖云、贵较迟,设置布政司也较晚,当地一些由于归附较早而设的政区、土司在洪武、永乐年间曾一度属于四川行省及四川布政司。
1.普定军民府
元为普定路,洪武五年普定土官来朝,设普定府,后改军民府,隶四川行省。十八年七月己巳罢。洪武十五年三月己未起辖有习安、安顺、镇宁、永宁4州。府为土府,治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扬武。
习安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后废。
2.安顺直隶州、镇宁直隶州、永宁直隶州(安顺州、镇宁州、永宁州参见)
3州俱于洪武十五年三月设,隶四川布政司普定府。十八年七月己巳府废后俱改直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乙丑改隶贵州都司普定军民指挥使司。正统三年八月改直隶贵州布政司。
3州下洪武年间有宁谷寨、西堡、十二营、康佐、慕役、顶营6长官司,俱洪武十九年置,随州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乙丑随州改隶贵州都司普定军民指挥使司。
3州及6长官司的变迁详见“贵州布政司”。
3.普安军民府
元普安路,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三月己未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寻升军民府,二十七年四月改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后废。治在今贵州盘县东旧普安。
普安州(贡宁安抚司、普安安抚司、普安直隶州参见),建文中置贡宁安抚司,属普安军民府。永乐元年正月改普安安抚司,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三年十二月丙戌改为普安州,直隶贵州布政司。详见“贵州布政司”。
4.贵州宣慰司
洪武五年正月至永乐十二年三月前属四川行省及四川布政司。其下永乐十二年三月前存在的贵竹、水东、中曹蛮夷、龙里、白纳、底寨、乖西蛮夷、养龙、扎佐、青山等长官司俱随宣慰司一起隶于四川。详见“贵州布政司”。
5.金筑安抚司(金筑长官司参见)
洪武五年三月置金筑长官司,属四川行省。十年正月改安抚司。十九年十二月属广西布政司。二十七年仍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九年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详见“贵州布政司”广顺州。
6.都匀安抚司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戊申置都匀安抚司,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三年十月丙寅改为都匀卫,属贵州都司。详见“贵州布政司”都匀府。
7.思南宣慰司
洪武四年至五年六月前属四川行省。其下的水特姜、洪安、化济、思印江、施秉蛮夷、乌罗等在洪武五年六月之前已设置的长官司都曾随思南宣慰司隶四川行省,镇远州在洪武五年六月前亦随司隶四川。思南宣慰司及其下安抚司、长官司沿革详见“贵州布政司”。
其二,永宁、黎州、播州一带也有诸多的土官设置,它们都是在明朝末年或废,或改府州县,或改千户所。
1.永宁宣抚司(永宁长官司参见)
元永宁路,领筠连州,州下有腾川县。洪武六年,筠连州降为县,直属叙州府,腾川县则废。洪武七年设永宁长官司,隶四川行省。八年正月甲子升宣抚司。天启三年(1623)废,地属叙州府。故城在西,即今四川叙永县叙永镇,洪武初徙治永宁河东。领长官司2。
九姓长官司,洪武六年十二月丙午置,隶永宁宣抚司。天启三年永宁司废后,六年改属泸州。治在今叙永县西北古宋西。
太平长官司,元大坝军民府,洪武中废。成化四年四月癸丑“改大坝为太平川,设太平长官司” (37)。天启三年废。治在今叙永县西大坝。
2.黎州直隶州、黎州长官司、黎州安抚司
洪武五年依元黎州而设黎州,直隶四川行省,废附郭的汉源县。洪武九年七月甲戌改置为黎州长官司。十一年六月戊申升安抚司,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四年降为千户所,直隶都司。治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
3.播州宣慰司
元播州宣抚司,属湖广行省。洪武五年正月乙丑改属四川行省。十五年二月己卯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四月庚辰改属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丙申改置遵义军民府。治在今贵州遵义市。永乐四年后领3安抚司、6长官司,成化十三年至二十三年一度增设安宁安抚司及其下怀远、宣化2长官司。
黄平安抚司,洪武七年十一月丁亥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黄平州。治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旧州镇。
