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悍然入侵中国东北,不仅严重危及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且还直接威胁到了苏联的远东利益与国家安全。东北是苏中贸易的重要基地。日本的扩张行径使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经济利益遭到了直接的、严重的破坏。
由于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受到空前的威胁和损害,苏联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不能不对日本在华的侵略行径和中日关系的走势表示关注。但是,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国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是居于首要地位的。当然,令苏联政府最为忧虑的自然也就是国家的安全问题。“九一八”事变前夕,苏联就已觉察到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野心,以及其中包含着的对苏进攻意图。事变后的严重事态使苏联政府进一步敏锐地意识到,远东问题已变得非常之严重,从而直接促使它不得不慎重考虑改善对华关系。
从当时苏联的国内情况看,它最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身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二是日本可能发动侵苏战争。就前者而言,苏联虽然从1928年至1932年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国家实力有了显著增长,但因其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可能很快,所以正好“是苏联历史上一段最艰难岁月”。[1]从后者来看,日本确实有通过“九一八”事变发动对苏战争的企图。十月革命后,日本对苏联一直持敌视态度;2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都有了增长,日本开始感到不安。日本陆军部认为,要求得日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满洲”形势,把它完全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并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张,痛击“赤化策源地”苏联。[2]基于这些事实的考虑,苏联在道义上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支持;同时,战争的危机感也促使苏联开始考虑调整对华关系,谋求复交。(www.daowen.com)
“九一八”事变一爆发,苏联即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西方大国对日本的纵容进行了谴责,从外交上、道义上、精神上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苏联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苏联驻中国东北领事馆的人员对中国军队的行动采取了半官方的、非正式的援助。据苏联方面的资料,在日军侵入东北后,苏联领事馆人员根据张学良的请求,从哈巴罗夫斯克为他输送了一大批武器。1931年10月,马占山将军的部队也获得过苏联的武器供应。只是后来由于日军控制了整个苏中边境,武器供应变得困难起来。1932年12月5日,苏炳文将军指挥的东北一部分抗日义勇军,因军械无法补充,交通被日军阻断,由满洲里六十八小站避入苏联边境,共有2890人,其中将领11人,官佐82人,平民1200人。上述人员进入苏联国境后,苏联即根据国际公法惯例,先将军人武装解除,与平民一同安置于托木斯克。此后日本要求苏联将苏炳文引渡,亦被苏联严词拒绝,并帮助他安然回国。[3]
这种帮助是非正式的,它对中国抗日所起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至少可以看出,苏联当时已经意识到,中国实际上是苏联安全的第一道重要防线,在牵制日军北进方面可以发挥出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取代的作用,所以它在东北抗击日军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并且还主动提出恢复苏中关系。1932年12月12日,苏中双方互换复交文件,正式对外宣布苏中两国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
苏中复交一经宣布,即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轰动。据当时出席国际裁军会议的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说:“当时中国代表团报告外交部说我同苏联恢复关系出人意料。在日内瓦引起轰动,给人以良好印象。因为时机适宜,此举使日本慌了神,使中国在国联的朋友得到鼓舞。”[4]可见,苏中复交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给日本以巨大的压力,即如果日本再不停止在远东地区的扩张行动,苏中将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