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门坎战争
七七事件爆发后,苏联政府全力支持中国的全面抗战。苏联当局如释重负,认为如此一来,日本就可以深陷中国持久战的泥潭而难以自拔,从而难以北进苏联远东地区。然而,此后不久,日本当局所扶持的伪满政权与苏联扶持的外蒙政权,常因“边界”问题发生军事摩擦,苏联深恐这些“边界”冲突引发日苏之间的全面对抗,便极力促成伪满与外蒙签订所谓“满蒙边界协定”。但是,协定并未达成,“满蒙边境”仍然摩擦不断,所幸没有达到一定规模。
但是,苏联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继苏日1938年7月底至8月初在中朝交界处的张鼓峰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后,1939年5月8日苏日之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诺门坎地区武装冲突事件。
诺门坎位于海拉尔南约200公里处,即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罕达盖——将军庙(诺门坎东北)——阿穆古郎镇一线到哈拉哈河(苏称哈勒欣河)两岸地区。当时,苏军控制着中国外蒙古,日本侵占着中国东三省。日军和苏军在诺门坎地区不断发生“边界”纠纷与冲突。日军根据1918年中国参谋部地形考察队绘制的外蒙古地图和1906年沙俄外贝加尔测量队绘制的地形图界线,认为诺门坎地区在“满洲国”境内,苏军和外蒙古军进入该地区就是越境。而苏军和外蒙古军根据1734年清政府划定外蒙古与内蒙古在该地区界线在哈拉哈河东侧和北侧的情形,认为哈拉哈河是外蒙古境内河流,并据此肯定诺门坎地区在外蒙古境内。1939年4月23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根据《满苏国境纷争处理纲要》,发出作战命令第1488号。由于外蒙古与苏联已经缔结条约,所以要求该纲要也适用于外蒙古。在“国境线”不明确的地区,各边防部队司令官有权自行确定“满蒙边界线”。对于苏联及外蒙古军队敢于越过“边界线”的“不法行为”,各边防部队应该信赖上级司令部,不用担心后果,在现场以必胜信念“彻底惩罚”。[18](www.daowen.com)
1939年5月11日,诺门坎战争爆发。当天日本袭击了外蒙古边防哨所。随后,苏军和外蒙古军进入该地区。5月28日,双方又在哈拉哈河东岸激烈交火。6月上、中旬,苏日双方均向该地区集结兵力。6月下旬至8月初,爆发了多次激烈的战斗。8月12日,日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诺门坎事件处理纲要”,规定“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严冬季节确保既得成果,同时摧毁苏军战力,以期使敌人野心破灭”[19]。然而,苏军在进行了隐蔽的充分准备后,于8月20日突然从南、中、北三翼向诺门坎发动大规模包围进攻,经12天战斗,除一小股日军逃出重围外,其余日军全被歼灭。
正当诺门坎日军被围之时,德国背着日本与苏联于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政府感到被德国“出卖”了。9月3日,日本政府主动通过外交途径,决定停战。9月15日,苏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停止苏蒙和日满军队之间一切军事行动的协定》,并即日生效,苏军占领了诺门坎地区。日本承诺“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不可侵犯。[20]
诺门坎战争使外蒙古免遭日军的进一步侵略,保障了外蒙古的安全。诺门坎战争的胜利是外蒙古和苏联红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还应归功于苏联。而此时,中国政府正深陷于全面抗战的困境,自顾不暇,根本无从谈起保障外蒙古的安全。相反,正是苏联的作用,外蒙古得以保全。外蒙古感谢苏联切实履行了《苏蒙互助议定书》,保障了外蒙古的安全。正是诺门坎战争,使得外蒙古人相信,苏联有实力、有能力,并且也愿意保障外蒙古的安全,只有和苏联合作才能够保障外蒙古的安详和和平。诺门坎战争使外蒙古更加倾向于苏联,与苏联走得更近,苏联在外蒙古的驻军和军事设施又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