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宰相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演变

宰相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演变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在中央专制集权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即使是“衡石量书”、“日理万机”的皇帝,对纷繁庞杂的行政庶务也不可能事必躬亲。它表明只有建立庞大的官僚机构,方能达到其“执天下之大权”的目的。宋以中书令、平章政事、枢密使为宰相。明清后则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具有宰相之职。

宰相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演变

第三章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在中央专制集权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即使是“衡石量书”、“日理万机”的皇帝,对纷繁庞杂的行政庶务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以天下之大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天子之权乃益尊。”它表明只有建立庞大的官僚机构,方能达到其“执天下之大权”的目的。官僚人数众多,又需要有一个秉承皇帝旨意、“助理万机”的宰辅集团。

宰,即主持;相,即弼辅。宰相有时亦称宰辅、宰执、宰臣等,是辅佐国君总领天下大政的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传子以求政权稳定,传贤以求国家得到善治。需要正名的是,“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在历史上除辽代设北、南宰相府,下设左、右宰相外,历代王朝都不以“宰相”为正式官名,它只是泛指“百官之长”,是指参与政府最高决策和主管全国行政的一个政治集团,并不仅仅指某个人。因此,历史上秦汉时以丞相为宰相,魏晋隋唐又先后以尚书令、仆射、中书令、侍中,及参加政事堂议政,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者为宰相。宋以中书令、平章政事、枢密使为宰相。明清后则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具有宰相之职。(www.daowen.com)

宰字的本义,据《说文解字》“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原为奴隶的总管,但由于接近国君,参与政事,地位渐尊。殷周时的太宰、冢宰,都是君王身旁具有宰相性质的辅政大臣。相,有赞佐之意,即辅佐,春秋时已有“相”,但不是正式官职,顾炎武云:“三代之时,言相者皆非官名。”战国后,各国陆续设相,有相国、相邦、丞相、令尹等,在政府体制中,地位显尊。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始设丞相,作为官名,它的设置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