草塘安抚司,洪武十七年六月丁丑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省入瓮安县。治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
瓮水安抚司,《大清一统志》卷393记“明洪武十七年土酋犹恭以地归附,授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瓮安县。治在今瓮安县西北瓮水司村。瓮水安抚司在明代无朝廷正式的官印,《明会典》等文献未记载该司。
播州长官司,元播州总管,洪武五年正月改为播州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遵义县。治在今遵义市。
余庆长官司,洪武十七年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余庆县。治在今贵州余庆县西北余庆司。
白泥长官司,洪武十七年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省入余庆县。治在今余庆县。
重安长官司,永乐四年九月丙寅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省入瓮安县。治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重安江。
容山长官司,洪武中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省入湄潭县。治在今贵州湄潭县东。
真州长官司,见遵义军民府真安州。
安宁宣抚司,《宪宗实录》成化十三年二月戊戌记“设四川安宁安抚司并怀远、宣化二长官司,以二司隶安宁,属播州宣慰司管辖” (38),但《明史》卷43《地理志四》却记此时所立为安宁宣抚司。查明代《椒邱文集》卷32《奏议集略》等奏章中皆记为安宁宣抚司,今从《明史》。安宁宣抚司及二长官司地皆在播州宣慰司境,应归播州宣慰司管辖。《明史》卷312《四川土司传二》播州宣慰司条提到正德十二年时“安宁已革,不可复”,而《见素集》中记安宁宣抚司的废除是早在距正德五年“二十余年”前,当在成化二十三年何乔新处置安宁宣抚司时废除了该司及2长官司 (39)。《椒邱文集》卷32《奏议集略》记载安宁司是由播州重安长官司湾溪地析置,重安司治在今黄平县西南重安江沿岸,安宁司当距此不远。
怀远长官司、宣化长官司,俱成化十三年二月与安宁宣抚司同时置。怀远长官司治在天坝干一带,《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106记天坝干“蛮寨名,地在今遵义府播州废司境”,播州长官司治在今遵义市。怀远司治当在其附近。《椒邱文集》卷32《奏议集略》记宣化长官司乃析容山长官司地置,容山司治在今湄潭县东,宣化司治当在此附近。
其三,洪武至永乐初四川还有其他一些存在时间很短的州及土官设置。
1.酉阳直隶州
明玉珍时改元酉阳州为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洪武五年四月庚子仍置酉阳州,属四川行省,同时兼置酉阳宣慰司。州为土州,洪武八年正月宣慰司改宣抚司前州已废。治在今四川酉阳县。
2.松州直隶州
洪武四年设,隶四川行省。二十年正月罢州。治在今四川松潘县。
3.天全六番招讨司
元六番招讨司。洪武六年十二月丙午改置天全六番招讨司,直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一年二月庚午改隶四川都司。治在今四川天全县始阳镇。
其四,四川行都司辖区内明初存在的政区亦属于四川布政司。
1.建昌府
元建昌路,属罗罗斯宣慰司。洪武十五年正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兼置建昌卫,属云南都司。府设土知府。洪武十五年十月壬辰,“割云南建昌府所属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苏八州、中、北舍、泸沽三县,德昌府所属德昌、威、龙、普济四州,会昌府所属武安、黎溪、永昌三县,俱隶四川布政使司” (40),建昌府亦改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六月,升建昌卫为军民指挥使司,废府。府治在今四川西昌市。
建安州、永宁州、泸州、里州、阔州,元俱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属建昌府,二十五年六月废。建安、永宁2州治在今西昌市,泸州治在今西昌市南,里州治在今四川布拖县特里木镇,阔州治在今四川宁南县东南华弹镇。
邛部州(邛部军民府、邛部长官司参见),元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二十五年六月属建昌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四月升军民府,仍属四川布政司,寻仍为州,属越嶲卫。永乐元年五月改为长官司,仍属越嶲卫。治在今四川越西县北大屯。
礼州(泸沽县参见),元礼州,领泸沽县,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仍领泸沽县。二十五年六月属建昌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后,州县俱废。州治在今西昌市西北礼州,泸沽县治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
