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苏联对华政策改善的历史背景:反法西斯战争下的中国与世界研究

苏联对华政策改善的历史背景:反法西斯战争下的中国与世界研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斯福还派纳尔逊在赴华时取道莫斯科,于8月31日与莫洛托夫就苏中关系问题举行会晤,进一步明确苏联对华政策,抵华后又将苏联的政策面告蒋介石。新疆事件之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恶化到了最低点。6月1日,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同回国的潘友新会晤,希望潘友新向苏联最高当局转达中国政府改善两国关系的想法。

苏联对华政策改善的历史背景:反法西斯战争下的中国与世界研究

一、苏联对华政策改善的历史背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盟军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于1942年底登陆北非后说道,俄国人顽强的反击保证了盟军能够自由地选择发动决定性攻击的地点、时间和人数。1944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斯大林格勒荣誉证书,称赞斯大林格勒战役遏制了侵略的势头,成为同盟力量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随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夏季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苏联彻底扭转了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颓势,在战略上进入了反攻阶段,西线压力大大减轻;而此前欧洲在希特勒的战争机器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世界人民燃起了胜利的希望,库尔斯克的反攻彻底遏制了德军前进的步伐,欧洲战场因此而出现了胜利的曙光,苏联的国际威望与地位得到大大加强,从而使其有意愿、有精力重新考虑在远东进行对日作战。

从苏中关系恶化伊始,美国出于对中国问题以及整个远东局势的考虑,开始在苏联和中国之间充当一个“诚实的掮客”。总体来看,在1943年中期以后,美国便在国际上采取一系列外交手段,努力促进苏中两国的交往。一是在莫斯科外长会议上美国力排众议将中国拉入签字国,使中国的名字与英美苏三大国一起并列在宣言的文本上,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客观上促进了苏中两国的交往;二是美国先后安排英美中三国开罗会议和英美苏三国的德黑兰会议。在开罗会议上美国要求蒋介石允诺苏联的参战条件,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向苏联表达了中国在开罗会议上的态度,使苏中两国元首斯大林和蒋介石实现了间接对话。

除了在国际上频频采取行动促使苏中和解外,美国还派特使等外交人员分别在两国间进行斡旋活动。对苏联方面主要是外交试探,目的是探明苏联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以推动苏中和解。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将《开罗宣言》文本示于斯大林让其表态。斯大林表示完全赞同这个宣言及其全部内容,认为满洲、福摩萨(台湾)和澎湖列岛都应归还中国。[1]这就使得英美“国家元首们决心使中国有一切可能成为一个大国”[2]的设想在斯大林那里得到了认同。

1944年6月,在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时,罗斯福安排驻苏大使哈里曼返回莫斯科,与斯大林就苏中关系问题举行会谈以掌握苏联的动向,为华莱士与蒋介石会谈提供情报。在重庆,从6月21日到6月24日华莱士与蒋介石共进行了四次会谈,其内容主要是苏中关系和国共问题,华莱士将哈里曼与斯大林会晤的情况向蒋介石作了通报,并且表示美国很愿意“调停苏联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取得一致”。[3]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赫尔也对在美国进行访问的孔祥熙展开游说。此外,罗斯福还于7月14日亲自致电蒋介石,进一步指出改善苏中关系的具体步骤。罗斯福还派纳尔逊(美国前战时生产局局长)在赴华时取道莫斯科,于8月31日与莫洛托夫就苏中关系问题举行会晤,进一步明确苏联对华政策,抵华后又将苏联的政策面告蒋介石。(www.daowen.com)

新疆事件之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恶化到了最低点。即使是在蒋介石孜孜以求的苏联参战问题上,蒋介石也不再抱有过去的那种激情。他在1943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如果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中国的牺牲将会更大些,但我们仍愿意如此。不幸的是,这不大可能。”[4]此时,蒋介石可能已经预见到苏联参战不会是“免费的午餐”,但对此又感到无可奈何,以后的历史证明了其判断的正确。从此处推断,依照蒋介石的本意,他不想让苏联参战以插手中国事务,但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苏中两国之间频频斡旋,甚至施压,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对苏联表示友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改善。

1943年10月莫斯科外长会议后,蒋介石授权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于11月1日向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如果苏联决定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准备与苏联结成任何种类的联盟。[5]这是蒋介石针对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议上“德国一旦被击败,苏联即参加太平洋战争,帮助击败远东之敌”[6]的表态所做的回应。正如费思所言:“斯大林的主动声明对中国的潜在重要性甚至比对美国还要大。它意味着不出几年中国几乎肯定会得到解放。”[7]况且,既然排除苏联参战“不大可能”,那么主动做出改善苏中关系这一姿态,既可取悦美国,又在外交上取得某种主动,有何不可?

1944年4月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高级官员会议时,就已“根据美国的态度来讨论对苏政策了”,[8]并拟在新疆问题上对盛世才采取行动以缓和同苏联的关系。4月25日,国民党中宣部长王世杰在与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会晤时就此对他做出了暗示。5月中旬,蒋介石在潘友新回国前又向其说明了“新疆换人”的决定。

6月1日,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同回国的潘友新会晤,希望潘友新向苏联最高当局转达中国政府改善两国关系的想法。6月下旬,蒋介石拟派特使访苏,但苏联以中国未除掉盛世才为借口而未同意这一请求。1944年9月,蒋介石解除了盛世才在新疆的职务并将之调离,改任农林部长,1945年7月,又免去其农林部长的职务。

但这一切并未得到苏联的积极回应,苏联在中国还有着更大的难以直接对中国启齿的利益诉求,它要通过美国施压来达成这一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