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学校储才,待科举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学校储才,待科举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明清参加科举考试者必先入学校读书,取得一定资格后,才能应试,其目的是把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途径。这种“学校储才,以待科举”——把培养与选拔、学校与科举结合起来的做法,是明清科举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学校储才,待科举

一、学校储才,以待科举

唐宋时期已有国子监出身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但更多的是不经过学校而直接向州县报名的乡贡,即允许考生“怀牒自荐”,科举与学校无必然的联系。而明清参加科举考试者必先入学校读书,取得一定资格后,才能应试,其目的是把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途径。这种“学校储才,以待科举”——把培养与选拔、学校与科举结合起来的做法,是明清科举特点之一。

明清教育因此而有较大发展。朱元璋说:“朕恒谓治国之要,教化在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亲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从此,除中央有国学外,地方建有府、州、县学府

北京国子监辟雍(www.daowen.com)

国子监与郡国之学的教学内容大体与科举考试内容一致。国子监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课程,兼学治事。经义以学习御纂的经学为主,兼学诸子学说;“治事”则学习兵、刑、天文、河渠、乐、律一类课程。国子监学生的考试分为月考与季考两种,考经义、道、论或诏、诰、表,并以积分计算成绩。按规定凡在一年内十二次考试中积满八分者,即可毕业,并取得做官的资格“出身”,送吏部经一定时间的实习任职后,按成绩录用。府州县学的教学内容与国子监相同,只是程度较低,主要课程是经、史、理学及时文。经籍的教材有五经、《大学衍文》、《朱子全书》等,生员每月一考,考试成绩记入“文簿”。每三年举行一次岁试和科试,岁试决定生员地位的升降,科试是生员取得参加乡试资格的预备考试,合格者可参加乡试,未参加科试或科试不及格者取消参加乡试资格。因此生员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准备科试,继而参加乡试,走上做官的仕途,或入国子监学习,取得做官的资格。

总之,明清的学校比之前代有重大发展,并完成了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协调育才和选才的关系。但在实践中,明清时的学校培养仅是手段,考试取人才是目的。士人入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只是为了博取功名利禄,故学校只能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