苏州,元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二十五年六月,州废。治在今冕宁县。
中县,元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属永宁州。十七年改属苏州,后废。治在今四川昭觉县东中回甸。
北社县(碧舍县参见),元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寻改为碧舍县,后废。治在今昭觉县南坪乡汉呷老城。
隆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寻废。治在今四川德昌县北。
2.德昌府
元有德昌路,下有昌、德、威龙、普济4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为德昌府,仍领4州,属云南布政司,十月壬辰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后,府州俱废。治在今四川德昌县。
昌州,元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德昌府。洪武二十七年废州。永乐二年七月改置昌州长官司,属建昌卫。治在今德昌县王所乡昌州所。
威隆州,元威龙州,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以“龙”为“隆”,属德昌府。洪武二十七年废州。永乐二年七月改置威龙长官司,属建昌卫。治在今四川米易县东北威龙村。
普济州,元普济州,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德昌府。洪武二十七年废州。永乐二年七月改置普济长官司,属建昌卫。治在今米易县普威。
德州,元德州,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德昌府。洪武二十七年废州。治在今德昌县德州镇。
3.会川府
元会川路,属罗罗斯宣慰司,领武安、永昌、会理、黎溪、麻龙、姜州、通安7州。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增设麻龙县,改姜州、通安州、会理州与麻龙州属东川府 (41)。十月壬辰府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六年四月丙子,府废。二十七年四月复置府,九月丁未复废。治在今四川会理县城关镇。
永昌州(永昌县参见)、武安州(武安县参见)、黎溪州(黎溪县参见),元俱属会川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属会川府,十月俱改为县,二十四年二月复为州。二十七年后,府州俱废。永昌州、永安县治在今会理县南,武安州、武安县治在今会理县,黎溪州、黎溪县治在今会理县西南黎溪。
麻龙县,洪武十五年三月设,属会川府,十七年改属东川府麻龙州,洪武二十一年后废。治在今会理县东。
姜州、会理州、麻龙州、通安州详见东川府。
【注释】
(1) 《明史》卷43《地理志四》四川卷首记明末为“属州十五,县百十一”,但其文中记载为16属州。
(2) 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72页。
(3) 《太祖实录》卷112。
(4) 《太祖实录》卷112。
(5) 《太祖实录》卷86。
(6) 《明史》卷43《地理志四》记江源县“明玉珍复置,洪武初省”,明朝洪武四年取四川,废江源县当在此年或稍后。
(7) 《太祖实录》卷182。
(8) 《太祖实录》卷105。
(9) 《太祖实录》卷196。
(10) 《太祖实录》卷105。
(11) 《太祖实录》卷105。
(12) 《太祖实录》卷84。
(13) 《太祖实录》卷85。
(14) 《太祖实录》卷137。
(15) 《太祖实录》卷85。
(16) 《太祖实录》卷77。
(17) 《太祖实录》卷137。
(18) 《太祖实录》卷71。
(19) 《太祖实录》卷83。
(20) 《世宗实录》卷566。
(21) 《太祖实录》卷86。
(22) 《太祖实录》卷180。
(23) 《太祖实录》卷197。
(24) 《宣宗实录》卷113宣德九年十月丙辰记“以龙州为龙州宣慰司,升土官知府薛忠义为宣抚”,万历《四川总志》、《大明一统志》、《明会典》、《土官底簿》等均为“龙州宣抚司”,今从后者。
(25) 《太祖实录》卷242。
(26) 《明史》卷3《太祖纪三》。
(27) 《太祖实录》卷70。
(28) 《明史》卷311《四川土司传一》记“弘治八年土知府安鳌有罪伏诛……遂改马湖府为流官知府”。
(29) 《太祖实录》卷143。
(30) 《太祖实录》卷151。
(31) 《太祖实录》卷162。
(32) 《太祖实录》卷191。
(33) 《太祖实录》卷227。
(34) 《太祖实录》卷105。
(35) 《太祖实录》卷86。
(36) 《宪宗实录》卷227。
(37) 《宪宗实录》卷53。
(38) 《宪宗实录》卷162。
(39) 相关事宜可参考(明)何乔新:《椒邱文集》。
(40) 《太祖实录》卷149。
(41) 《太祖实录》卷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