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断的皇权
皇权,即由皇帝执掌的国家最高统治权,它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宫廷,一是朝廷。宫廷是皇帝管理妻妾和皇族的机构,拥有后宫权和传位权。朝廷是皇帝决处军政国务的机构,拥有王朝最高决策权,统辖王朝最高行政权、军事权、司法权、人事权、监察权和文化控制权。
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以皇帝行使王朝最高决策权的基本方式是独断,实行所谓“乾纲独断”。
在行政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一切政务决定权集中在皇帝手里。秦始皇即位后,独揽大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19]。汉宣帝时“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取而进……拜刺史守相,辄亲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20]。明太祖朱元璋也要求一切中外奏章都得呈上御案,由他过目,“每断大事,决大疑,臣下唯面奏取旨”[21]。
在司法上,皇权高于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不受法律的制约,更不受法律的制裁。由皇帝发出的诏、令、诰、旨、谕、朱批或口头指示,都被赋予不可侵犯的地位,被冠以“钦定”、“御批”,具有绝对权威,不允许有任何抗拒或异议,否则以抗旨论处。
军权是政权之本,军权在握才能保证政权和皇权的稳定,故历代帝王都重视掌握军权。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太尉和郡尉负责统领和训练军队,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和将帅的任免权,操纵在皇帝手里,皇帝实际上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清皇太极满文调兵信牌(www.daowen.com)
此外,官吏的选拔,从县一级的官吏到中央的宰辅,名义上都由皇帝任免,整个官僚机构的运作,都控制在皇帝手中,“始皇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上”[22],文武官员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臣僚是皇帝的奴仆,他们只对皇帝负责。总之,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权,无不表现出独断性。李斯曾说:“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23]东汉蔡邕曾写过一本名为《独断》的书,记载了有关皇帝的制度和权力,“独断”一词,日后成为皇帝行使权力的专用词,它表现为权力不受监督,皇权不受约束。
清代龙纹铜合符
正是由于权力的滥用和不受约束,皇权独断的后果是决策的随意和盲目。“天威难测”,中国历代专制帝王常以一己之喜怒,操纵生杀大权,决定国家的命运。朱元璋统治时期,“无几时无变之法”,“或朝赏而暮戮,或忽罪而忽赦”[24]。正如孟德斯鸠在讲到专制政治特征时指出的:“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依据他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爱好,在那里治国。”[25]秦始皇下令坑杀四百六十多名儒生的坑儒行动,虽有其巩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但也是其随心所欲滥用权力的表现。汉文帝时“吴邓钱布天下”。吴,吴王刘濞;邓,邓通。它说明,汉初全国的货币控制在此二人手里。邓通是佞幸小人,靠谄媚拍马得到汉文帝的欢心。后有人给邓通相面,说他日后“当贫饿死”。汉文帝听闻后不以为然,说:“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26],全国的货币铸造权就这样为邓通所控制。明清时大兴文字狱,随意诛杀文人,既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也是皇帝决策随意性的反映。明太祖朱元璋身居九重之上,但出身低微,总怕遭人讥讽,有些决断到了可笑的地步。因为他曾当过和尚,参加过红巾农民起义军,因此凡“光”、“亮”、“秃”、“僧”、“寇”等字均在忌讳之列。以至于连使用与这些字的字形、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的人,也会被朱元璋望字生义,肆意杀戮。明武宗时还发生了因“猪字声音同于朱字,犯御姓,令天下禁杀猪”的荒谬决定。
皇权独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皇帝行为的神秘性。所谓皇位的“君权神授”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不但帝王的出生非同一般,或雷雨交加,或巨龙伏身,或祥瑞符兆,而且行为诡秘,不能为人们所知。皇帝居住的宫殿叫“禁中”、“紫禁城”,他的日常行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有人对秦始皇说:“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后来发展到“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以至把泄露他住所的侍从杀了,“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27]。
人们对古代社会皇帝的形象代表——“龙”的崇敬,集中反映了皇权的神秘性。古代“龙”严格限定为帝王的标记——有龙体、龙颜、龙袍、龙椅、龙旗、龙榻、龙仪仗等。但是龙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一种动物,带有神秘莫测的特征。《说文解字》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说明了龙的变幻莫测。形象威武庄严,华贵典雅,细腻繁缛,充满着超人的神秘力量的龙的形象,体现了皇帝对臣民实行统治和控制的巨大威慑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